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5563|回复: 7

[论汕尾] 海丰的资源优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3 11: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丰的资源优势  
     陈治赠   2010-5-6

      海丰要想摆脱尾大不掉的落后局面,成为名副其实的“脱贫县” ,必须突破僵化的思维方式,认清自己真正的资源优势,作出准确的定位。历届当权都认为,海丰地广、山多、水长、毗邻港澳是海丰经济发展的优势,无不在如何挖掘、利用土地资源,山、水资源,港澳资源方面趋费苦心,大做文章。多少年过去了,海丰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道路四通八达,官员有夹必袋、百姓也有荷包。但比起先进县,只能算是“衣能遮体” 。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经常饥肠辘辘,时时割裤补衫,相信不是言过其实。

    过去风行以粮为纲,曾将海丰定位为农业县,于是向山要粮,向海要粮,甘蔗上山,海底插秧;裁弯取直,河流改道;上堵下闸,毁掉了生态平衡,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后遗症。渐过去风行以粮为纲,曾将海丰定位为农业县,于是向山要粮,向海要粮,甘蔗上山,海底插秧;裁弯取直,河流改道;上堵下闸,毁掉了生态平衡,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后遗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丰富的淡水资源荡然无存,如海城的龙津河,梅陇、联安纵橫交错、曾经人笑魚欢的小河大溪,现在变成了臭气冲天的排水沟,赖以生息繁衍的活水成了弃无所去的一潭死水。赤岸河、大液河、园墩河、黄江、丽江成了水葫芦的世界。如果从1965年修建东西两闸堵死了自然流通算起,距今不过是40余年的光景,照此推测,再过10年,海丰可能要断绝灌溉用水。后来又热衷兴商旺国,调整布局,试图建造工业县,出现了城东、可塘、公平、梅陇等专业镇排出的有毒的工业废水,四处渗透,波及自来水,就是挖井取水,也令人闻而生畏。再后来就是广种桉树。人云桉树有毒,笔者愚昧,曾到莲作过几次观察,发现桉树无鸟,桉树山下的山沟沙坑,泉水变绿,鱼虾绝迹的现象,是否与桉树有关?不敢妄加猜测。泉水变质,即使是个案,切不可漠视,否则,可能不用5年,海丰将为饮用之水担优。

      政绩辉煌,后代遭殃。急功近利,不小心酿成了集体慢性自杀。这是教训。目前珠三角实行产业调整,淘汰污染产业,千万别做饥鹰饿虎,饥不择食,应科学论证,权衝利弊,不能利在当前,害遗子孙!
社会发展到今天,应该对海丰的发展思路来一个大反思、大突破、大调整。继续捣鼓我有人也有,甚至我不如人的“资源优势” ,海丰只能是戴着一个“番薯县”的帽子(就是食番薯、肚肿肿、愚昧、麻木的意思),在别人后面爬行。
      海丰真正的资源优势是什么?就是为海丰历届当权偏偏忽略或漠视甚至糟蹋了的历史、文化。
海丰引以为荣的不仅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鱼米之乡,值得自豪的是海丰有独特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我有人无的珍贵财富。
     海丰有远古先民的足迹,其中有轰动一时的新石器时代的(捷胜)沙坑北遗址(距今五、六千年),曾被称为“沙坑文化” 。捷胜沙角尾不仅也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而且还传说发现战国时代的墓群。令人神往的还是该村妈祖庙三迁的历史,退潮时可以望见露出水面的“牛磳石”(栓牛以及牛用以搔痒的巨石)。水底之下,曾经是先民生生养息之处,可能隐藏着惊天秘密。
    秦平百越有海丰之名。西汉元鼎6年置县,距今也有2000多年。留下的名胜古迹,近现代文物,不胜枚举。莲花山因道教驻足,以洞天福地盛名,明代万历年间首建佛寺大道庵,又以佛教圣地饮誉。海丰于唐代天宝年间升格为郡,获得兴建孔庙的殊荣(县級无此资格),区区县级建制,得中华三教儒释道尊驾聚会,为全国所罕见。据1988年5月郑政魁先生(海丰博物馆原馆长)主编的《海丰县文物志》记载,古代、近现代名胜古迹、文物就有近200处(件),海丰地处南粤一偶,有这么多的宝贝,涵盖五六千年历史,在县级建制来说,属于凤毛麟角。可以肯定的说,该志收集的仅是海丰历史、文化的点缀。海丰的历史上下五、六千年,遗漏的或来不及收集的还有很多,如古建筑、古民居、古道、古实物,就是一个未知数。近现代的名人故居、故址,就因政治偏见,不少沒有载入。

