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
查看: 32681|回复: 8

[汕尾] 它的发现推翻了西方 “南中国没有新石器文化”的历史定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3 17: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蓝馨梦 于 2016-5-23 17:47 编辑

   沙坑村,位于汕尾市城区捷胜镇西南面约4公里的一个村落,面临南海。长年以来,捷胜一带的居民可以捡到一些石刀、石斧、石剑、夹砂粗陶的碎片等,人们知道,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人制造的生活生产工具。有些好奇的人也有收藏,但绝大部分都流失海外,或上交给政府,被放置在各级的文化馆、博物馆展览或收藏。
  据史料记载,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国际考古组织、汕尾天主教堂的传教士们,多次到捷胜沙坑一带进行考察,发掘了许多石器、陶器等文物,将其运往香港,并先后在香港发表了有关这些重要考古发现的论文。1942年2月,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杨承志先生为抢救汕尾史前文物,来到捷胜沿海进行考古研究,之后在中山大学的文学院报和文学研究期刊上发表其考古报告。建国前,民族学家顾颉符先生也曾来过捷胜、遮浪考古,发表了《海丰先民遗址探险记》。据考证,这些器物的用料、制作方法、造型和纹饰,具有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特征,证明这是一个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从而推翻了西方关于“南中国没有新石器文化”的历史定论。这样,沙坑遗址正式载入世界考古学的典籍,并由国家存档。


640.webp (5).jpg
广东省汕尾市捷胜地图

640.webp (7).jpg
麦兆良神父于汕尾(捷胜)进行考古调查的主要考古遣址

640.webp (8).jpg
640.webp (9).jpg
香港博物馆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意大利神父麦兆良,经过在汕尾多年实地的考察和研究,在香港《自然科学杂志》上面连续发表《粤东考古发现》文章,他把沙坑北、沙坑南、东坑南、沙角尾等地的考古发现,以“沙坑文化”这一概念首次见诸于科学论著。1938年,麦兆良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三届远东史前学术会议上宣读《华南考古的若干发现》一文,以及之后又在多次国际性会议上、国际刊物上,大量论述和发表沙坑文化的相关资料,提出沙坑文化的历史重要性和学术丰富性,其科学论断获得同行的好评,沙坑文化在国际上得到承认和确立。再加上大量的实物,在国际大都市香港博物馆的展出,证据确凿,更成了国内、国际考古界、学术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课题。麦兆良神父认为:沙坑文化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是新石器时代最早到达汕尾的文化,从这里也可以追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文化的起源。
  沙坑,成了人们心往神驰的地方。
  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海丰县文物志》有记载,广东省史志学会会员蔡锦华先生多有著述,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作家班进修、师从著名民俗学大师钟敬文教授的本土作家何秀荣,捷胜沙坑人,在他的著作里,对此也都做了详细的记述。
  沙坑遗址,包括东起沙角尾,西到东坑十多公里的沿海一带,这里历史从来都属于捷胜,即现在的城区捷胜镇的地域。从考古发现,六千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聚居生息、捕鱼狩猎,根据何秀荣的考证,这些土著居民属于古越族人,他们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来到捷琅埔,由于地处南海沿岸,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其平原低地和滨海山谷等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物质资源,终于选择在捷胜一带定居下来,生息繁衍,这些石器的发现就是佐证。从此时开始至春秋战国时期,先民们已经在汕尾地区分散聚居并发展起来。从东涌镇宝楼山发掘出来的贝壳遗存和青铜器制造工场的发现就可以证明。秦汉之后至隋唐时期,中原文化随着汉人的大量迁移而传入岭南地区,其他各个民族的人(其中也包括疍民)也散居到东南沿海地区,促进了汕尾地区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也促进了古老文化的繁荣和新生。


640.webp (10).jpg
带把陶壶
新石器时代
广东省汕尾市捷胜东坑南遗址出土


  汕尾捷胜地区,作为沙坑遗址的所在地,在它的地域内还存在部分遗迹:
  沙坑北遗址——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5000—6000年;
  沙坑南和牛肚南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经贝壳碳14化验测定距今约3000年;
  大石牯古村落、古车路、茅埔墟镇遗址——唐宋时期,
  沙坑南海底古城遗址——约唐宋时期,
  沙坑古战场遗址——南宋,文天祥余部与元军血战之地;
  捷胜所与捷胜所城、古戏台——明洪武年间;
  大小茅山烟墩遗址——明清烽火台;
  内文祠(文亭)——清雍正十年;
  还有七老将墓、得道庵、白石庵、天主教堂等等,它们都有一段段精彩迷人的故事,记载在浩瀚的史册之中。
  沙坑文化不只是这些东西,其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哺育和影响了一代一代的人们,去改造自然、创造世界。汕尾捷胜,继承和发展了沙坑文化的优秀文明,在农业、手工业、制盐业、捕捞业、建筑业、餐饮业、文学、工艺美术、戏剧、民俗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这就是“古城文化”。由“古城文化”向周边辐射,影响和带动了先进文化的传播。
  在汕尾,青铜器时代的宝楼山青铜器制造工场、明朝嘉靖年间的坎下城和明城公园、明末的凤山祖庙和安美祖庙、关爷宫、碣石的玄武山,以及海丰的红宫红场等等,它们和其他的珍贵历史遗产一样,像点点繁星,闪烁在历史的天空。
(文/摘自何秀锄在《沙坑渔韵》创造座谈会上的发言,图片资料/黄裕燕)


(五彩汕尾)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关于医保信息系统切换期间暂停医保业务办理的
[城事报料] 有接触陆丰博美镇这3家店!请立即前往检测核
[城事报料] “海高斯”已在珠海沿海登陆,今天白天市区仍
[城事报料] 《低风险地区夏季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场所新
[城事报料] 近期蚊子多,需要注意卫生
[城事报料] 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7: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我们要学习这些知识,记住我们的光辉文化
发表于 2016-5-23 17: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发扬文化
发表于 2016-5-23 22: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x_学海堂_Ls4Fa 于 2016-5-23 22:35 编辑

谢谢你的大力宣传!
发表于 2016-5-24 01: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以后没有沙坑和东坑了,据闻沙坑至东坑都要给部队给征用了,以后沙坑和东坑的地方都军事禁区了!
发表于 2016-5-24 06: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渔夫子 发表于 2016-5-24 01:15
可能以后没有沙坑和东坑了,据闻沙坑至东坑都要给部队给征用了,以后沙坑和东坑的地方都军事禁区了!{:5_17 ...

发表于 2016-5-24 07: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发表于 2016-5-24 08: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发表于 2016-5-24 10: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硕炫 发表于 2016-5-24 07:48
这是以前汕尾市、市城区领导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征地补偿款而想卖给军方作为训练基地,现在这些地方的征地手 ...

听说是中央的意思,现在沙抗房屋已经初步完成测量,等真正完成所有房屋测量就会正式宣布了!国防大于一切,人大代表等也没权干涉国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