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的报告,开辟了中国革命运动的方向,点燃了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火焰,也成为毛主席组织湖南农民革命运动的活教材,因此说,彭湃在我党取得革命的胜利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贡献是不朽的。毛主席有感于彭湃的农民革命运动对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贡献,感慨地说:“全中国各地都必须办到海丰这个样子,才可以算得上革命的胜利,不然任便怎样都算不得。全中国各地必须办到海丰这个样子,才可以算得帝国主义军阀的基础确实起了动摇,不然,也算不得。”毛主席所指的海丰,也是指彭湃发动农民革命运动的海丰。海丰在毛主席心中的崇高地位何来,是由彭湃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开始 的。因此说,海丰人民要争气啊!
读彭湃同志著《海丰农民运动》 彭明 彭湃同志(1896--1929)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从事农民运动著名的领导人之一;他的家乡和他长期工作过的地区—海丰,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前后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地区。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在后世人民的回忆中,海丰农民运动已经和彭湃同志的名字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彭湃同志的这本书,就是记述了在1921年至1924年期间他是怎样领导了海丰等地的农民向地主豪绅、军阀官僚进行斗争的。这本书,在1926年曾由广东农民协会编印出版;I953年,人民出版社把它作为中国现代史资料,收录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一书中。现在,作家出版社又把它作为单行本重新印行了,出版者认为:“这部革命日记可以当作一部极有教育意义的生动感人的文学作品看。” 不论当作历史资料来看也好,或者是当作文学作品来看也好,我想以下两点是每一个读者在看过本书之后都不会忘怀的:第一,它形象地刻画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状态以及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形势;第二,它生动地反映了知识分子工农化的道路以及从事群众运动的各种经验。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是从封建社会开始以来就存在着的事实。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后,这种对立,更加深化,并且显现出它的特点。辛亥革命后,即所谓民国以来,地主阶级的统治,则直接的和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封建军阀统治结合在一起了。封建军阀一方面是地主阶极的代表,同时它本身也就是地主阶级中的一员,例如:皖系军阀段祺瑞仅在东北边疆上就拥有土地二十万顷,湖南军阀赵恒惕,仅在洞庭湖附近,即占有土地万亩以上。军阀们以暴力掠夺了农民的大量土地,同时又以这些掠夺的土地,来加强和扩大自己的统治,军阀即地主,地主即军阀,二者合而为一了。 《海丰农民运动》一书所描述的地主阶级统治情况,深刻地反映了上述特点。书中比较这种新兴地主的统治和旧地主统治不同。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一方面表现其暴力之加强,另以方面也表现其更加阴险、狡诈和厚颜无耻,有时他们甚至仍掉了过去地主阶级所使用惯了的封建礼义的外衣,而赤裸裸地露出其贼子心肠。海丰县一农民被地主黎某逼迫得卖子还租,当这一农民将此事告知黎某时,黎某竟加以嘲笑说:“卖子还租算是一举两盘,你还清租便是汝的老实,……你卖了子,家里少了一人食阪,减了汝一个负担……。”这是一副多么凶残的笑里藏刀的面孔!每一个善良的农民听到些尖酸刻薄的语言,怎能不义愤填膺! 压力愈大,反抗愈强,这是不可更移的历史规律。 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里,地主阶极的统治有其特点,农民阶级的反抗也有其特点。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农民阶级已经在中国工人阶级的直接领导下了。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农民群众,使自已蕴藏着的雄厚威力充分发挥出来;而使本身的弱点逐渐得到克服。彭湃同志从1921年秋在海丰从事农民运动,到1923年元旦,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成立了拥有十万会员的海丰总农会,这不是偶然的。 在工人阶极的领导和教育下,组织起来了的农民群众,表现了他们的英雄气概。《海丰农民运动》一书对于这种英雄气概有许多具体的记载,例如关于组织农会的斗争、反对地主们的“粮业维持会”的斗争、救灾和减租的斗争等等,都是很动人的。尤其感人的是:农民在斗争中觉悟提高了,他们不但敢于、而且善于和地主、军阀、官僚展开斗争。试看下面一段一个农民出身的农会委员(杨其姗)在刑庭 上和地主阶级的县长(王作新)的对话: 王作新问杨其珊道:“你是不是农会的会长? 杨答:“是!” 王问:“彭湃利用你们去造反,经我三令五申,你们还敢作怪,你知罪吗?” 杨答:“彭湃不是利用我们,是我们农民去利用彭湃,因为彭湃所做的事,不是为他自己的利益,他是牺牲自已利益为农民裂谋幸福的。至于说彭湃造反,我也承认,但是王县长的造反,要比彭湃更加厉害!彭湃帮助穷人救穷人,果是造反,那末你帮大地主、资本家在这凶年来压制穷人,岂不是大造其反吗?” 王大怒拍案道:“你真该死!你们胆敢提倡共产共妻、快些照实招来!” 杨答:“共产不共产,这是看社会的进化如何,不是我在提倡就会共产,不提倡就不会共产!招不招不大要紧。