     海丰近现代的名人、故居、遗址(故址)随处可见,一位名人、一栋故居、一处遗址,见证了他们所处的时代,是近现代历史不可遗缺的章节。为其他县望尘莫及。问题在于想不想去宣传、保护。
     清未民初,香山县走出了一个孙中山,创建了中华革命党(后改称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另立中华民国(即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从事阶级政治,推行苏俄模式,主张一党专政、领袖独裁,擅长暴力革命,香山县一下子变成中山市,地方当局引为骄傲。当然得益于阶级政治这个大气候。否则,绝不可能被吹上天堂。
     同一时代,海丰诞生了一个陈炯明,在广东建设模范省,在福建漳州树立“模范小中国” ,创建了中国致公党,主张民主政治,依法治国,致力和谐建设。在当时的声誉,超过孙中山。最有说服力的依据有四:1、苏俄想在中国驻足,第一个就是找陈炯明。1920年4月派特使持列宁亲笔函,愿意提供军火帮助陈炯明,由于陈炯明坚持“依倚外族国必不保”的民族气节,断然拒绝苏俄的军援。苏俄与孙中山真正结盟则是从1922年3月列宁在莫斯科接见国共双方代表时才算开始。2、中共期望发展,首选合作对象也是陈炯明,1920年12月陈独秀来粤任陈炯明的教育委员长为起点,1922年4月,陈独秀、陈公博联袂赶赴惠州,邀请陈炯明参加共产党,领导华南地区的革命,陈炯明不同意马克思的分配原则,反对拿工人、农民运动做政治本钱,坚持“爱国必先爱乡”立身处世的原则,婉辞陈独秀的邀请;孙中山与中共的合作则是从1922年8月底李大钊率先加入国民党算起。3、1922年初至1924年4月,是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兴起和鼎盛时期,离不开陈炯明的支持。这时候的海陆丰农运与孙中山沒有丝毫关系。4、孙中山曾在海外学习、流亡了33年,其成名是海外侨胞的心血。但海外华侨团体致公堂认为孙中山是“忘恩负义”、 私德不端的小人,反对在苏俄支撑下军事实力占上风的孙中山。因而在1925年,以致公堂为代表的海外侨胞,改堂为党,拥戴军事实力处于劣势的陈炯明做致公党的领袖。
      陈炯明反对内战,坚持和平统一中国,主张建立各党派地位平等的联合政府,民选地方官吏和国家领导人,构建和谐社会,与孙中山分道扬镳,才出现两边不是人结局。但他留下造福地方的无量功德,在海丰就随处可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阶级政治日益淡化,陈炯明保障民权、维护民生,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地方自治、县长民选的民治理念,联治民主制以及“三建主张” 、“建国四大纲领” 再呈光辉, 重新为举世所共识也就为期不远。陈炯明是中国人的骄傲,海丰明天的名牌。
      海丰近现代历史名人,各具特色,陈炯明是致公党创始人,卓越的社会政治家;彭湃是中共早期杰出人物,著名的阶级革命家;钟敬文是中国民俗文学鼻祖;马思聪是世界级音乐大师……,构成了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海丰近现代历史、文化的主要內容。漳州有陈炯明纪念馆,惠州博物馆陈炯明铜像与中共人物并列,并将陈炯明墓园的修复作为打造历史名城的內容之一,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海丰应该急起直追,不能老作“刹尾” 。
     国内有的地方因一块长城遗址的权属、李白的户籍、甚至三国赵云的出处,争得剑拔弩张。说句难听的话,无非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是想借“名地”、“名人”谋求新发展。
     我们当然不主张靠“名人”发财致富,贬渎神圣。但深厚的历史、文化,具有无可估量的凝集力,尤如一条不见形的纽带,将分散的、不同观点的爱国爱乡的有形力量连结成一块,为更美好的明天加砖添瓦。“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是指百花齐放,五彩缤纷,而不是一枝独秀,孤掌独鸣。海丰的历史、文化不是单一的。凭阶级政治“名人”向上伸手救济,毕竟是有限的,只有让全社会的“名人”都出来为和谐构建社会搖旗纳喴,才能动员无限的民间力量。以其将目光盯住港澳同胞有限的荷包,不如回头打开海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历史、文化宝库。且不说陈炯明的致公党是以海外华侨为主脉,且不说海丰出了致公党三位领袖,以及粤军将领的后裔遍布全球,各显风釆,就是钟敬文、马思聪的徒子徒孙也活跃于五湖四海,不乏人龙。这是建设、发展海丰不可估量的潜在力量!

