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前的海鲜美食驿站 现今的滨海旅游小镇 | “鲘门的海鲜,广东第一鲜!” |
深圳晚报记者 王在兴
新浪微博话题(#鲘门海鲜美食节#)
说到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牵头主办的“鲘门海鲜美食节”,就不能不说鲘门这个滨海美食驿站。这片离深圳只要一个半小时车程的滨海小镇,有广汕公路(324国道)、深汕高速、厦深客运专线三条交通主干道的交会,使其具备了交通优势。因此,“金鲘门,银汕尾”展现了当地人对家乡的自信,而林立的食肆则是自信心最直观的表现。
自深汕特别合作区成立以来,这里的定位进一步明晰:滨海旅游小镇。而此次,深圳晚报继续带你走进这片热土,回望一下鲘门这个美食驿站的历史,数一数本届海鲜美食节的主力美食地。
历史
鲘门海鲜美食之名 古已有之
厦深客运专线鲘门站,就在324国道旁,出站以后沿着国道西行不到一千米,便到了深汕高速鲘门收费站。沿着这条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成饭店,食肆饭店招牌林立,多以海鲜美食为主打。依靠渔港和这些海鲜饭店,作为“海鲜美食之都”的鲘门,声名鹊起。
“鲘门的海鲜,广东第一鲜!”漫步在即将建设的1.5公里长的鲘门海鲜美食长廊,淳朴的当地人有些较真,他们有底气。这片无污染的海,给了鲘门人如此的自信。
鲘门是历代的交通要道,是潮惠的必经之路。清乾隆年间,由于港口流通,潮州令馆的建立,潮州、厦门、汕头、电白、阳江等渔船进入,惠东、江西等客流进入,鲘门港商铺林立,市场一派兴旺。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深汕高速还没开通,324国道成了珠三角市民去潮汕地区的唯一通道。那时起,深圳与潮汕地区往返,双向开车都要花费一个上午,往返两地的客商往往选择在这里吃顿海鲜大餐。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做起了饭店生意,“驿站餐饮”也就成了当地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餐饮饭店、百货油站都随之带旺。
见此商机,一对鲘门夫妇就在324国道的路边开了家大排档,这家大排档多年后被称为老东成,也就是如今东成饭店的前身。而到了90年代,高速公路开通后,这些摊档集中到高速公路出入口处,东成饭店在高速公路开通前就将老店转移到鲘门出口处,迎来新一轮生机。现在,鲘门休息区,潮汕人无人不晓,因为进出的潮汕大巴,几乎无一例外会在这里整顿,给车加油,也给人“加油”。
如今餐饮业集约化经营 保证不宰客
近年来,鲘门餐饮业逐步淘汰过去的家庭小作坊经营模式,不断更新理念,提升服务水平。同时,依托国道324线横穿本镇腹地和深汕高速公路、厦深铁路在鲘门设站的优势,形成由东成饭店、南海餐厅、华晖饭店、鲘门饭店等组成的上规模、上档次、高品位的滨海旅游美食街,并形成现代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
当年的东成饭店,如今已经分为A、B两个区,装修气派,餐位众多。罗炳辉,是如今东成饭店的当家,从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牵头组织举办的“鲘门海鲜美食节”中受益良多:“(鲘门海鲜美食节)开幕式启动场地就放在我们东成饭店B区门口。举办两个月以来,前来就餐的深圳客明显增多。有的专程来吃海鲜,有的还住一晚,带动了酒店的生意,大家都赚钱。”罗炳辉告诉记者,现在希望鲘门能形成规模化的海鲜美食品牌,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客人。
“我们在鲘门海鲜美食节开幕当天,同时组织深汕区内的主要餐饮企业成立了‘深汕特别合作区美食服务联盟’,保证向消费者提供的食品,新鲜卫生,货真价实,不缺斤短两;保证规范食用油和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杜绝添加非食用物质,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用地沟油。”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学平告诉记者。记者悄悄前往几家饭店体验之后,发现的确如此,不但价格公道,味道上乘,而且点菜多了服务员还会提醒你“菜够了”,因此,客人完全不用担心会“被宰”。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平均每天到鲘门就餐的旅客高达1.5万人次,餐饮业年产值有望向亿元规模迈进。
该贴已经同步到 深汕新闻的微博 |
-
这里的人们以海为生,324国道、深汕高速、厦深铁路交会于此,海鲜美食的馆子林立,成为过往客商品尝海鲜美食 ...
-
海鲜饭店的食材皆从海上直接捕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