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
近年来,陆河县水唇镇墩仔寨出了很多“寿星”。
流水,古井。记者慕名到达墩仔寨后,发现这里民风朴实,环境优美。在墩仔寨的祠堂记者看见墙壁张贴着一张“光裕堂派下寿星榜”,里面记录了61位80岁以上的长寿者,其中绝大部分都是90岁以上,最大的106岁,一些已经逝世。村里人还拿出一份有关部门统计的“陆河县寿星榜”的资料给记者过目,记者发现,里面墩仔寨的“寿星”数量占有很大的比例。据相关人士介绍,现在,墩仔寨90岁以上在世的有10多人,80岁以上在世的有30多人。
墩仔寨的老人何以这么长寿?记者采访了当地几个老人。
记者进入一户农家,看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正拿着畚箕收晒在地上的花生进箩筐里。据了解,这位老人94岁,姓彭,孩子在外工作,自己一人在家,除了眼睛有白内障外,身体一直很健康。记者看见,她干活比较利索,不一会就把一堆花生收进箩筐里。“为何会长寿?”她表示,其实就是不想其他事情,多做家务活。
另一位彭阿婆97岁,家住公路边,四代同堂。老人虽然现在手脚不是很方便,但身体硬朗。记者看见她头发花白,戴着眼镜,脸上虽然有皱纹但看起来神采奕奕。老人的媳妇告诉记者,我们都称呼她作“百岁婆” ,希望她能活到一百岁。“为何会长寿?”老人的孙女说,我奶奶以前在家乡生活,吃龙井水,接近大自然,生活很简单,年纪大一点,带孙子忙碌着。现在奶奶平时吃的比较多,喜欢吃肉,每天都坚持锻炼,她住一楼,每天都走楼梯上二楼,虽然动作比较慢,但也坚持着,而且四代同堂,保持愉快的心情。
墩仔寨的围龙屋是古老的村落建筑,从屋上俯视,呈现一片“龟壳”形状。记者在围龙屋门口看见,有块以前传下来的“举人练武石”,村里人说,我们还是比较喜欢劳动的,这和尚武精神有多少关系吧?
在围龙屋门槛内,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两旁闲聊。他们都姓余,一位90多岁的老人告诉记者,我原本在山里住,平时耕田,整天爬山,挑着番薯上上下下,现在搬到山下来住了,生活好起来了,子孙事业有成,去年到福建、浙江等地旅游。提到“长寿秘诀”时,他笑着说,天天劳动,上岗不怕苦,脚力非常好,经常往外跑,也许这就是秘诀吧。其他几个八九十岁的老人不约而同表示。这里环境也很好,空气清新,高山流水,大家都注意锻炼身体,这些都是使人长寿的因素吧!(来源:汕尾日报记者 彭伟栋)
该贴已经同步到 尖峰山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