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海豐明代第一位進士李實新考〉之商榷

发布者: 外廬生。 | 发布时间: 2022-10-3 07:52| 查看数: 21549|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外廬生。 于 2022-10-3 07:53 编辑

對〈海豐明代第一位進士李實新考〉之商榷

香港 黃山

2022年10月定稿

  明代海豐籍的進士寥寥可數,然而「皆仕於朝,為六卿及部院顯官」[1]。其中生平曾存在着由今人人為虛構造成謬誤的黃守謙及姚恭,亦先後經陳寶榮[2]、葉良方、張裕斌[3]及筆者[4]等辨明。近日,卻見葉良方〈海豐明代第一位進士李實新考〉,筆者閱後即對其中論述抱有懷疑。今因鎖國閉關,個別史料未能充份利用,僅就現有所能及見的簡畧撰文,與學界商榷一番。

一、李雲、李繡為李實堂弟
  科舉錄裏個人履歷的家庭部份,對上三代所載的均為直系,但平輩中的成員,則不一定就是同父的兄弟,偶爾也包括了曾祖父傳下的堂兄弟。現舉一例。萬曆八年庚辰科進士于孔兼,與黃守謙同科,是前清海豐縣知縣于卜熊的先祖。在《萬曆八年進士登科錄》中,于孔兼於兄弟一欄登記了其弟于仕廉。[5]另查《萬曆丙戌科進士同年總錄》,于仕廉於兄弟一欄亦登記了其兄于孔兼。[6]從對上三代世系可知,他們的曾祖父是于鎰,于孔兼的祖父是于湛,父親是于未;于仕廉的祖父是于潛,父親是于束。所以于孔兼與于仕廉實際上為堂兄弟。

  在《嘉靖八年進士登科錄》中,李實的兄弟一欄登記了其兄李華,其弟李蕃、李雲、李喬、李昂、李郁及李繡。[7]按李實〈先妣李門強氏孺人壙記〉中載,李實有兄李葉,弟李蕃、李喬、李昂、李郁,及一妹。[8]而《登科錄》中載李實排行第二,可知李華與李葉實為同一人。至於李雲、李繡二人,依照上述例子就只能是李實的堂弟,並非如葉氏所推測為衍文或李實妹。

二、參與平倭事者為李寵
  葉氏云李實嘗任浙江海道參議,參與了浙江平倭事,並推測他「受到朝廷的處理」而死於浙江。葉氏所依據的是《嘉靖東南平倭錄》中所錄浙江巡按御史林應箕的〈四月中倭寇焚劫地方狀〉,而該書本身則是抄錄自明人徐學聚所編的《國朝典彙》。查《嘉靖東南平倭錄》[9]及《國朝典彙》[10]的相關部份,皆清楚記載這位參議名為李寵而非李實。另《皇明馭倭錄》[11]、《明世宗實錄》[12]也收錄了該狀,亦明載這位參議為李寵。再查雍正《浙江通志》,明代參議名錄中亦只有李寵。[13]

  據明人喬世寧〈李參議墓誌銘〉載,李寵為陝西涇陽人,嘉靖戊戌科進士。嘉靖三十一年(1552)出任浙江督糧參議,「會倭賊至黃巖,……君又力督鄉兵戰,顧鄉兵不習戰,賊竟入大掠以去,君以是勞瘁至病。病數月竟客死杭州,寔癸丑三月二日也」[14]。從上述所舉,可知出任浙江參議者實為李寵,而非李實。

三、江南御史稱謂不妥
  李實的仕歷,大部份均見載於《明世宗實錄》。他在嘉靖八年(1529)登科後,同年四月即考選為庶吉士。十一年(1532)五月,他以行人司行人選授試陝西道監察御史,負責理刑。然而其嫡母強氏亦於同月逝世,李實因此而返鄉。丁憂過後,他即於十五年(1536)五月,實授為貴州監察御史,負責查盤,分覆邊鎮錢糧。[15]據萬曆《貴州通志》載,他實際上是在十六年(1537)上任。[16]按李實在撰寫〈先妣李門強氏孺人壙記〉時,其父及生母仍然在世。筆者推測李實父母是在嘉靖十六年(1537)後先後逝世,而他在丁憂以後亦未有重返官場,所以往後就再沒有關於他的記載。因此,康熙《惠州府志》才會說他「官至御史」[17]。

  「江南御史」說見於乾隆《海豐縣志》[18],而「南京御史」則見於乾隆《陸豐縣志》[19]。明成祖在奪位後即遷都北京,並將北平改稱北直隸,又以南京作為陪都,而原來的直隸則改稱南直隸。及後任職於南京部院者,通常均於職稱之前加上「南」或「南京」,以示區別,有時亦會省畧。至前清佔領南直隸後,才將之改稱為江南。因忌諱而把明朝南京的部院官員改稱江南某官或刪掉南京,也是前清那時才有的概念。但《明世宗實錄》並無明載李實所任職是隸屬於北京抑或是南京。姑勿論其為胡廣所撰楹聯之真偽,但他在署名時亦只會寫上南京,而非江南。

