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5889|回复: 0

[论汕尾] (聚贤轩329)陆丰县妇女运动先驱–记沈素芳英雄事迹(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宜权 于 2025-7-26 10:45 编辑

图/文陈宜权     沈细亚
mmexport1753490041746.jpg 4.陆丰县解放妇女协会成立后,积极配合农会组织开展工作
     1923年元旦海丰总农会成立,彭湃当选会长,杨其珊当选副会长,林甦、蓝镜清、林沛、张妈安等为委员。1923年6月,在海丰总农会影响和彭湃指导下,陆丰县总农会成立,彭湃兼任会长,郑重当选副会长,张威等为委员。协会成立后其工作紧密围绕农民诉求,推动当地农民运动发展:
第一保障经济权益:核心是落实“减租减息”,针对地主高额地租和盘剥,明确减租标准,调解租佃矛盾,禁止地主额外摊派,还帮助农民抵制高利贷,一定程度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
第二改善民生与教育:开办农民夜校和识字班,既教文化知识,也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设立简易医疗点,为农民提供免费或低价诊疗;组织互助合作社,解决农民农具、种子短缺等问题。
第三 强化组织与动员:在各区乡建立农会分会,扩大组织覆盖,会员很快发展到数万人;通过集会、演讲等形式凝聚农民力量,同时组建农民自卫军,应对地主武装挑衅,保护农会和农民安全。
mmexport1753490070568.jpg
  这些工作让陆丰农民逐步团结起来,成为广东农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续农民革命积累了实践经验。
  1926年6月,陆丰县妇女解放协会成立后,在执行委员会主任沈素芳、彭铿等人的领导下,积极配合海陆丰农会组织开展全面工作。组建妇女武装,鼓励进步妇女加入农民武装队伍,逐步组建了粉枪队和卢森保队等妇女武装力量。这些妇女武装积极参加三次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斗争,如:赖月婵、王月圆组建的海丰县第六区妇女粉枪队团还参加了彭湃、徐向前率领红四师进攻惠来县城的战斗。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妇女解放协会发表了《钢领》和《组织大钢》,从伦理、法律、教育、劳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男女平等的主张,职业开放等等,以我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动员更多妇女参与到革命队伍。

mmexport1753490050672.jpg

5.离开陆丰,奔赴汕头,追求文化  
  1927年间,我由于年纪相对比较细,参加革命工作以后,我感觉自己文化低。所以向党组织提出要求,帮助我到汕头进修再读书,后获得党委书记张威同意,介绍我到汕头会见彭湃同志,当时刘琴西同志亦调往汕头工作。离开陆丰我到汕头后,我就考入,汕头崎碌女子师笵读书。在校当时,我曾協助李春涛同志在校工作,获得表扬,李同志任我校三民主义课程,我得李同志協助下和刘琴西同志了解后,就向彭湃同志提出了意见,经会议决定后批准我恢复原职位,故一边在校进修学习,一边秘密开展党务工作。此时,正当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15日,国民党广东当局在广州、汕头等地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全省实行白色恐怖和血腥镇压。海陆丰革命形势也遭受严峻考验,革命运动和农民运动深入困难时期,一时风雨欲来,乌云压境。中共海陆丰地委在上级领导下,确定“维持革命的海陆丰,准备未来剧烈的斗争”为总方针,发起轰轰烈烈三次武装起义,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我到校时间不到一年,即1927年4月12日后,将介石突然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下毒手,再过了几天,风声吹到我的耳边,说我是“海陆丰人,老共产党员”,若不马上离开学校,对本人生命有危险啊! 那时侯外面形势越来越紧张,那时要我马上离开学校。这时,我想了善意地荒言,说陆丰家中有急事要马上回去处理。我向校长提出回家要求,后得校长同意批准,结果给我请假回家。回到陆丰县谊姐堂兄家中,此次回来是投親避风。住了几个月,同年7、8月间,外面风声越来越紧张,谊姐生活困难,我出来革命以来与家庭断绝消息,这时是她支持我的经济,经数月时间,他就向我说出内心事儿,说我们现在同立在一个阶级立场的目标,我现在也己脱离家庭,决心向外干革命,此时我们所处环境,彼此生死未知,更要同心协力,团结一致,相依为命,方是办法,维是出路也。两人志向柤投,继续奔赴革命。

