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吕子枫,80代生于广东海丰,毕业于广州大学新闻学院,文学学士学位,西安美术学院国画高研班毕业,现任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走读广东》编导,广东汕尾马思聪音乐研究会理事,小洲艺术家协会秘书长,职业画家。吕子枫六岁开始习画,早期以素描写实肖像为主,有扎实的写生功底。后师从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陈永锵先生,中国当代著名工笔花鸟画家周彦生先生习画。身为岭南人的他,热爱这片土地,对红棉情有独钟,也以写意红棉见长。其作品布局大气,稳重磅礴,深受艺术界行内人士的广泛好评,也被许多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和私人所收藏。
笔墨画雄心 草木舒真情 ——记“丹枫公子”吕子枫
文/李丛
在海丰这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上,曾培育出了革命家彭湃,两广总督陈炯明、音乐家马思聪、民俗学家钟敬文、画家许固令和王秋奇等名人志士。
在海丰土生土长的吕子枫,由于深受家乡传统文化的熏陶,气质上显得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由于长期供职于广东广播电视台从事导演等工作,因此能讲得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音调低沉,谈笑风生,颇具一副儒雅公子爷的派头。
子枫6岁开始习画,早期以素描写实肖像画为主,有扎实的写生功底。后师从岭南派著名花鸟画家周彦生先生等老师学习中国画,以写意红棉见长。红棉乃穗城市花,有“英雄花”之雅称,正所谓“铜枝铁干刀剑戟,风雷霹雳英雄花”,这种铁骨铮铮的风度,正好与子枫兄的气质一脉相承,更是成为他的挚爱。他说:“红棉是广东的象征,它有骨有肉,有风度有气节,当完全盛开的时节,一片生机蓬勃的景象,无不让人兴奋并充满斗志,我怎会不喜欢上它呢!”的确,子枫笔下的红棉,特别注重骨法用笔,他善于先用铁线勾勒,再层层染色,其着色浓艳厚重,沉稳朴拙,严谨的造型能力使他笔下的现象更具生命力。他尤擅作巨幅大作,构图饱满,内容繁杂,融入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方式,钢筋铁骨,笔走龙蛇,如旱地惊雷,气势如虹,由于研习、创作红棉多年,在圈内被朋友们称为“丹枫公子”。他深谙并热爱家乡的民间艺术,如古建筑、传统戏曲、汕尾渔歌、乡俗典故等,并试图将这些元素的内在气质运用到国画创作上,让作品更加平民化和世俗化,具备一种深厚亲切的乡土气息。由于聪颖好学,使得子枫有机会接触了更多的艺术界名家,逐步充实自己的艺术涵养。
子枫虽然离开家乡在穗城工作多年,却依然对故乡的水土饱含深情,热爱故乡的他,在广东广播电视台担任《走读广东》栏目编导所执导的第一期和第二期的节目录制中,他就选择在老家海陆丰拍摄的。值得一提的是,像广为流传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渔家姑娘在海边》等经典曲目,就是以汕尾渔歌调创作的。通过子枫的拍摄,让更多观众了解了他的家乡。
子枫出身干部家庭,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平易近人,懂得尊师重道,处事通情达理,大方得体。他还笃信佛法,常怀恻隐之心,并且身体力行,热衷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更是让我对其刮目相看,敬重有加。相信以他的聪敏和勤奋,将来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为表对兄弟赏析之心意,最后作一拙诗相赠作为结语:
“晨起飘落一地春,
艳似腥火烈如焚。
红袍铁甲金镂玉,
铁骨英姿我独尊”。
吕子枫与恩师中国著名工笔画家周彦生合影
中国美协理事、广东美协副主席、当代著名画家陈永锵与义子吕子枫
中国著名雕塑家潘鹤与吕子枫
小洲艺术家协会会长、秘书长及顾问合影
吕子枫作品布局大气,稳重磅礴,深受艺术界行内人士的广泛好评,被许多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和私人所收藏
吕子枫作品布局大气,稳重磅礴,深受艺术界行内人士的广泛好评,被许多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和私人所收藏
吕子枫作品布局大气,稳重磅礴,深受艺术界行内人士的广泛好评,被许多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和私人所收藏
吕子枫虽然离开家乡在穗城工作多年,却依然对故乡的水土饱含深情。
热爱家乡的民间艺术,如古建筑、传统戏曲、汕尾渔歌、乡俗典故
李丛简介
李丛,1985年生于广东澄海,自幼习画,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花鸟画系高级研修班,师从方楚雄教授。擅长国画花鸟,旁涉山水、人物,尤以写意公鸡和工笔草虫见长。其作品注重笔墨却不失严谨,设色华丽但艳而不俗,具备雅俗共赏的艺术风貌,深受藏家喜爱。
擅长写作,已创作两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曾在各种专业美术杂志和报刊发表过美术作品和评论文章,并为国内多位书画家撰写过画册序言和艺术评论。现为广东省书画家协会理事、广东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职业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