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2828|回复: 23

[论汕尾] 甲子最后一间木板楼,80年历史,被拆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4 00:03:44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敦楼拆了。
是的,琴姐海味的铺面,敦楼拆了。这估计是甲子所存的最后一间木板楼了,终于走完了她近八十年的岁月。
关于敦楼的记忆,一直想书写。苦于时间繁忙,苦于家务缠身。今日,终于重整思绪,将她付诸笔端。写点她的文字,这住过四代人,长达半个世纪纷争的房子。



敦楼是曾祖父盖的。
小时候,对家里的一切,特别是那些父母收藏起来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
记得那个时候,家里有个红旧大行李箱子。箱子的一边被一个很重的茶叶箱压着,只能拉开一边。父亲曾经叮嘱我们,箱子里放着很重要的旧物,不能贪玩去随意打开。父亲越是这样说,越是增加了我跟姐姐的好奇心。于是我们便偷偷的用仅有的微弱力气透过那条缝打开那个箱子,把一堆堆用繁体毛体字写成的宣纸张抽出来扔在一边。这些纸张反而不是我们想把玩的。我们总是试图去透过那个箱子找到的东西去猜测我们的先人是从事何种职业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后来,我们找到一个捣药锤跟一把小称子。我们很自豪地拿给父亲看并且问他,曾祖父难道是一个开着中药铺受人尊重的江湖郎中?父亲看到这些小物,立马收了回去,看到那些被乱扔的纸张,他批评我们。原来,那一堆纸张是地契。很重要的地契。曾祖父不是什么郎中,那些地契概括了他的一生,他是深受时代批斗的商业地主。



父亲很少跟我们谈起曾祖父的事情。倒是祖母,我的阿嫲,一个知书达理,能读书信,跟讲很多故事的慈祥老人,给我们讲了很多曾祖父的事。
曾祖父是一个很有胆识,能干的生意人。他受过教育,写得一手好书法,为人处事也深受本家们的赞赏。年轻时只身一人“过番边”(马来西亚及印尼一带)三年四个月,赚得人生第一桶金。打下基础后回甲子小镇,继续在水门,甲场做生意并不断的购置“业誌”,甲场购有些许地皮,在当时的商贸中心中街那里一口气买下三间前后楼结构的带铺面又能居家的临街房屋。曾祖父是有长宜子孙的思想的,他有三个儿子。按照他的打算,三间铺面在他作古后能一人一间,把他这份敢闯敢博,勤劳经商的精神永传下去,子子孙孙长长稳稳吃穿不愁。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1940年左右)以他的字辈“敦”字命名的敦楼就是在那个时候新建的。祖父结婚,也是在新盖的敦楼里完成他的仪式。



敦楼是前后楼的结构。房子很深。两层,第二层是木板楼。前楼是临街铺面,后壁楼是住家。前后楼之间隔着一个小院子,在二楼由一条小走廊连接着。院子里有一口井。那个时候,很少人家里有自凿的井。小学同学的祖母就曾经跟我说,我的祖母人很好,很大方。我们住着的时候就常来我们家打水。井水很清冽。邻里之情这么多年她也时常挂念着。

