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19679|回复: 0

[论汕尾] 红色热土的不屈抗争 ——汕尾地区在抗战中的贡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色热土的不屈抗争
               ——汕尾地区在抗战中的贡献
◎戴镜兵
微信图片_20250907162140.jpg
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汕尾地区以其坚定的革命意志、英勇的抗争行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了华南抗战的重要力量,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祖国山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片承载着深厚红色基因的土地,在战火中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党组织的引领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938年,日军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国家危在旦夕。在这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汕尾地区的党组织迅速行动起来,肩负起了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重任。10月,郑重、蓝训材等20多人在郑重家的别院沁园举行海陆丰党员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中共海陆丰工委,以沁园为秘密机关,积极发展党组织 。次年3月,中共海陆丰工委改组为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郑重任书记。中心县委明确了工作任务,积极扩大党的队伍,建立党的区委;深入发动群众,掀起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建立武装队伍,准备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团结爱国开明人士。
在中心县委的领导下,海陆丰各地党组织深入城乡,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他们兴办实事,修筑道路,兴修水利,举办党训班、青干班等,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同时,中心县委坚持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以青年抗敌同志会为核心,通过知识分子的桥梁作用,迅速将抗日救亡运动从城乡发展到农村,吸引了大量农民加入青抗会。妇女抗敌同志会、教师抗敌同志会等也纷纷成立并蓬勃发展。
此外,中心县委派遣一批中共党员、进步人士到陆丰第一中学(今龙山中学)管理和任教,使该校成为党的重要活动阵地。学校实行抗大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革命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干部人才。该校的进步师生参加动工团、抗战剧团,到陆丰各区乡演出抗战话剧,如《五奎桥》等,以文艺的形式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泛开展。
掩护抗日队伍,保存革命火种
1940年,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3月,曾生领导的新编大队和王作尧领导的第二大队被迫东移海陆丰。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在海陆丰各区都设有交通情报点,安排党员随时为部队当向导、送情报,保障部队安全。3月底,两支抗日队伍历经艰难突围后到达海陆丰,第二大队在埔仔峒和大安峒一带活动,新编大队在公平、黄羌一带活动。
曾、王两支抗日队伍抵达海陆丰后,国民党封锁交通要道,到处搜家劫舍,形势十分严峻。中心县委展开声势浩大的政治攻势,通过报刊、传单等,谴责、抗议国民党制造内战、残杀抗日同胞的罪行。富有革命传统的海陆丰人民,得知曾、王两支队伍是东江地区抗日武装的中坚力量,纷纷自觉掩护他们。
6月初,梁鸿钧从香港带来党中央书记处的电报,要求曾、王两支队伍返回惠东宝抗日前线。中心县委从合伙经营的盐运公司提取部分利润作为费用,资助曾、王两支队伍,并精心安排新编大队转移到汕尾隐蔽,后从汕尾乘船前往鲘门与第二大队会合。7月,两支抗日队伍在中心县委和海陆丰人民的帮助下,顺利重返惠东宝抗日前线。194312月,以新编大队、第二大队为基础扩编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海陆丰人民掩护和保存了华南地区的抗日骨干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营救文化名人,守护民族精神火种
194112月,日军攻占香港,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处境危险。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下,东江游击队开展了秘密大营救行动。其中,何香凝及其儿媳经普椿、柳亚子及其女儿柳无垢,由海丰籍地下党员谢一超负责转移。
19421月,谢一超将何香凝、柳亚子及其家人转移到香港长洲岛,找到在香港经商的海丰青草新村人杨胜昌、杨绍良商洽,搭乘他们的船离开长洲岛。途中,船只不仅受日艇骚扰,还要躲避海盗抢劫,历尽艰险,在海面上飘荡了八、九天后,终于在马宫海滩登陆,随后转移到青草新村。何香凝作为国民党元老,在新村居住数日后,被国民党当局接到海丰县城居住。她时刻不忘宣传抗日救亡,多次在红场、小汾村等地宣传抗日,后国民党当局护送她离开海丰,经陆丰前往兴宁。
经党组织精心组织安排,柳亚子父女转移到九龙峒掩蔽,由地下党员钟娘永、刘群等负责生活物资和保卫。1942年春节后,在蓝训材、谢一超和袁复一路护送下,柳亚子父女经陆丰、河婆、五华,最后安全到达兴宁。
东江游击队和各地党组织克服重重困难,通过一条条秘密交通线,成功解救出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等数百名文化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其间,无一人被捕,无一人牺牲,这一壮举蜚声海外,被茅盾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汕尾地区党组织和人民在这次营救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保护民族文化精英、守护民族精神火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微信图片_20250907162149.jpg
武装抗击,浴血奋战
汕尾地区的人民不仅在后方积极支持抗战,还直接参与到武装抗击日军的战斗中。1941922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白沙湖畔的红楼打响。驻扎红楼的是一支国共合作的抗日队伍,士兵都佩戴合作肩章。彼时,日军攻陷海陆丰沿海,原惠阳县国民党民团排长陈铁趁乱携人于龟龄岛入伙为匪,鱼肉百姓。300余名抗日合作军战士应民众剿匪期望,在营长朱金铭带领下从陆丰县城启程剿匪。合作军于921日傍晚击毙匪首陈铁,歼敌40余人。残部陈群率匪溃退南澳,投靠日本军舰。下午,合作军队伍到达田墘,营部设于红楼。
然而,撤退后的海匪残敌向日军告密,引来日军团团包围。虽然长途跋涉又连续作战,合作军战士精疲力竭,但朱金铭当机立断,率领士兵从楼上冲下,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红楼南端的南爿山制高点被日军占领,日军架设陈公石山的机枪向合作军疯狂扫射。合作军官兵虽浴血奋战,但因敌众我寡,加之地形不利,激战至天亮,伤亡惨重。营长朱金铭不幸倒在血泊,许多战士壮烈牺牲。在这场战斗中,合作军牺牲81人,被俘33人。部分被俘壮士被押解汕尾,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行刑场上回荡着他们悲壮的口号声:中华民族万岁!
尽管红楼战斗以合作军的重大牺牲告终,但他们的英勇抗争展现了汕尾人民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斗志。这场战斗也成为汕尾地区抗战历史中的一座丰碑,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汕尾地区在抗日战争中,无论是党组织的引领、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还是对抗日队伍的掩护、文化名人的营救以及武装抗击日军的战斗,都充分展现了这片红色热土上人民的伟大奉献和牺牲精神。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抗战赞歌,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行。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红色热土的不屈抗争 ——汕尾地区在抗战中的
[三唯论点] 热血铸丰碑 ——林彬的革命奋斗征程
[三唯论点] 赤诚丹心照汗青 ——周大林的革命人生
[三唯论点] 为理想燃烧的一生 ——党外布尔塞维克彭汉
[三唯论点] 重现古大存军长风采,彰显东江红军精神——《
[城事报料] 【视频】长篇历史小说《红玫瑰》首发,再现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