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市委组织部获悉,市委、市政府近日出台的《汕尾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1.68万人,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超过5.8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10%,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3%。
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实施“深汕合作、海岸经济、宜居城乡、人文环境”四大战略,实现“跨区进位”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面对区域竞争更加激烈,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必须抓住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有力推进,融入珠三角全面提速的良好机遇,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科学规划,加大投入,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提升人才工作整体水平,推动“产业集聚人才”向“人才引领产业”方向发展,形成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纲要提出,我市人才发展的长期目标是,到2020年,人才强市地位全面确立,人才基础更加扎实,人才结构更加优化,人才发展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实力在全省重点发展区排位居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6.41万人,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超过7.6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13%,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
纲要提出实施东岸人才引进工程、柔性引才“候鸟工程”、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凤巢工程”、科技英才培养工程、百千万干部培训工程、现代企业家培养工程、技能大师培养工程、教育“三名工程”、文化百家工程、卫生名医培养工程、现代农业人才开发工程、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工程等12项重点人才工程。
其中,在实施科技英才培养工程中,每3年选拔30名左右人选予以重点培养扶持,到2020年,培养100名左右有较强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能力的科技领军人才,争取其中30名左右科技领军人才培育成为科技企业家,力争1至2名进入“百名南粤杰出人才培养工程”现场评选。在实施卫生名医培养工程中,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创新意识强、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省内有影响力、市内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和拔尖名医,力争到2015年培养1至2名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至2名省级中医重点学科带头人,15至20名市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0至15名特色专病专科带头人,1名具备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到2020年培养100名左右具有中西医结合、较高诊疗水平和研发创新能力的拔尖名医。
纲要提出完善党管人才、管理服务、优先投入、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等8项体制机制。
其中,在完善人才优先投入机制上,提出优先保证人才投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保持人才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各级财政设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引进、培养、激励人才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在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上,提出建立健全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入股、专利入股,积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和办法。建立健全优秀人才表彰奖励制度,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在子女入学、配偶安置、住房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对引进的人才和家属,公安机关要简化落户手续。(记者 钟必远)
--汕尾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