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
查看: 14159|回复: 17

[游玩] 古驿道今昔(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6 21: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层坡第二层的古驿道


  高兴改老人(右)在写“会意破”,左为杨木生老人。


会意破.jpg

“会意破”照片

三层坡顶的隘口和“靠尸碑”.jpg

三层坡顶的隘口和“靠尸碑”


文/图  刘飞先  张静珊


  三、三层坡顶的“会意破”
  三层坡顶,是古驿道上的一个隘口,也是客栈所在地。
  三层坡的第一层是从山脚到牛角坳,不算陡,一路青石块铺路。高老介绍说三层坡的第一、第二层实际就是一个牛型山,第三层是从牛尾算起的,最早的路还不是在牛角坳,是在山脚顺溪上前面一个弯里,笔陡上来,极不好走,后来改道过来的。高老说:据老一辈人说,当初改道时,头一天修好路,第二天路又不见了,反复修了好多次都是如此,后来经风水先生指点,在山腰上埋葬一个童子,此路才得以修成,因此留下了“千锹万锹只怕童子斩断腰”的传说。听着高老的故事,我们的心里感到悲凉。虽然,我们的湘西是神秘的,但这样的传说让我们感到,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愚昧伴随的是残忍。
  没有一丝风,锃亮的阳光静静地倾泻在山坡的树枝上,天气虽然炎热,但空气中飘着一股清新的味道,这味道,是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中的我们平时嗅不到的,我们一行,怀着一种虔诚的心一边听着高老讲述着本地的风土人情,一边信心百倍地踏着古驿道青石板向三层坡顶行进。
  当我们站在三层坡的第二层的驿道青石板上,回望坐落在群山环抱里的刚才经过的那个村子时,只见整个村子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广式楼房。我们忍不住赞叹,是党的政策让农民富了起来,村民们告别低矮的木屋,住上了小洋楼。高老说:“这个村子里的农民,人均不到三分地,靠种田种地是建不起这样的楼房的,这些楼房,是村民们到广州打工,用打工的钱建起的楼房。”说完,高老高兴地笑了起来。从高老爽朗的笑声中,我们听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让老百姓笑在眉头喜在心的那份满足感。
  一路上,我们没有遇到一个行人。还未到达三层坡顶的时候,几幢木屋出现在我们眼前,有几个村民在对着我们挥手,热情地招呼我们。原来,乡政府通知村民为我们准备了中餐,他们几个是在等我们,说饭已经做好了,只等我们的到来,叫我们吃了中餐再上三层坡顶。领头的杨木生同志说:“我为你们找来了几个年长的老乡,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尽管问他们几个!”
  老杨拿出自家种的西瓜给我们吃,说种植过程中没有施化肥农药,是正宗的绿色水果。我们一尝,味道甘甜,因为是用井水浸泡降温过,吃起来有一股冰爽的感觉。
  老杨说,天太旱,老百姓地里的蔬菜都干死了,因此,我们的中餐没有蔬菜,他杀了自家养的一只鸡和一只鸭子,拿出了平时自家都舍不得吃的腊肉招待我们。
  其实,老杨自家不宽裕,还有一个长年患病的女儿,但为了给我们做一顿饭菜,他倾其所有,口里还说没有好菜招待我们,对不起。看着淳朴的老杨,我们无言以对,我们拿出一点钱给老杨当生活费,但老杨执意拒绝。
  从老杨和其他几位老乡口里,我们了解到,他们寨子上本有四五十户,外迁、打工出去了很多人,尽管现在三层坡通向永兴场的公路很快就要修通了,但是留守在这里的人不多了。老乡说,这个寨子有高、唐、杨等几个姓氏,杨姓主要是1958年兴修天台垄水库时,从天台垄搬迁过来的。
  在与几个老乡聊天的过程中,高兴改老人还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当年古驿道隘口三层坡顶的“会意破”。“会意破”也叫“会意诗”,是当年经过古驿道的文人墨客玩的一种文字游戏,也是展示渊博学识的一种“斗文”形式。
  “会意破”是只写寥寥几个字,而且,这几个字不写完整,有的是上下结构位置或颠倒、或错位;有的是一个字故意只写一半;有的是有意把其中的一笔画任意变换等等,而读这首诗的人要根据这几个字即兴念出一首诗来。高老凭借记忆,特意为我们写下了他十几岁的时候,在三层坡顶的木柱上看到的一首“会意破”。上面的这首“会意破”,只有不规则的11个字,但在懂“会意诗”的人眼里,就是一首情深深、意切切的念郎诗,全诗是:
  月到三更门半开,
  长夜横枕意心歪。
  命短到今无口信,
  望断肝肠未见来。
  高老说,由于他自己年事已高,记忆力不如从前,这样的“会意破”他原来记得很多,但现在很多都忘记了,就是上面的这首“会意诗”,他说也不十分准确。
  中餐后,中午两点多钟,太阳正当午,我们挥手告别杨木生同志等几位老乡,在高老的带领下,迫不及待地赶向三层坡坡顶。
  吸引我们的,是高老说的三层坡上那块昔日的“靠尸碑”。
  “赶尸”,在人们的眼里,本来就是很神秘的事情,说的人很多,但没有哪个人亲眼看到过,而现在,高老竟然还说在三层坡顶还有一块“靠尸碑”!
  “靠尸碑”就是赶尸的人在驿道旁的客栈歇息时,所赶的尸体要有依靠,靠尸碑就是供尸体靠的石碑。
  当年的三层坡顶,是古驿道的隘口,同时也是古驿道上的两家客栈所在地。
  高老介绍说,在三层坡隘口,有一个亭子,亭子的两边是高、唐两姓人家开的客栈和店铺,迎送过往客商,鼎盛时期,在三层坡客栈歇息的客商很多,客栈的房间不够,很多人只得在客栈的空地里和亭子里歇息,客栈的生意异常火红。
  由于急着看到“靠尸碑”,我们顾不得炎热,快速赶路,没有多久就到达了三层坡顶。
  登上三层坡顶,隘口映入我们的眼帘,在隘口的右侧,几根几近腐朽的木柱头凄然地躺在地上,柱头的旁边,一块石碑赫然醒目。
  “这就是‘靠尸碑’!”高老顾不得介绍其他,径直指着那块石碑对我们说。
  我们环顾隘口四周,只见这隘口的两边,每边都有一块很宽的平地,用大小不一的青石岩堆砌的隘口垛,残缺了很多,几根粗大的柱头躺在地上,柱头的下面还有用大岩石雕成的基石。虽然看不到高老在路上告诉我们的亭子和客栈,但这躺在地上的柱头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当年隘口的亭子就在这里,而且亭子很大,可以想象,当年从这里经过的客商何其多!两边的那两块平地,不用说,就是当年古道客栈的地址了。
  但对于这块神秘的、充满鬼魅的“靠尸碑”,我们提出了疑问:“这紧挨隘口的亭子,是供人们歇息的地方,”靠尸碑“位置按理不是在现在的这块石碑的位置吧?”
  “是的,我小时候看到的‘靠尸碑’不是在这里”,高老指了指右边的那块平地说:“‘靠尸碑’是在那个位置的,这是后来人们搬到这里来的。”
  我们一行几个都是唯物主义者,我们在没有得到确切证据之前,只能把它作为我们古驿道之旅中有待继续探究的一个问题了。让我们遗憾的是:在隘口,高老说的那些文人墨客刻在隘口亭子柱头上的那些“会意破”,已经随着那些当年的柱头的消失而踪影全无了。
  走过隘口,似在穿越历史,回过头,在记忆中定格这一刻,让隘口在记忆中永恒。
  把遗憾留在三层坡,我们继续前行。
  (未完待续)


