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188|回复: 2

[汕尾] 红色勋章 记全国质检系统“助人为乐道德模范”陈劲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7 17: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色勋章

记全国质检系统“助人为乐道德模范”陈劲海

2014-01-07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李海峰  

    在苍茫浩瀚的宇宙星空里,一颗蔚蓝的星球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从直立行走、茹毛饮血的洪荒远古,到“嫦娥”飞天、“玉兔”奔月的当今时代,一个亘古不灭的命题始终叩问着人类的灵魂——生命的意义何在?  

    50年前,一位睿智的东方伟人用饱蘸浓墨的如椽大笔,为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写下七个字的题词。这名普通的战士,用年仅22岁的青春年华,用“微不足道”的点点滴滴,给出了一个答案——“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这名战士,名字叫雷锋!  

    如今,在粤东起伏的青山脚下,在细浪逐沙的南海之滨,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干部,用11年如一日的坚持,用数万毫升汩汩的鲜血,同样给出了一个答案——“人民质检为人民,人民质检爱人民”!  

    这位检验检疫人,名字叫陈劲海。  
   
    陈劲海在汕尾血站无偿献血  
   热血写春秋  

    巍巍广州塔,直入云端;盈盈珠江水,绕城而过;青青白云山,俯瞰全城。尽管是初冬时节,但南国羊城依然暖风轻拂、草木葱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陈劲海入选全国质检系统第一届道德模范的消息,被人们奔走相告、口口相传。  

    11年,7.6万毫升鲜血,陈劲海用流淌不息的生命原液,书写了感人至深的爱之诗篇。而这一切,以往都还只是一个谜。  

    2013年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广东汕尾检验检疫局负责精神文明奖励统计归档的刘菲菲,打开了一处位于角落的柜子,两叠大小不一的红色册子滑了出来。  

    好奇的她打开一看,一组组各种笔填写的、深浅不一的数字映入眼帘——  

    2003年8月26日,200毫升,全血;  

    2004年3月11日,200毫升,全血;  

    2005年4月8日,200毫升,全血;  

    2006年10月19日,800毫升,血小板;  

    ……  

    2013年2月1日,1600毫升,血小板。  

    打开一本,再打开一本,她颤抖了、害怕了、哭了——在她的生命里,从未接触过这么多关于血的数字。  

    不过,随着另一摞红册子的依次打开,年轻姑娘心里的恐惧慢慢消融了——  

    2005年,陈劲海,广东省汕尾市优秀共产党员;  

    2006~2007年,陈劲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2007~2008年,陈劲海,广东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2008~2009年,陈劲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2009~2010年,陈劲海,广东省无偿献血促进奖;  

    2010~2011年,陈劲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  

    一组组用鲜血书写的数字,一本本烫金的荣誉证书,仿佛一枚枚红色的勋章,别在陈劲海的生命之树上。他用自己的汩汩鲜血,奏响了自己的生命乐章。  

  殷殷赤子情  

    汕尾,头枕莲花山,听涛红海湾,温润的海洋气候孕育了这里山青水秀的自然风光。  

    陈劲海祖籍汕尾,但出生地却是数百里之外的广东湛江。彼时,他的父亲供职于湛江农业局下属的一个桑蚕研究所。研究所的宿舍是一排平房,旁边种着一片碧绿的桑树林。  

    45年前,小劲海出生了。他的童年,留下的很多都是关于桑蚕的记忆。  

    春雨如酒,正是桑树生长的好时候,大片大片的桑叶源源不断地供给蚕宝宝们享用,沙沙的蚕食声和潇潇的春雨声,组成了一曲美妙的生命乐章。  

    陈劲海回忆说,养蚕人的生活很清苦,每天很早就要起床,给蚕宝宝投喂桑叶,观察生长情况。数年如一日,单调而枯燥,但他的父亲从未有怨言。  

    长到五六岁的光景,小劲海搜罗出家里废弃的注射液纸盒,铺上桑叶,也开始养蚕了。  

    看着蚕宝宝从细如黑沙变成白白胖胖,再到吐丝作茧,直到破茧孵卵,又产出细如黑沙的后代,小劲海感叹于生命的神奇,也对父亲口中时常念叨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含义有了懵懵懂懂的理解。  