mmexporta3b44bd174cddf61aed5e2ad6fab4fca_1752998217492.jpeg

6.海陆丰县城沦陷,坚持革命斗争,被迫离开海陆丰,另寻出路
  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存在,始终被国民党反动派当局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无时不伺机进犯。1928年2月下旬,广东军阀调集万余兵力分三路向海陆丰根据地进攻,同时派海军封锁海陆丰沿海。东江特委领导红二师、红四师和海陆丰农军对来犯之敌进行顽强抵抗,但未能粉碎敌军的“围剿”。2月29日,陆丰县城失陷,3月1日,海丰县城失陷,3月2日,汕尾也失陷。海陆丰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撤往农村,坚持革命斗争。
  由于敌人云集,红二师、红四师多次作战失利,伤亡惨重,5月3日反攻海丰县城失败后处境更日益困难。至1928年秋,红二师、红四师合供仅剩300多人。(原1000+520+1200人)。根据中央和省委指示,红二红四师余部在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陆续撤离海陆丰,转移到其他苏区继续战斗。
  1929年10月9日,根据省委指示,在海丰黄羌朝面山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第十七师第四十九团。团长彭桂,团政委黄强;政治部主任吴祖荣,军需处经理吴光荣,副官陈云山。第一营营长黄伯梅,政委颜云;第二营营长陈伯虎,政委彭元岳;第三营营长林君杰,政委古鸿江;连长有古添、陈努、叶梅、潘玉田等人。以原来红二师、留下的红军为基础,以海陆惠紫赤卫队员补充队伍,如红二师留下来的潘玉田、麦胜标  、符锦惠等人。赤卫队员参加红军(1929.11.1日之前)陈友章、陈友贤、王火桑、黄贡、陈庆明、莫钗、莫念悦、邱池、陈世贤等人。当时全团才100多人,“官比兵多”。特委为了方便指挥,把辖区分为东北、西北两个作战区。分设指挥处指挥两区域内的红军和赤卫队。东北作战区包括公平、黄羌、高潭两区和紫金陆丰两县,配置红军第一营、三营;西北作战区含赤石、梅陇两区,海丰东南沿海和海丰惠阳结合部分地区,配置红军第二营,要求两作战区红军,发展壮大以后,就地宣告营部建立。
红四十九团成立后,先后攻占了紫金县洋头、海丰县公平、惠阳县高潭、陆丰县新田等10余个乡村重镇,将海陆惠紫
区连成一片。1930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在梅州八乡山成立,古大存为军长,彭桂为副军长,颜汉章为军政委,红四十九团编入十一军。1930年12月,红十一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第二师,下辖两个团和一个独立营,彭桂任师长,黄强任师政委,军需处经理吴光荣,政治部主任吴祖荣,四十九团为第一团,团长林君杰,原潮梅三个团编为第二团,团长古宜权。
  1932年秋,广东军阀对海陆紫苏区进行疯狂”围剿”,苏区主要领导干部相继牺牲.其中有1933年11月,海陆紫县机关人员及赤卫队188人,在外面激石溪卧闷兜山上被敌人包围,全部牺牲.至1934年春,海陆紫县域基本被敌人占领,海陆丰人民武装斗争暂告段落。海陆丰参加革命余下的同志、共产党员们都稳蔽自己的身份,离乡别井,寻求谋生方法去了。
  1928年夏,革命低潮时,各地多数革命同志为了避免国民党追杀,选择赴南洋、新加坡等处谋生。但在此时,我也被迫又一次离开家乡。经朋友介绍到潮阳县仙村乡任该乡小学教书职业为生。连任该校教书三年,到次年马冰山从安南返回家乡,他也跟我读书,那时候马冰山还细,至1933年又到潮阳县鹤洋乡任教一年,至1934年我又重回潮阳县仙村任教一年。1935年初我从潮阳县仙村赶来到普宁县,寻找我以前认识的老师,方翥老师,到普宁县鸣岗村去找他,为我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当时方老师听我陈述了近几年情况后,他理解我,又同情我,做为一位女人,既要理内又要理外,好不容易为人,同情我的困境!因此,就决定和我想办法解决目前问题,便召集了该乡妇女同胞,他们都同意,愿投办学校读书。故此,设办一间鸣岗乡小学女子学校,学生三十余人,学费由每个学生负担,此时,该小学由我来任教,我和少女练仙居此谋生避风也!自己渐时有了新的出路,能够维持生计、、、、、、(待续)!

mmexport1753490082209.jpg
备注:本人自我介绍,名陈宜权,笔名陈广德,1964年生,男,汉族,中共党员,在职大学学历,毕业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法学专业。工作之余酷爱文学,勤奋好学,耕读传家,于2024年10月退休。先后加入:汕尾市人文研究会;汕尾市红色文化协会研究员;广东南方红色文化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法官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等等,是一名文史类研究爱好者。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聚贤轩329)陆丰县妇女运动先驱–记沈素芳
[三唯论点] (聚贤轩336)汕尾市红色文化协会领导赴公平
[三唯论点] (聚贤轩334)端午节的沿由与民间习俗
[三唯论点] (聚贤轩331)百年工运故事朗读会一文
[三唯论点] (聚贤轩331)“百年工运故事朗读会”成功举
[三唯论点] (聚贤轩330)虎胆英雄,英烈永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