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凭良心来教书,不然那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林惠卿 林惠卿,参加工作20年,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师德,教育教学业绩突出。近两年来,培养了36位优等生进入初中就读;转化了21位无心向学、顽皮、常与同学打架、不遵守纪律的双差生。关爱贫困、留守儿童,所带班级班风好,学习巩固率100%。积极研究教研专题,并被镇中心教研组推广到全镇各面上小学。2005年撰写的论文获全国基础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2006年创作的电教课件作品荣获陆丰市中小学电教课件、电脑作品一等奖。
立志 扎根报乡情
19岁的林惠卿参加工作后,于1993年调入刚刚成立的陈佛庇纪念学校,开始了与陈佛庇学校相生相伴,互为见证的教学之路。这所学校承载了林惠卿所有的教学精力,以至于林惠卿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不想走,我对这里依依不舍。”
林惠卿说,当年毕业分配到南塘,她就在想,要改变南塘就要从教育开始,但是由于当地条件比较恶劣,很少有人愿意留在这里教书。当时的林惠卿就立志要留下来为家乡做贡献。“自己是南塘人都不留下来教书,怎么指望别人来这里呢?”林惠卿说。
从一位懵懂少女,到为人妻为人母,岁月改变了她的模样,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她对陈佛庇学校的热忱。李副校长说,林惠卿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家住陆丰东海的她,每天都要坐车到南塘,八点要上课,基本上六点就要起床。下午一下班,她又要跑回去买菜做饭。林惠卿在旁摇了摇手说:“这都已经习惯了,没什么好说的。”
林惠卿说,她的同学们有些在城市发展得很好,一直劝她去城市教书,这样待遇和生活都会改善很多。虽然乡村的条件比不上城市,但林惠卿却觉得哪里需要她,她到哪里去,这才是最能体现价值的地方。如今城市不缺良师,乡镇急需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或物质欲望,这都是看每个人的价值取向。
在教坛上默默耕耘了20年的林惠卿向记者总结了一些收获,她说,在教学路上要抱着奉献精神去回报社会,你坚持你的理想,不为他人的诱惑所动,就能迈向成功。“一些朋友从城市回来,经常会讨论收入和生活问题,倘若没有当初的志向可能真的经受不了诱惑。”林惠卿感慨。
林惠卿虽然只是一位小学教师,但她是平凡而伟大的。看似平凡的日常教学,始终伴随着这间学校的成长,数十年如一日的奔波,耐得了不解的眼光,也承受得住诱惑,这样的定力,舍她其谁?
心怀 感恩获认可
采访中,对这次获得省乡村教师的荣誉,林惠卿一直说真的要谢谢太多人的认可,让她更坚定自己的理想。林惠卿表示当看到那么多乡村教师和她有相同的价值观和奉献精神,她也感到很欣慰。
李副校长说:“林惠卿是用良心在教书,获得荣誉,她当之无愧,名副其实。”李副校长提到,教学就是一项良心工程,乱教不负责任的教也是教,像林惠卿这样倾心为孩子奉献也是教。对这种负责任的教师,是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荣誉。
林惠卿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她在哪个班当班主任的哪个班级就要比其他班多人。因为家长很信任她的教学方法和质量,林惠卿所教学科的统考成绩,历年名列同科级前茅。对此林惠卿则是很谦逊地说:“这要感谢学生和家长的厚爱。”
学校如今还是采用大班制度,一个班级大约是70人,管理很不容易。林惠卿说如果有孩子没来上课就要去联系家长,如果孩子到网吧去玩游戏,迷上了游戏,那成绩就毁了,林惠卿对此忧心不已。
采访快结束时,刚忙完手里工作的陈校长赶来给林惠卿作评价。在陈校长的眼中,林惠卿就是一个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人,从她所教的班级统考成绩屡获全年级乃至全镇第一可以看出。陈校长还感慨,林惠卿是一位工作起来就顾及不到家庭的好老师,这种老师取得荣誉当之无愧。
林惠卿表示这次省乡村教师的表彰,对她是一种激励。此前一些朋友会拿待遇与她相比,有些甚至会说,在这种地方教书能获得什么?现在得到省的表彰后,她对工作会更努力。记者对此也感同身受,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大家对乡村教师的认同,也就是对他们工作的一个肯定,让他们的心灵回归一片净土。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却伟大的教师,虽然乡村的待遇跟不上经济的发展节奏,但是她仍愿为需要她的学生奉献,记者想,这才是真正“富有者”,一种精神的富有,这种富有的名字叫奉献,只有富有的人才能如此奉献。(记者 黄浩洋)
--汕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