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25-11-24 10:37 编辑
坚定文化自信 复兴传统文明
——坚定文化自信的探讨 陈治赠 2025年11月24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的灵魂,国家屹立不倒的根基。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文化始终承载着民族精神的基因密码。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当今世界多元化的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保持民族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华夏子孙只有坚定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才能了解过去,把握现在,明确方向,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自信包括哪些具体內容?如何践行这些具体內容?值得充分探讨。
一、坚定文化自信,首先应当坚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其次是坚定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自信。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浩瀚历史承传下来的博大精深、古老的本土文化。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历经漫长岁月千锤百炼成为社会普遍认同、持之以恒的社会现象,並且对这些社会现象自然产生崇拜、代代传承的社会意识,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习俗,传统文化就不存在。
中华民族是中华多个民族的总称,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民族的独特性,社会的认同性,群体的归属性,生活的习惯性,传承的自然性等鲜明特征,伟大祖国长盛不衰之根本。
古代的“封神建祭”、“封侯建国”、“封官建政”、“封地建制”,催生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诞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无不闪烁着鲜明的“封建”烙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归根到底就是“封建”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致分为宗教文化、宗法文化、儒学文化、民俗文化、政权文化五大类别。五大文化类别通过传统习俗的传承,互为参透,互为依存。无论哪种文化类别,无不显现五大文化的身影,催生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明。
社会主义是外来的新文化。如果从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10月革命一声炮响,社会主义以具体实例传入中华起计,至今是108年。如果从1958年中华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社会主义在中华实验算起,仅有67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因此,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容。
现行的生产与分配制度和方式,属于经济范畴。而且,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单一公有制向双轨制转化,属于制度和政策范畴,时下又正在深化改革,将正在深化改革的双轨制作为社会主义的文化特征为时尚早,应归入政权文化单独探讨,拙文不涉及。
二、世代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是开启文化自信的基因密码。
中国社会从自给自足、略有富余的农耕社会,走到今天农、工、商和高精尖科技并驾齐驱、繁荣富強的现代化社会,靠的是华夏子孙世代相传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体现于爱家、爱乡、爱国三方面。
所谓爱家,是对养育自己长大成人的家庭赋予真诚爱护。集中显现于对父母、对长辈充分的敬爱,兄弟姐妺精诚团结、互相支持,夫妻恩爱、白头偕老,贫富与共。爱家是爱乡、爱国的前提。如果对养育自己长大成人的家庭形同陌路,爱乡、爱国就无从说起。
爱国必先爱乡。中华大地的乡里,普遍有数百年的历史。乡里的每寸土地,浸透着祖祖辈辈的汗水乃至血泪,留下勇往直前的深沉脚印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不消失。是毎个乡人长大成人的搖篮,成家立业、繁衍生息的福地。如果对家乡不宵一顾,爱国就是一句空话。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华夏子孙代代传承的义务和责任。在和平建设年代,无论是坚守故土耕耘粮食、建设美丽家园的劳动者,还是离乡背井建设大城市的农民工;无论是为扬国威辛勤钻研新科技的精英,还是斥家产支援国家、家乡建设的豪杰,还有时刻关注时事,敢于揭露和鞭挞腐败、评击庸官昏政的民间人士,都是响当当的爱国者。当锦绣河山遭遇外国敌对势力肆意宰割或武装侵略时,华夏子孙(汉奸、卖国贼除外)无论官贵贫贱,身在何处,都会高举保家卫国的旗帜,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抵抗侵略,守护国土。
正是华夏子孙代代传承、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伟大祖国才能历尽艰辛,巍然屹立。坚定文化自信,更需要大开封闭的闸门,让世代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的源泉畅流,滋润传统文明之花更加绚丽多彩。
三、欢呼海丰县传统文明之花遍地盛开。
传统习俗的复兴,推动了传统文化的繁荣。海丰县传统文明之花遍地盛开,反映了邑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坚定的文化自信。
随着政治逐渐昌明,海丰县各姓氏延续优良传统,姓氏宗族的大宗祠,家族、堂族的祖祠(宗祠),亦步亦趋,规模性的重建或重修此起彼落。流光溢彩,气势恢宏的宫殿式建筑物,在海丰县遍地耸立。让祖宗灵魂安坐宫殿扬威,从孝道文化的角度来说,是尽孝道,让后裔子孙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世代不忘祖宗恩德,牢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是弘扬凝聚力,重振家声的举措,让后裔子孙明白家运与国运唇齿相依,更深层次激发家国情怀。
举办重大喜庆活动,是各乡各里自古以來的传统。各乡各里的姓氏祠堂、祖祠重光,祖宗归位;社头神诞或神宮重光,神明陞座;龙舟竞渡独占鳌头等庆典活动,近数十年更为盛行,尤以今年为著。庆典活动连续数日,整座乡里锣鼓喧天,彩旗飘扬,雄獅劲舞,鞭炮烟花齐鸣,一派欣欣向荣。大摆筵席遍邀各地宗亲族亲、邻里乡亲,亲朋好友大聚餐,数以万计的宾客欢聚一堂,举杯共祝世界和平,民富国強,合境康宁,家庭幸福,乡里旺盛的灼热场面前所未有。彰显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和乡人建设美丽家园的雄心壮志。也昭示了新时代“我的生活我做主”的自由、民主的空前气氛。
乡里各种庆典活动演大戏,更是古往今来不变的传统。乡音高亢委婉,鼓乐起伏悠扬。乡里精制红丸、咸茶、菜茶和海鲜粥充作夜点,接待来观赏戏剧的同胞,这是新兴的待客之道,已经相习成俗。把乡人盛情好客的民族传统展现得淋漓尽致。国泰民安,莺歌燕舞。
有史以来,没有发现历朝历代取缔地摊经济的凡例。共和国成立,摆地摊主要沿用墟日集市,平原、山区、沿海的产品琳琅满目,进行公平交流(公社化初期曾暂停墟日集市)。1962年复兴地摊经济,推动了国民经济复苏。时下,海丰县摆地摊主要出现于早市,位置在主干道边缘民居集中的街道两边。据初步了解,仅海丰县城早市,约有10多处近万个地摊,既减轻了就业压力,又方便了周边居民一日三餐的安排。交易高峰时间在早晨7时左右约一个小时。交易期间人来人往,挨肩擦臂。充分反映了地方繁荣,堪称传统文明的靓丽景观。
祝愿文明古邑的传统文明百花齐放,更加光彩夺目。
(注:图片来自百度网络。本地图片大多,难以取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