  另檢索由朱保炯、謝沛霖所編的《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明代一共有六位同名同姓的進士李實,其科年里籍分別是正統壬戌科(四川合州)、隆慶辛未科(四川瀘州)、弘治癸丑科(四川巴州)、嘉靖己丑科(廣東海豐)、嘉靖戊戌科(河南靈寶)及崇禎癸未科(四川遂寧)。[20]可見與海豐李實年代相近的,就只有靈寶李實。在仕歷方面,翻查五位李實在籍地的方志,亦無一位與海豐李實的職位相當。[21]

  縱觀以上三點,我們可以知道葉氏的新考,在個別敘述上確實有商榷之處。最值得注意的是,李實既無出任過浙江參議,更非「被人誣陷牽連入獄而死」。至於李實的去向等,則仍有待新史料的出現而再作攷述。


[1] 彭震球纂,《海豐縣志續稿》(臺北︰新高美印製有限公司,1970),頁10。

[2] 見陳寶榮,《海陸豐記憶》(廣州︰花城出版社,2013),〈京官黃守謙反清殉難的說法不合史實〉,頁170-177。

[3] 見葉良方,《山海探蹤》(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2),〈姚恭、姚敬事略〉,頁187-193。該文與張裕斌合作。

[4] 見拙作,〈天啟進士姚恭之仕宦及其生卒年新探〉。

[5] 〔明〕潘晟等編,《萬曆八年進士登科錄》(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9年《明代登科錄彙編》第19冊景印萬曆刊本),頁10355。

[6] 《萬曆丙戌科進士同年總錄》(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9年《明代登科錄彙編》第20冊景印明刊本),頁11036。

[7] 《嘉靖八年己丑科進士登科錄》(寧波︰寧波出版社,2016年《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點校本中冊),頁416。

[8] 鄭丰,〈李實傳畧〉,《陸豐文史》,第13輯(2008年10月),頁16-17。

[9] 〔明〕徐學聚編,《嘉靖東南平倭錄》(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中國方略叢書》第1輯第2號景印隆慶六年刊本),頁4。

[10] 〔明〕徐學聚編,《國朝典彙》(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266册景印天啟四年刊本),卷169,〈日本〉,頁524-525。

[11] 〔明〕王士騏輯,《皇明馭倭錄》(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53册景印萬曆刊本),卷5,頁60-61。

[12] 〔明〕徐階等纂,《明世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景印北平圖書館校印紅格鈔本微捲),卷387,頁6815-6817。

[13] 〔清〕李衛等纂,雍正《浙江通志》(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中國地方志集成》省志輯.浙江第5冊景印民國25年商務印書館景印光緒二十五年刊本),卷118,〈職官八〉,頁484。

[14] 〔明〕喬世寧,《丘隅集》,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嘉靖刊本,卷15,頁12下。

[15] 〔明〕徐階等纂,《明世宗實錄》,卷100,頁2365;卷138,頁3241;卷187,頁3953、3956。

[16] 〔明〕王耒賢等纂,萬曆《貴州通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年《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第5冊景印萬曆二十五刊本),卷2,〈秩官〉,頁34。

[17] 〔清〕呂應奎等纂,康熙《惠州府志》(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9年《廣東歷代方志集成》惠州府部第3冊景印康熙二十七年刊本),卷9,〈選舉〉,頁207。

[18] 〔清〕于卜熊等纂,乾隆《海豐縣志》(臺北︰新高美印製有限公司,1970年景印民國20年黃菊虎整理本),頁29上。

[19] 〔清〕王之正等纂,乾隆《陸豐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中國方志叢書》華南地方.廣東省景印乾隆十年刊本),卷7,〈選舉志〉,頁92。

[20] 朱保炯、謝沛霖編,《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中冊,頁1255。按索引原載有江西豐城李實,該位「李實」實為李士實之誤。巴州李實,亦誤載其籍為巴縣。

[21] 見〔明〕劉芳聲等纂,萬曆《合州志》(成都︰巴蜀書社,2016年《中國地方志集成》重慶府縣志輯第9冊景印1978年戴蕃瑨、羅中典整理本),卷5,〈科貢〉,頁36。〔清〕施廷翰等纂,乾隆《直隸瀘州志》(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故宮珍本叢刊》四川府縣志輯第6冊景印乾隆二十四年刊本),卷6,〈選舉〉,頁161。〔清〕朱錫谷等纂,道光《巴州志》,中國國家圖書館藏道光十三年刊本,卷6,頁2下-3上。〔清〕周淦等纂,光緒《靈寶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中國方志叢書》華北地方.河南省景印光緒二年刊本),卷4,〈選舉志〉,頁419。甘燾等纂,民國《遂寧縣志》(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21冊景印民國18年刊本),卷3,〈鄉宦〉,頁158-159。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0)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