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3944|回复: 0

[议政] 校园里的“隐形灯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23:03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办学校的走廊里,常能看见这样一群身影:两鬓微霜,步履从容,或许刚在办公室念叨着腰酸背痛,可铃声一响,迈进教室的瞬间,腰板便挺直了,声音也洪亮起来。他们是年过五旬的老教师,是校园里最不起眼,却最令人心安的存在。

对他们而言,职称评定早已是翻篇的故事——有人稳稳评上高级职称,有人笑着摆摆手说“不争了”。无论校长换了几任,教学理念更新几轮,他们案头的备课本始终写得密密麻麻,作业本上的红批注从不含糊。不是不懂“变通”,而是讲台站了三十年,手里的粉笔早已成了习惯,学生的眼神就是最好的提神药,哪用得着什么“鸡血”来撑场面。

面对学生,他们早没了年轻时的急脾气。班里有学霸埋头刷题,也有孩子对着一道题皱半天眉,他们从不会把“怎么又不会”挂在嘴边,只会搬个凳子坐下来:“咱不急,再读一遍题。”比起分数,他们更在意孩子低头捡笔时,会不会把同桌的橡皮也顺便放回去;看见有人课间独自趴在桌上,总会凑过去轻声问:“是不是心里有事?”他们的包容,不是放任,而是见过太多孩子长大的模样——知道花期各不同,与其催着开,不如静静等。

和同事相处,他们像老茶树,不争春,却自有暗香。办公室里讨论评优评先,他们捧着茶杯坐在角落;年轻老师忙着做课件到深夜,他们会默默留下一张写着“易错点”的便签。从不会刻意去凑谁的热闹,也不介意谁没跟自己打招呼,毕竟共事一场,比起勾心斗角,不如琢磨明天的课怎么讲更有意思。考核表上的“优秀”或“合格”,在他们眼里,远不如学生毕业多年后,偶然遇见时那句“老师,我还记得您教我的诗”来得珍贵。

他们的生活像上了发条的钟,准时到校,按时下班。放学后不扎堆闲聊,要么拎着菜篮子去菜市场,要么往操场的长椅上一坐,晒着太阳拉伸筋骨。有人笑他们“太佛系”,可他们心里清楚:讲台需要好体力,家里的老伴孩子也等着自己健健康康。不追名逐利,不是消极,而是把精力都攒着,花在值得的地方——比如给学困生补补课,给年轻老师传点教学心得。

这些老教师,主动把自己活成了校园里的“隐形人”,却在无形中成为最亮的灯塔。他们不站C位,不抢镜头,却用三十年如一日的认真,告诉我们:教育不是一场急功近利的赛跑,而是一场细水长流的陪伴。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皱纹,却也沉淀出最从容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对学生的疼惜,对工作的敬畏,更有对生活的坦然。

这样的老教师,是公办学校的底气,也是教育最本真的样子。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传家无长物,唯有精气神
[三唯论点] 修心以改命
[三唯论点] 校园里的“隐形灯塔”
[三唯论点] 汕尾农村大龄剩男还有出路吗
[三唯论点] 盘活城市“边角”,打造具有汕尾海滨特色的“
[三唯论点] 少光叔,一路走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