至提倡共妻一事是有的,可不是我们,而是你们发财的做官的,你们天天嫖娼宿妓,这不是你们所提倡的共妻吗?还有一层,好像王县长都有两个老婆,这就是共夫,共妻共夫都是你们提倡的,都是我们早晚所应该打倒的!” 王气的要命,再拍案的道:“打!打!” 从上引这段对括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农民领袖不仅在统治阶级面前表现出坚定、鲜明的立场和大无畏的勇气,而且表现出善于和统治阶级展开斗争,我们看他把统治阶级对革命的污蔑、造谣驳斥得是多么深刻、有力啊!真理是不怕辫驳的。地主阶级的谎言,在真理面前,只有被驳得体无完肤一途。 统治阶级不敢于承认真理,只有用暴力加诸人民,地主阶级经常以逮捕、监禁、殴打、屠杀等手段对付农民,海丰地区也不例外。但是,在工人阶级领导和教育下的农民,当他们觉悟提高和充分组织起来以后,任何暴力在他们面前也是无能为力的。农民对地主阶级威胁、破坏的回答是:“生为农会人,死作农会鬼,杀头也是要干的!”大家看,这是多么坚定的豪言壮语! 彭湃是知识分子和工农民众相结合的优秀典型之一。彭湃同志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是他能够毅然地脱离和背叛了那个家庭,全心全意为工农群众服务,并且是矢志不渝,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所以能够如此,当然不是偶然的。还在中国共产党涎生以前,当他求学的时侯,他就接受了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积极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他很快地就参加了党,从而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他投入火热的群众运动中,通过实践斗争的锻炼,使他成为党的优秀的农民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知识分子工农化,首先是一个立场的转变问题。出身于剥削阶级的知识分子,真正的转变立场,并不是一件商单的事,这需要下很大的决心,而且始终不可动摇。彭湃在这方面是很好的典范。彭湃在自己的家乡从事农民运动,。地主阶级极力地辱骂他,说他是“叛逆”、“神经病”,家里的人认为是“祖宗无积德,才会有这样的不孝子孙”,一些亲友也都起来反对他。但是,这一切都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他坚决地背离了他的地主阶级的家庭和亲友,毅然地走向农民中去。到农民中去,开始彭湃是受到怀疑的,农民认为他是讨账的“先生”,纷纷离开了他。但是,他并不灰心,百般设法接近农民群众,和农民一起劳动和斗争,一而再,再而三,,终于使农民群众感到了他是自己的人。书中关于这些方面的描述,使我们感到彭湃同真正是做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知识分子从事群众运动,不仅要有坚定的立场,而且要有正确的工作方法和朴实的工作作风。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凡是从事过土地改革的人,都会深深地感到这一点。这也就是说:知识分子工农化,不仅要有决心,而且包括着思想、感情、语言、作风等,一系列的转变问题。在这方面,书中也有着许多生动的描述。例如彭湃同志开始下乡时,“是穿着白的学生洋服及白通帽”,说的是学生腔“太过文雅了”,结果呢,农民把他看作“讨账先生”、“官贵子弟”,而纷纷远离开他。后来,彭湃同志体会了农民的思想感情,学习了农民的语言,“改变较为朴实的服装”,并且利用放留声机、玩魔术等等方法,才逐渐接近了农民,从而才对广大的农民进行了教育并把他们组织起来。 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甘当群众的学生,也是知识分子工农化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知识分子抱着个人英雄主义的情绪去从事农民运动,或者稍有成绩就自高自大起来,这不仅不利于自身的改造,而且会给群众运动带来莫大的危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对 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才是最正确的群众观点。在这方面,彭湃也是很好的典范。有一次,海丰六七千农民群众迎救六个被押农民胜利归来的时候,彭湃向庆祝游行的农民群众发表演说道:“农民千百年来都受地主绅士官厅的冤枉和压迫,总不敢出声,今天能够把六个被押的农友放出来,这是谁的力量呢?请你们解答。”这时有的说:“是彭湃”;有的说:“是农会”;有的说是耕田同志”。针对这种种回答,彭湃同志加以解释说:“说是农会及耕田同志的力量是不十分对的,还不至大错;说是彭湃个人的力量乃是大错特错的;彭湃如果有力量,还要你们六七千人去做什么?我相信一个彭湃,任你有天大本事是放不出农友来的。……今天得到胜利的力量,是农会能领导六七干耕田人团结在一块地方,有一致的行动。集中六七千人的力量,为一个大力量,使官僚不得不怕,不得不放出农友来,我们在今日得到这个经验,大家应孩自今日起,更加团结,加紧扩大我们的势力,否则今日的大胜利,会变成将来的大失败!”这段话中,所反映出的群众观点,在当时来说,是很可宝贵的。 以上两点,就是读过这本书后的最突出的感觉。当然,从以后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经验看来,海丰农民运动并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我觉得了解了当时的环境条件以后,就可以不再过苛以求了。现在,海丰农民运动为之奋斗的反封建目标不仅早已完成,而且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向着无限美妙的共产主义社会迅速前进。彭湃同志虽然早已牺牲,但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伟大的志愿已经实现了和正在实现着。共产主义事业是不朽的,彭湃同志的英名也是永垂不朽的。 (原载《读书》,1960年第13期)
该贴已经同步到 陈旭光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