    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碌,小劲海六七岁的时候就帮着家里煮饭、照顾弟弟,等到年纪稍长一些,他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嫁接果树。  

    顶着海边白花花的阳光,十岁出头的小劲海和父母一起把橘子树枝嫁接到柠檬树上,一不小心,柠檬树锋利的刺就会划开小劲海稚嫩的皮肤,新鲜的红白伤口和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皮肤形成了强烈对比,这一情景至今仍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清贫的岁月,简朴的生活,历练出陈劲海勤劳、朴实、善良的品质,也让他牢牢铭记生活的艰辛和劳动人民的不易。  

    故土遂夙愿  

    1992年夏天,陈劲海从湛江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广东东莞一家乡镇医院。  

    三年的从医生涯,陈劲海亲眼目睹了太多患者遭受缺血的痛苦。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尚未出台,患者需要用血时只能求助“血头”,情况危急时,临床上本已属轻度贫血的人,都被拉来抽血。年轻的陈劲海真想挽起袖管,把自己的鲜血输给患者,但当时的条件不允许,这让陈劲海非常无奈,成为他心头抹不去的一桩心事。  

    1995年,陈劲海回到故土,进入当时的汕尾卫生检疫局,负责出国劳工体检事宜。1999年“三检”合一后,陈劲海兢兢业业、踏实肯干的品质得到同志们的高度认可,一路成长为汕尾检验检疫局的科级、副处级干部。  

    事业上进步了,陈劲海依然平易谦逊、乐于助人。  

    与陈劲海共事十几年的石泽铅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汕尾人,在他的记忆里,有一件小事至今温暖着他。  

    那是1996年初夏,石泽铅刚参加工作不久,每天都骑摩托车上下班。有一天,必经之路正在翻修,路面颠簸,他一不留神连人带车翻进路旁的水沟里,情况十分危险。这一切,正好被路过的陈劲海看见了,他边呼救边急忙奔过去,把石泽铅拉上岸,带到自己家里,小心地为他拂去泥土、擦拭伤口、止血包扎。陈劲海大哥般的悉心照料,让这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深受感动。  

    陈劲海就是这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求回报地帮助他所能帮助的人。  

    2003年8月26日,陈劲海35岁生日的第二天,他偶然发现一辆无偿献血车停靠在街边,潜意识驱使着他立即跳上车,捋起袖子——  

    带着体温的鲜血缓缓地流进透明的血袋,陈劲海长舒了一口气,十多年前在东莞未了的心愿终于在家乡汕尾实现了!  

    “这是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手捧第一本殷红的献血证,陈劲海在心里轻声对自己说。  

血站“及时雨”  

    大鹏山脚下,坐落着一个不起眼的白色建筑,这就是汕尾血站所在地。  

    在一楼大厅内,迎面镌刻着一幅巨大的汕尾地图,上面布满了一滴滴珍贵的“鲜血”,每一滴“血”中央都张贴着一张照片,对应一个为汕尾市无偿献血工作作出特殊贡献的人们。  

    陈劲海的照片,挂在所有照片的中央区域。“据统计,陈劲海十年来献血57次,累计献血量达76000毫升,相当于一个健康成年人全身血液的15倍多,可用于抢救100多个病人。”汕尾血站站长黄凌峰说,“陈劲海是汕尾众多献血者中的突出代表。”  

    这一个“突出”,不仅仅体现在陈劲海一年七八次的高频献血率,也不仅仅体现在他十多年7万多毫升的总献血量。  

    医学专业人士都知道,相对于全血,成分血在临床上更加稀缺。从2006年开始,陈劲海转为专门捐献血小板等成分血。  

    这是一个常人不太容易接受的献血方式。和全血采集一次性完成不同的是,机采血小板需要先采400毫升全血,用特定的设备分离并提取血小板后,再把剩余的血液输回献血者,完成1个采血单位需要重复四五个循环,历时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在汕尾血站,我们碰巧遇见了一位正在进行成分血采集的捐献者。  

    “实不相瞒,时间这么长,起初还真有点怕!”当被问起采集成分血的感受,这位40来岁的许姓汉子坦言。  

    可是,陈劲海每次来都会完成八九个循环,献出2个采血单位,往采血椅上一躺就是两个小时。七年来,他累计完成49次成分血采集,在采血椅上躺过100多个小时!  