1943年,甲子迎来了灾难性的饥荒年。祖母总是给我们讲那些年的故事,包括橄榄肉的故事。曾祖父是个心善的人。由于家资雄厚,饥荒年我们家几乎不受影响,他也乐善好施,把“薯粉芡”(一种薯粉做的面食)分给饥民。闹饥荒很多人没有逃过这一劫。祖母说,敦楼对面就是乱葬岗。站在前楼的窗口,她望见那些饿殍堆放,跟叠着的馒头一样,很痛心。
一年后,饥荒年结束,第三代人,作为长孙的父亲在敦楼出生了。1945年,日本投降。余兵即将撤离甲子港。祖母抱着满周岁的胖乎乎的父亲坐在前楼的门口上纳凉,一个日本兵看到父亲很可爱,一手抱过父亲逗玩。叽里咕噜讲着祖母听不懂的日语并不断开心地用手比划着,笑着。
“日本兵那个时候很可恶的,啊嫲你怎么不害怕,跑回家里躲起来”我问祖母。
“他们那个时候已经是败兵了,估计那个日本兵看到你爸爸也是想起来了远在岛国的子女了吧,所以我不害怕”
敦楼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就这样平静地呵护着郑家。。。。。
直到1946年全国发起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土改中,曾祖父因房产过多被打成商业地主,被轮流抓去批斗,连祖父祖母也不能幸免。批斗的事情祖母讲的不多。她只说,好在那个时候怀着二姑。二姑在奶奶肚
子里躲了12个月还没出生,批斗的时候她大着肚子罚跪了几天几夜。本来是要被管区吊起来的,一个管区的人员看着她大着肚子动了恻隐之心,把她放回来了。她逃过一劫。之后郑家的日子在纷乱的年代因为成分不好并不
安宁,祖父母拖家带口被遣往陆河山区务农。所有房产没收归公家所有。务农回来,整家人也没有房子住,在城内租了柯家的房子。直到最后,郑家也只能要回敦楼这一间。其他铺面地皮归公家——商业联合会所有。我们家跟两个叔公三家人就这样挤着居住在敦楼里面。
祖父去世后,敦楼又开始不宁静了。在我记事起,关于分房的纠纷与吵闹就没有停止过。祖父是长兄,自然有铺面的当街的前楼就分给了我们这一房。后面的房子分给了二叔公一家。我的最初记忆,是木匠出身的大姑丈来为我们的前楼通一条小道给后楼过。小时候不懂事,就喜欢摆弄大姑丈带来的那些墨斗,喜欢坐在未上道的圆柱形木衡梁上左右滚动,以致小裤子沾了许多木屑扎得小屁股生疼。那个时候我哪里知道,关于分房的纠纷刚刚平息,两家人大打出手,我只知道二叔被打,但却不知为什么被打,小道的通成,暂时使房子分定。父亲是长子长孙,前楼这临街的房子分给了他。他跟母亲琴姐两人勤力谋生计,出分家的补贴给两个叔公,四个叔叔。前后楼的价值差别也很大。前楼因为有铺面,价值是后壁楼的三十多倍。

