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流山 于 2020-7-30 11:56 编辑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面对战争的态度,向来都是哪里压迫,哪里就反抗。
司马迁言"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陆游有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为国为民,反抗侵略捍卫国家和平,从来不是笔杆子说说而已。这种反压迫反侵略的精神,是流淌在中华民族热血中的品质。
历史朝代几经更迭,大小战争更是数不胜数,便是在被外来侵略者不断侵扰的宋朝,汉族人民也始终没有放弃,誓死保卫家国。面对着强悍的女真贵族的猛烈攻击,岳飞等义士奋起抗金,冲锋陷阵,杀得金人鬼哭狼嚎、呼儿唤女,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面对着危局,文天祥散发家财,招兵买马,走上了抗元之路,虽然被执,但流淌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傲骨。面对倭寇入侵,戚继光写出“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誓言,荡平浙江倭患后,挥师入闽粤,彻底肃清倭寇对中国的祸害……
即使清末,国之将亡的危难时刻,仍旧有无数英雄豪杰,奋不顾身,面对强大的西方列国,他们没有后退,即使他们的抵抗在列强先进的武器前犹如螳臂当车,但是为了中国的未来,他们依然奉献出自己的一腔热血,虽身死尤未悔。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铁蹄践踏之下,中华民族有可能遭遇亡国灭种。在这个生死关头中,中华民族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指引下,同仇敌忾,共克时艰,用生命和热血,抒写一曲曲前赴后继、冒着敌人炮火前进的抗日救亡高歌。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存在,中国没有亡!并且在烈火中产生新中国。也是由于中国从不缺少前仆后继为建设祖国呕心沥血的英雄,我们的国家才会愈加繁荣富强,在世界的舞台上步步展露出耀眼的光彩。这是我们一步一个扎实的脚印开辟的道路,当然这条路并不好走,布满荆棘陷阱,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思想,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引导着我们以精妙的方式解决这一路的困难险阻。
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成为我们一切教育的灵魂。在学校教育中,各科教师应该把爱国主义精神始终贯穿到教学活动中,把爱国的种子根植在每一个幼小者的心灵中,并且生根发芽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