    陈劲海的“突出”,更体现在他有求必应、随叫随到、救人于危难的可贵品质。  

    2012年春节前,汕尾陆丰市的一名产妇分娩时大出血,生命遇到危险,急需大量输入O型血血小板。电话打来时,正是午饭时间。每早到一秒钟,对患者来说就多一分生的希望!陈劲海顾不上吃饭,随手抓起一个面包,独自开车直奔血站,一边献血一边啃着面包,见者无不动容!  

    两个小时之后,带着体温的血液被紧急送往手术室……  

    “陈劲海就是我们的及时雨!”汕尾血站机采科科长李让洲说,“每当血库告急时,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我已经记不清给他打过多少次电话了,我们之间甚至已经不需要讲客套话了,我只问他在不在汕尾?有没有时间?他也不多说,只要在汕尾,必定第一时间赶到!”  

  独木不成林  

    陈劲海深知,依靠他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汕尾日渐增长的用血量,必须唤起大众的意识,汇集大家的力量,才能形成爱的汪洋大海,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水。  

    汕尾地处粤东山区,传统的观念里,血是十分金贵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出海打鱼的渔民来说,献血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一种忌讳。  

    改变,必须从思想观念开始。2006年,汕尾市红十字会和汕尾血站组建第一支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陈劲海第一个报名并被大家推举为队长。无论是在献血现场帮着端茶倒水,还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解献血常识;不论是在城市街头义务表演,还是在乡间地头散发传单,陈劲海和队友们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一点一滴地融化人们心头的顾虑。  

    如今,汕尾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已经拥有300多名队员。而在检验检疫系统内部,大家参与献血的劲头也越来越高。2013年5月13日,汕尾局12名干部职工集中参加应急无偿献血,当场献血4300毫升。  

    参加工作才两年的本地姑娘洪泽琳就是其中一员。她说,以前对于献血总有莫名的顾虑,后来看到陈劲海副局长带头献血,就没有了恐惧。  

    黄凌峰告诉记者,汕尾市无偿献血知晓率不断上升,2013年总人口参与率接近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0.84%。目前,汕尾血站年采血总量达4.2吨,较2006年翻番,基本实现了临床用血的自给自足。  

一朝泄秘密  

    人们常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对于雷锋,我们心生敬仰的不仅仅是他所做的某一件好事,更是他时时处处、一辈子都在做好事。  

    当代雷锋郭明义,义务献血19年,从未间断,献血总量6万毫升。  

    陈劲海坚持不懈11年,义务献血57次,献血总量超过7万毫升。  

    其实,献血这么多、这么久,要说隐瞒,谁都可以瞒得住,但有一个人例外。  

    陈劲海的妻子也是学医出身,按说陈劲海献血这么多次,臂弯里留下的针眼近百个,她应该看得出来。但事实是,陈劲海不是疤痕体质,尽管采血针头比一般针头要大一号,但他恢复得好,痕迹很快消失,除了最新的几个小窝,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分辨。  

    不过细心的妻子还是发现了这一切。有一天,陈劲海回家,不是像往常那样冲凉,而是一反常态在客厅里走动。她一问起,陈劲海支支吾吾;又看到他手捂着胳膊,她情急之下揭开一看,才知道丈夫刚刚献了血,胳膊上的针眼还不能见水……  

    妻子听后,沉静许久,说道:“老陈,你是咱家的顶梁柱,悠着点啊!”  

