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3391|回复: 0

[论汕尾] 浅议“拜神”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0:49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本以为,在尚未完全实现高度文明的当下,“拜神”作为一种个人选择,尤其是对于某些擅处于半文明状态下的人和地方来说,“拜神”更应属自由的范畴。我对此既不干涉也不反对,毕竟它可归为宗教信仰自由的一部分,既然国外也有民众保留着类似的信仰与仪式,我们又为何不能拥有这样的权利呢?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我们这里一些人对“拜神”是极度“上瘾”的,说她们是“拜神”的“专业户”也不为过。每个农历月份的初一、十五,她们都要骑着自行车,条件好点的就骑着摩托车带着很多香和其他拜祭神灵的东西天还没亮就出发前往她们家周围几公里到十几公里的范围内所有她们认为会保佑她们以及她们家人平安、发财、长寿的神灵处“拜神”。有时候我们还能看到成群结队的女人租了一辆中小型客车去某些寺庙处“拜神”。如果是某个神灵的“生日”,那个神灵的寺庙、龛位、道场等地就挤满了人。好一幕虔诚又温馨的画面呀。每每看到她们跪拜在神灵前,口里念叨着听不懂又听不见的话,有的还双手合十闭着眼对着神像在念叨着什么,我就会问一个问题:她们那么早起,那么花费金钱和时间,那么虔诚又那么认真的去拜每个神,他们能得到什么呢?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经常祭拜神灵而感动了神灵让神灵真正保佑到自己或自己的亲人健康长寿、出门安全、发到了财赚到了钱的呢?说实在的,在我眼所能及的地方和人,大多是穷得掉渣的,越祭拜越穷,越虔诚越活得不如意。


令人费解的是,身边部分人对“拜神”已然到了极度沉迷的地步,称其为“拜神专业户”毫不为过。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天还未亮,她们便带着大量香烛与祭品出发,家境普通的骑着自行车,条件稍好的则骑摩托车,奔波于家周边几公里到十几公里的范围内,逐一祭拜那些她们认为能护佑家人平安、招财、长寿的神灵。有时,还能看到成群的女性专门租下中小型客车,集体前往远方的寺庙“朝圣”。若恰逢某尊神灵的“诞辰”,其寺庙、神龛或道场更是人山人海,一派看似“虔诚温馨”的景象。


在我们这里,“拜神”早已近乎盲目的地步。人们祭拜神灵从不论身份的。正神自然要拜,就连民间自行“创造”的神也绝不落下;也从不论场合大小,正规寺庙是必去之地,路边随意搭建的小小神龛,同样会郑重摆上祭品、磕头烧纸、虔诚祷告。更有甚者,有时连一棵老树、一块平平无奇的石头,都能成为祭拜的对象,拜得不亦乐乎。


这样的行为,早已脱离了“虔诚宗教信仰”的范畴,本质上就是落后、愚昧的封建迷信。如此盲目沉迷的“拜神”,实在不可取!令人遗憾的是,这么多年过去,这种现象既没有随时代进步而改变,也没有因经济发展而收敛,反而固守着旧有观念,拒绝接纳进步与文明。看着这种与时代脱节的固执,实在让人感到心寒。


可每当看到她们跪拜在神像前,口中默念着旁人听不懂也听不清的祈愿,或是双手合十、闭目专注祷告的模样,我总会生出一个疑问:她们如此早起奔波,耗费金钱与时间,怀揣着精致利己的虔诚去祭拜每一位神灵,究竟能得到什么?真的有人因为频繁祭拜、“感动”了神灵,就真的实现了家人健康长寿、出门平安顺遂,或是如愿发家致富吗?


说实话,在我目之所及的范围内,那些热衷拜神的人,大多生活拮据、过得并不宽裕。甚至某种程度上,越执着于祭拜,日子似乎越窘迫;越显得虔诚,生活反倒越不如意。


与其这般着魔似的无节制“拜神”,倒不如选定一两位神灵作为终生信仰,以理性虔诚之心礼拜,毕竟过度泛滥的祭拜,只会让人逐渐迷失心智,陷入无穷无尽的迷信循环。更现实的是,这种盲目祭拜处处要花钱:去寺庙要捐“香油钱”表心意,找神婆神棍听几句虚言要包“利是”,本质上不过是把自己或家人用血汗换来的钱,做了“劫贫济富”的无用功。试问,把这些钱拿去买条鲜鱼改善伙食,让家人吃顿好的,难道不更实在、更“香”吗?


其实,“拜神”本无错,信仰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有毒”的盲目思想绝不该有。这种不分对象、不计成本的盲目“拜神”,就是毒害心境、消耗生活的根源。这么多年过去,它既未随时代进步而改变,也未因认知提升而收敛,是时候停下无意义的奔波,好好自我反省,主动摒弃落后的迷信行为,向更文明、更理性的生活方式转变了。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两千月薪下的人才困局
[三唯论点] 浅议“拜神”现象
[三唯论点] 鸡肠巷中是城市肌理里的安全毒瘤
[三唯论点] 合并之议下的理性审视
[三唯论点] 在一餐六百廿五的海鲜盛宴里的滨海滋味
[三唯论点] 山海之间的“语言博物馆”,我们汕尾市的语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