从此,二叔公一家也搬出后楼。我们就这样过去了几十年。前楼后楼还是那样没有修建。一直维持原貌到今天。父亲跟琴姐也是奋斗了许多年,从事海味生意近四十年。琴姐从批发做起,带海味出门,一个星期大
概两三次,把甲子港的海味销往厦门,汕头潮阳及汕尾东海等地。在这个矮小的前楼里,我们一家过着宁静的生活。
我喜欢听闻早上醒来时前街的寂静下清洁工清晰的扫大街“哗哗”声及后壁楼瓦片顶上清脆的鸟叫声;曾经,我们姐妹几个在前楼的小房间里埋头学习,门外有父亲每天晚上探头关切的身影。父亲也是在这敦楼里经历过了他的婚娶,他的青年,中年,到暮年。曾经,敦楼里有我琅琅的读书声,那是我给父亲宣读我每一篇新作聆听他的修改意见。我们在敦楼里经历过了我们的童年,我们单纯的学生时代。曾经,我开始在意每个人来我家看到老房的破旧,那种童年带小伙伴儿来家里,在结实的木构天井上踩踏的欢跃也成了小心翼翼,成了在乎与敏感。记得高中时,我喜欢的男孩子来我家找我,我竟然敏感自卑到不让他进我家,不想让他看到我们家的破旧,把他拒之门外。那个时候肯定是深深地伤害了他作为一个小小男子汉的自尊。敦楼那些裂痕,仿佛有力的铁爪,扯动了我敏感的神经,让我的灵魂自卑到尘埃里去,却开不出任何一朵美丽的花。那个时候我们是多么盼望有天能有经济能力来帮助家里把房子盖起来,让年迈的父母亲,有天能住上安全厚实的房子,下雨天也不再忍受雨漏如水注。也曾经无数个夜晚,做噩梦都梦见房子倒塌。那种无法言喻的安全感缺失来源于这破旧的敦楼。在外求学工作我们几个也不曾安心。我也从未想过,我会在敦楼里出嫁。没有姐妹,没有新婚的喧闹欢喜,新婚那个静静的夜晚,我的丈夫走进敦楼,我从残破的木质楼梯下来,穿着中式旗袍,一步一个声响,丈夫接过我的手,开着车把我从中街就这样接到了海滨路。忘不了父亲跟琴姐在楼上,透过窗井注视着我出门的样子。。。
所幸,这么些年过去了,敦楼里崇尚文化,诚信勤劳人文经商的精神得以延续。敦楼里,陆续走出了书法教师(二叔),小有名气的本土画家兼中学校长(堂叔),现代文学讲师,大学辅导员,幼儿园园长,中学老师跟外贸翻译及小镇里优秀的名气很响的个体经商者。这是敦楼的自豪。敦楼的后代们都能谨记祖宗教诲安居乐业。虽然日子清苦,但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羡煞旁人。跟二叔公,三叔公两家,也重归于好。长达半个世纪的房子纷争,终于都过去了。
我们一家,在这么多年的海味生意基础上,注册琴姐海味商标,将海味线上推广,微信微店,给力的分销代理还有甲子琴姐海味淘宝店及后续的其他网络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了琴姐。半年时间,海味的消费群体,由甲子本地的饮食供应(甲子百分之九十的大排档饮食单位所使用的小虾鱿鱼都由琴姐海味固定供应)到作为甲子本地特产送礼佳品代表为珠三角地区为主的中产阶级们亲睐甚至扩展到全国各地,成为潮汕海味干货尝鲜代表。大家也都知道,在镇上有家海味店又便又鲜口碑很好,能为顾客着想利润拿捏得微薄。甲子的海味在琴姐的推广之下,广为人知。半年时间,我们由琴姐海味,实现了翻盖敦楼的夙愿。
推土机下,敦楼夷为平地。心中纵容有万分不舍五味杂陈,但更多的是高兴。
这是敦楼的故事,是郑家的故事,也是琴姐海味的故事。在甲子,也许也是许多家庭关于家业的一个缩影。从此,木板楼结束了,纷争结束了,关于四代人的记忆也结束了,这记忆的种种,那些远去的人和事,苦的也好,甜的也罢,在我的记忆里,如一路盛开的串串繁花,繁花里,我将敦楼的故事就此诉说。
也从此,没有敦楼,只有琴姐海味!
image.jpg
image.jpg
image.jpg
image.jpg
image.jpg
image.jpg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甲子最后一间木板楼,80年历史,被拆啦
[文化天地] 卢若希书选
[文化天地] 近作五首/卢若希
[城事报料] “情暖夕阳红 关爱老年人”慰问活动
[城事报料] 大湾区残疾人电商创业孵化基地揭牌成立 助力
[城事报料] “驴友”登山迷路 消防成功营救!海丰消防翻

发表于 2015-4-24 06:12:04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1943年,甲子迎来了灾难性的饥荒年。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09:16:20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对吧,这个时间?我也是听长辈讲的
发表于 2015-4-24 10: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可惜了,拆了就没有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10: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渔夫子 发表于 2015-4-24 10:24
太可惜了,拆了就没有了!

是啊。特别是那些木板。很想拿来装饰书房。很多回忆。终究还是毁掉了。
发表于 2015-4-24 10: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4-24 13: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多的回忆,拆了好可惜
发表于 2015-4-24 13:48:36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渔夫子 发表于 2015-4-24 10:24
太可惜了,拆了就没有了!

不破不立
发表于 2015-4-24 13:48:58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众 发表于 2015-4-24 13:46
那么多的回忆,拆了好可惜

可能可惜
发表于 2015-4-24 13:49:17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穿着马甲逛论坛 发表于 2015-4-24 10:37

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14: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4-29 21: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历史,不懂文物
发表于 2015-4-29 21:47:49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渊 发表于 2015-4-29 21:24
不懂历史,不懂文物

文盲一个
发表于 2015-4-29 21:48:23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小初 发表于 2015-4-24 14:58
谢谢。

不用客气啦
发表于 2015-4-29 21:49:16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众 发表于 2015-4-24 13:46
那么多的回忆,拆了好可惜

对。拆了,等于拆掉历史
发表于 2015-4-30 09: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文盲
发表于 2015-4-30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
发表于 2015-4-30 20: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的遗迹,保存与损毁只在一瞬间。但我个人觉得历史的文物应该好好保存起来。尤其在我们国家,历史满上百年的建筑不多了,而外国连几百年的建筑都保存良好,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