    “其实,我也不是刻意要隐瞒。”献了这么多血,在别人眼里觉得是惊天动地,而在陈劲海自己看来,就像是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家让座一样,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不值一提。  

    当刘菲菲发现那两叠证书后,马上与办公室的信息员梅娜商量,满怀激情地采写了一篇通讯《生命的源泉》,投递到《中国国门时报》,立刻被慧眼识珠的编辑发现,随即在2013年3月8日刊发于头版头条。  

    广东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李延辉很快读到了这篇报道,才知道广东局隐藏着这么一位无名英雄。在随即召开的全省系统干部大会上,她号召全体广东检验检疫人向陈劲海学习,做“人民质检为人民”的时代标兵。  

    《中国国门时报》驻广东记者站站长张启甲,带领杨鹏和梅娜,再次进行深入采访,赶写出《深情如潮 大爱如海》,发表在《中国国门时报》3月22日五版。一时间,陈劲海的名字传遍检验检疫系统。  

善心加油站  

    从2006年起,陈劲海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3年9月,他入围首届“感动汕尾”人物评选;11月,成功入选全国质检系统第一届道德模范。  

    获奖后,陈劲海反倒显得有些不自在,人们的夸奖每每让他感到不好意思。不过,他依旧按照既有的频率,继续进行着无偿献血,并且第一个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不久前,他和一名外国患者进行了初次配型,成为汕尾300多万人口中自愿登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一人。  

    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能汇集起正能量,反过来护佑这个能量场里的每一个人。  

    陈劲海无偿献血十一年如一日,囿于献血用血双保密的规定,我们无法追踪那些用陈劲海的血液救治过的人们。但助人者自助,怀善心、行善举者,往往有爱的回归、善的回报。  

    2008年,陈劲海80高龄的外婆突然严重贫血,急需补充血小板。汕尾血站统一调配,及时补血,老人转危为安,至今康健。  

    1981年出生的梁助川和1984年出生的陈美清,先后加入陈劲海所在的汕尾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两人因血结缘,因爱结合,如今已生下两个健康的宝宝。这样的佳缘,在服务队里还有好几桩……  

    陈劲海用自己的无声之举,在他周围构筑起一个个善的集结地、爱的加油站。  
    面对“人为什么而活着”这个生命的追问,郭明义回答:“人活着,得干点有用的事儿。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比啥都幸福!”  

    陈劲海回答是:“就是做点有益的事”。  

   代跋——爱心的传递  

    这是一则流传已久的故事。  

    100多年前的一天,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苦的农民正在劳作。忽然,他听到远处传来呼救的声音——一位少年不幸陷入沼泽,眼看着就要没过头顶。农民不假思索,奋不顾身地施以援手,孩子得救了!  

    几天后,少年的父亲、一个贵族亲自带着厚礼登门致谢,农民却婉言谢绝。在他看来,救人是良心指引,不能因为对方出身高贵而趁机收取钱财。老贵族十分敬佩农民的善良与高尚,于是,他决定资助农民的儿子到伦敦接受高等教育。  

    多年后,农民的儿子从伦敦圣玛丽医学院毕业了,他品学兼优,后来被英国皇家授勋封爵,并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他就是亚历山大·弗莱明——青霉素的发明者。  

    那名贵族公子也长大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患上了严重的肺炎,性命一度垂危,幸运的是,依靠青霉素,他很快痊愈了。  

    这名贵族公子,正是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农民与贵族,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手,并都为自己的后代甚至国家播下了善的种子。  

    人的一生,往往会发生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帮助别人,冥冥之中就是在帮助自己,完成爱的传递、善的轮回!  (来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网)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杨志明拟任汕尾市政协主席候选人余红拟任汕尾
[城事报料] 郭少波副厅长到汕尾督导检查“六大专项”打击
[城事报料] 龙山中学校友会三十周年书画献展
[汕尾资讯] 汕尾市区垃圾池垃圾溢出路到中间(图)
[汕尾资讯] 红色勋章 记全国质检系统“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汕尾资讯] 广东省妇联迅速介入,督促公安机关全力追凶—

发表于 2014-1-7 17: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发表于 2014-1-8 09: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汕尾有他,更美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