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239 于 2025-9-24 17:38 编辑
党员干部当以“三态”接纳逆耳忠言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现实中,大部分人喜欢听好话,也奉行“多栽花少栽树”,喜欢讲好听的话。然而,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逆耳忠言是破除思想麻痹的清醒剂,是校准干事方向的指南针。 要以平和心态“听言”,破除“闻过则怒”的壁垒。“闻过则怒”是个别党员干部面对逆耳忠言时的本能反应,觉得群众“不懂政策”,对诉求敷衍了事;认为同事“故意挑错”,对建议置之不理;反感监督“戳痛处”,对批评心生抵触。这种心态本质上是“面子思维”作祟,更是党性修养不足的表现。党员干部既要涵养“闻过则喜”的胸襟,还要涵养善听逆耳言的品德修为。面对他人的逆耳之言、揭短之语,端正态度、虚心接受,不因言刺耳而拒之门外,不因话尖锐而心生芥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要以主动姿态“寻言”,打破“坐等建言”的被动。现实中,个别党员干部对待逆耳忠言“被动应付”,要么坐等群众上门提意见,要么在民主生活会上“走过场”听批评,导致许多真实声音被掩盖、潜在问题被忽视。然而,逆耳忠言不会自动上门,需要主动去“找”、去“问”。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主动“上门问计”,到基层治理中“居民议事会”“田间恳谈会”的广泛搭建,都是主动寻言的生动实践。党员干部要变被动听为主动找,多到矛盾集中、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和普通群众、一线同事聊“心里话”;要畅通建言渠道,通过线上留言板、线下意见箱等方式,让群众敢说、同事敢提,确保逆耳忠言能“传到耳边、走进心里”。 要以务实状态“践言”,杜绝“听而不改”的虚功。“听言”是前提,“整改”是根本。若只“听”不“改”,再恳切的忠言也会沦为“空话”,不仅辜负群众信任,还会损害党的形象。因此,在听完后并真正改正错误才是最可贵。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面对群众的意见建议,要从群众的“骂声”中听出“民声”,把逆耳忠言转化为具体行动,立足群众的急难愁盼,通过有效的工作成果把群众的“批评声”变成“掌声”, 逆耳忠言虽“刺耳”,却藏着真心、含着担当。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以“平和心态”听言、“主动姿态”寻言、“务实状态”践言,在接纳忠言中锤炼党性,在整改落实中提升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