     也许有人会埋怨这些潜在力量甚小对海丰作贡献的表示,鲜有在海丰投资办厂,不见现成现利。但扪心自问,海丰对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做了些什么?对那些曾主动传给当局诸如拟建汕尾坎下城为文化公园的信息,是否给予合理的重视和热情的回应?为什么不惦量自己长期来对历史、文化投入的斤两?如海丰修建“文天祥公园” ,确是用了不少心机,可惜不伦不类,令人啼笑皆非。文天祥不搞核潜艇。以致南来北往的知名人士戏称海丰不懂历史、文化。又如对名人、故居、遗址(故址),当局以阶级政治的思维采用“革命手段” ,就令人不寒而栗。僵化的思维方式,堵死了海丰走向世界的通道。凡是踏进海丰的海內外专家、学者,有识之士,无不为海丰深厚的历史、文化所震撼,也为海丰今天畸形存在的历史、文化而扼腕痛惜。
     充分利用优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人无我有的独特优势和天然的地理优势,调动社会力量在现有的故居、旧址,设立名人纪念馆,兴建竞存大学、钟敬文文学院、马思聪音乐殿堂,构海丰色彩斑斓的历史、文化走廊,将海丰打造成历史、文化名城。用历史、文化、政治、社会、生态和谐的真实面目吸引全中国全世界。这应该是海丰明智的定位,可行的发展方向,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是历史文明还是黑恶势力
[三唯论点] 天地从来不造假 岁月无奈诉衷情
[三唯论点] 是民众固执 还是民生使然
[三唯论点] 请给部份底层群体留点谋生缝隙
[三唯论点] 鼓足干劲 迎接新的挑战
[三唯论点] 校园年年飘溢荔香 师生岁岁共享佳果

发表于 2013-1-13 16: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保护环境,特别是水源地的土质和水质要保护好,不要祸害子孙后代;笔者写得有道理,海丰的自然环境破坏得差不多了,何不重点发展一下旅游项目,如果红场红宫和陈炯明故居相互依存出现,才是海丰人民之福。
发表于 2013-1-13 23: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海丰不要沾沾自喜,没啥,很多百姓还很穷
发表于 2013-1-14 20: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华南当海丰县委书记时海丰不是脱贫了吗?
 发表于 2013-1-14 22:19:40
转播微博[tthread=liuhanwen985, 刘汉文][/tthread]
发表于 2013-1-15 09: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是个很好的意见。
发表于 2013-1-15 10: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柳子 发表于 2013-1-14 20:36
吴华南当海丰县委书记时海丰不是脱贫了吗?

所以现在还有人在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1: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柳子 发表于 2013-1-14 20:36
吴华南当海丰县委书记时海丰不是脱贫了吗?

脱贫不等于致富。少数人发财不等于多数人有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