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陆丰市金厢镇蕉园村时,新农村的气息扑面而来:崭新的小洋楼、宽阔的文化广场、平坦的水泥路,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下格外漂亮…… “以前村里的房子又矮又旧,村道坑坑洼洼,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垃圾乱丢,一到雨天更受罪。现在好了,道路变宽敞了,文化广场也宽阔整洁了,更多村民住上了新房,看着村里的变化,心里着实高兴啊!”面对村里的新景象,蕉园村的村民掩不住内心的激动。 蕉园村位于金厢镇南端,下辖蕉园、顶蕉园、官路厂、前厝4个自然村,总人口7700人,其中贫困户80户、贫困人口376人。该村土地贫瘠,大部分土地属于盐碱地,农田耕地排灌能力差,村民多以种植水稻、花生等农作物为生,经济效益低,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低于3480元。该村村容村貌落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集体经济薄弱,极大地制约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挂钩帮扶该村的汕尾市烟草专卖局把解决困难的突破口放在产业调整和种养业发展上,指导村民科学种养,积极做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了该村排灌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变了该村长期以来“脏、乱、差”的落后面貌,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带领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为找准帮扶重点,该局多次派调研组赴蕉园村开展调研,摸清该村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对口帮扶三年总规划。据悉,从2013年至2015年,该局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全村72户有劳动能力和8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年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的45%,并实现稳定脱贫;贫困户家庭医疗、教育、低保、新农保和住房等保障政策都落实到位。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或超过15万元。 要致富、先修路。汕尾市烟草专卖局积极协调当地有关职能部门及乡贤,投入36万元对该村农田水渠进行改造,投入163.6万元将4个自然村相连的2公里道路改建成水泥路面,并实施了村道绿化、路灯亮化工程,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也为当地种养业打通了快捷运输通道。该局还投入资金50多万元,为该村修建文化广场,让村民有了好去处。广场上修建了篮球场等配套设施,周围还栽植了树木,投入共12.6万元。两年多来,该局投入21万元为蕉园小学修复围墙和门窗、捐赠电脑等;投入31万元建造了村卫生站,并购置了卫生医疗设备;同时,还投入25万元修复了拦沙坡;投入10万元对村委办公楼广场进行改建等,使村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扶危帮困,回馈社会,做有责任、敢担当的企业,是汕尾烟草坚持不懈的企业信条。”该局驻村干部告诉记者,开展挂钩帮扶工作两年多来,该局重点解决了村民关注度高的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共协调当地政府及乡贤筹措资金30多万元,改造危房70多间,帮扶困难学生20多人次。 扶贫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为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使村民能早日脱贫致富,该局大力扶持村养殖产业发展,对500多名贫困群众开展养殖技能培训,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生产效率。“以前养的是土虾,效益不太好,去年开始我们养了良种虾,2个月内就有了收成。”该村养殖户林壮业告诉记者,自从引进了良种虾苗养殖后,年收入增加了八成,现在养殖规模已达10亩。和当地许多养殖户一样,良种虾养殖给林壮业带来了很大变化,过去一家人挤在不到20平方米的小瓦房,如今一家人住上了两层的小洋房,年纯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该局协调有关部门投入资金24万元,解决了养殖户的资金问题。同时,还为贫困户发放种植启动资金,提供种苗、化肥、农药、农具等生产物质,实实在在惠及当地群众。(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卓科荣 邓良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