楼主热帖
[休闲生活] [奇闻] 探秘四川神秘女王谷:一女可嫁多夫
[休闲生活] [服饰搭配] 沉稳大气展优雅气质 彭丽媛出访造
[休闲生活] 人活的漂亮比长的漂亮好
[看大杂烩] 江苏计生委:张艺谋如果超生 该罚多少就罚多
[看大杂烩] 在自己的土地上,种啥都长人民币
[休闲生活] 狐狸为何会阅读<婚姻法>?

发表于 2012-5-6 21: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历史的记忆,好。
发表于 2012-5-6 21: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lol不错啊,张老师的帖你都拿过来啊。要告诉他来这里看看。
发表于 2012-5-6 21: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头无尾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22: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柳子 发表于 2012-5-6 21:39
历史的记忆,好。

: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22: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在边缘 发表于 2012-5-6 21:44
不错啊,张老师的帖你都拿过来啊。要告诉他来这里看看。

;P人家是作家,你以为一叫就来啊
发表于 2012-5-6 22: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马王 发表于 2012-5-6 22:21
人家是作家,你以为一叫就来啊

你发个连接给她吗。还怕他不来吗?{:3_61:}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22: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在边缘 发表于 2012-5-6 22:23
你发个连接给她吗。还怕他不来吗?

早说过了,没有时间,连中新他都没时间上,只签到一下。
发表于 2012-5-6 23: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陆丰对文物的保护真是见笑死罗。
发表于 2012-5-6 23: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宝荣 于 2012-5-6 23:48 编辑

天马,这是哪里呀?搞了半天才知道是湘西,鬼怪最多的地方。走出了沈从文与黄永玉等精英人物!
发表于 2012-5-7 12: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15: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宝荣 发表于 2012-5-6 23:38
天马,这是哪里呀?搞了半天才知道是湘西,鬼怪最多的地方。走出了沈从文与黄永玉等精英人物!

{:2_25:}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15: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酒香 发表于 2012-5-7 12:45

: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15: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的老鼠 发表于 2012-5-6 23:17
海陆丰对文物的保护真是见笑死罗。

:)
发表于 2012-5-7 20: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20: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奔跑在前沿 发表于 2012-5-7 20:03

{:2_25:}
发表于 2012-5-14 14: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采很好,拜读了,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5: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五Jason 发表于 2012-5-14 14:12
文采很好,拜读了,谢谢。

{:3_51:}转载而已,确实作者图文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