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靠八仙状元山,面向长沙银海滩,中间一片肥沃土,耕种养殖美名扬。”这是民间流传关于海丰县联安镇的歌谣。该镇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海丰县七大粮产区之一,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今年该镇已落实冬种蔬菜2.1万亩,其中,西兰花、芥菜8000亩,荷兰豆及蕃茄6200亩,蕃薯、马铃薯5200亩,预计可创产1.4亿元,纯收入7200万亩。前10月,联安镇农业总产值达到3.8亿元,比增8.2%。今冬,冬种面积达11500亩,估计收入可达到5500万元。全镇工农业总产值有望可增长35%,达到7.2亿元,农业总产值达6.1亿元,人均纯收入预计达5980元。
今年,该镇决定从2012年3月开始至2013年12月止,分整体规划、全面推进、强力冲刺和完善巩固四个阶段创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示范工作,充分发挥“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名镇”品牌和城郊镇优势,全面加快有机产业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南粤农业强镇,精心推动新生态崛起,带动旅游观光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农村基础工作,力争2至3年内把联安镇创建成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示范镇,并将着力打造现代有机农业强镇。
水稻种植:
有机米唯一生产镇
近年来,联安镇围绕突出农业经济,努力构建科学发展优势这一主题,提出了 “全面创建有机产业基地、全力打造南粤农业强镇”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绿色生态名镇”、有机水稻标准化基地和国际重要湿地的品牌效应,成功地建立起了高标准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园区,实现了有机水稻的种植和有机认证、标识上市等工作,成为汕尾市实现有机水稻种植的唯一生产镇。该镇生产的有机大米由于安全无毒、有机绿色获得了汕尾市十大金牌产品和广东省名牌产品的荣誉称号。
2011年10月,联安镇的有机水稻生产已由原来两年的过渡性认证,实现了正式认证,对该镇农业生产乃至经济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名镇的品牌,有机水稻取得了正式认证,越来越明显的影响该镇农业生产和发展。据悉,海纳联安现代有机农业园区总面积达30445.3亩,其中核心示范面积3000亩。有机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成为联安镇实施绿色崛起战略的第一步。有农户告诉记者,随着有机水稻种植的大面积推广,使农户认识到传统种植技术的不足,而有机水稻的种植有着“成本不高、产量不低、价格翻倍”的优点,在很大程度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随着联安镇生产发展及粮食结构调整,加快了粮种优化步伐,使该镇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不断增产增收。去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4.59亿元,比增7.2%,农民年人均收入5200元,比增11.1%。
据联安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联安镇充分利用农田用水充沛、土地肥沃、机械化作业程度高等优势,建设以种植有机大米和蔬菜为主的农业园区。有机农业园区的建设将加速联安镇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有关负责人表示,联安镇有机农业的发展已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实现全镇农业生产有机化指日可待。联安镇有机农业的生产也为全市树立了榜样,赢得了省、市、县领导和农业等有关部门的高度赞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该镇绿色生态优势突出,农产品市场热销,促使农民增产增收,出现了一批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种植大户,甚至有个别种植户年收入达到近40万元。
科学养殖:
“改粗为精”促经济效益
今年,联安镇立足资源优势,加大资源开发力度,采取海域立体利用、综合利用等方式,提高主导品种养殖基地的建设水平。各渔业产区以效益为重点,继续调整捕养结构,在加快发展海洋渔业和推进海洋综合开发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发展淡水和海水养殖。在巩固和发展原有2万多亩鱼塭养殖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海滩涂养殖面积和精养面积,全镇海水养殖连年增产增收,一大批养殖户走上了致富路。
该镇还积极引导霞埔、优冲、坣头等村大力实施鱼塭以养殖九节虾、对虾、花虾、蟹和牡蛎为主的“改粗为精”科学养殖工程,促使鱼塭养殖上规模,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使联安的海产品更进一步地走向市场。
在改造和完善水利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该镇通过引淡冲咸疏通排灌渠道、加固防咸排洪闸等农田水利工程,彻底改变了咸水头淡水尾以及靠天耕田的生产状况。据悉,现联安镇坣头村海淡水养殖面积就达1170亩,海滩涂养蚝面积500亩。去年坣头村工农业总产值2000多万元,村集体年收入28万元,人年均纯收入5000多元。其中,养殖业年总产值1200多万元,成为联安镇的主要养殖基地。
在霞埔村,去年该村带领群众做活鱼塭文章,发展咸水养殖。养殖场的养殖户告诉记者,由于这一带优良的水质、丰富的浮游生物、优越的自然条件,均适宜水产品的生长,是发展海滩涂养殖的理想场地。现在主要养殖土鱼、南美白对虾、膏蟹、牡蛎、乌鱼等,海产品远销广州、深圳及港澳等地。
今年该村在海滩涂多元化养殖的基础上,再扩建养殖池700亩。重点提出发展“有机绿色海产品”思路,将投入资金建设蚝鼓、虾干等海产品深加工生产场地,以此开拓村民增收渠道,力促鱼塭养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养殖户透露,按去年情况,该村集体所有的 6500多亩鱼塭通过出租养殖,年获得租金约250多万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他对今年的高收益充满信心。(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郑冰利 孔令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