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275|回复: 1

[戏曲] 汕尾海陆丰正字戏-艺术特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3 15: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字戏表演风格古朴,气魄宏大,特别擅演连台本戏。文戏的唱腔保留着古老的面貌,以曲牌体的正音曲、唱牌子为主,杂以乱弹、小调等。正音曲以奚琴领奏,大锣、大鼓伴奏,唱牌子以笛子、大小唢呐伴奏。正音曲中有很多曲牌直接继承了弋阳、青阳古腔,滚唱运用得较为普遍。昆腔曲牌有一百多支,其中有一部分充分体现了北曲严格、完整的组织形式。武戏即提纲戏,没有或少有唱腔,用吹打牌子伴奏以渲染气氛,气氛热烈火爆,有抖靠旗、抖肌肉、抖髯口、跑布马、展示南派武功等精彩表演,能很好地表现各种历史、军事场景。 正字戏传统有红面、乌面、白面、老生、武生、白扇、正旦、花旦、帅主、公末、婆、丑等12行当,演出中有些行当勾画脸谱。正字戏的脸谱有毛面、水龟目、鹰嘴、虎目等两百多种图案。
      正字戏武戏慷慨激昂,气氛热烈。以擅长袍甲戏见称,表演情绪激昂的场面时,善于运用头甲缨子、翎子、肩上佩旗、身上袍甲的抖动功夫,配以面部肌肉、眉眼的活动以及须髯的技巧表现人物的外貌形态、内心活动以突出人物的英豪性格。短打主要是南派武功,拳宗少林,打起来逼真、紧张,近于惊险。
      文戏唱做并茂,以做见长。南戏声腔系统剧本,文字较通俗;昆腔剧本,文字雅丽。这两类戏,大都有较细致的做工。如《百花赠剑》,百花公主回宫,嗅到酒气而多方观察江花佑,通过饮茶、按怀,观察江花佑是否饮酒等一连串富于生活气息的细节表演,把人物的精细性格刻画得十分生动。就动作和舞姿而言,往往柔里寓刚,粗中见细。生旦表演,在情绪紧张之际,动作特别夸张。如《槐荫记》中董永和七姐,在被玉帝迫离时,七姐飞上天,董永拼命追赶的场面,舞蹈经过夸大的艺术处理,有如天旋地转,给人以刚健、柔美之感。昆腔剧目,曲牌丰富,舞蹈性强,像《翠屏山》一类剧目,唱和舞紧密配合,既丰富又严谨,半点不得逾规。
      正字戏音乐丰富多彩,既能抒情,又善豪壮。南腔音乐优美清丽,间以豪壮沉浑;小调音乐轻松活泼;昆剧音乐清脆悠扬,缠绵动听。提纲戏则以大锣大鼓、大唢呐和“叭地虎”见长,声调极喧。在古典袍甲戏中,两军对垒,人嘶马叫,善于用音乐描摹出悲凉凄厉的古战场气氛。
      脸谱独特多样,朴素而有古风。正字戏的脸谱有一百多种,常用的颜色主要是黑、白、红、绿。勾划的线刚柔并存,既夸张又富装饰味。各种脸谱和兄弟剧种不同,有自己独特的构图,如张飞的脸谱,两颧的线条如葵叶下垂,同是红脸的关羽,其眉宇的勾划却更注重稳重。全国各剧种的脸谱都是为了突出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但同中有异。正字戏在用色、造型方面,除了个别神怪脸谱背离生活轨迹外,各种人物脸谱的造型显得更为朴素而具古风。
      正字戏保存着较丰富的艺术遗产,历史上造就了不少有才能的老艺人,一些艺人有“戏状元”、“活曹操”、“活吕布”等等称号。近数十年来,文武生陈宝寿老艺人的表演,饮誉粤东,他戏路很广,动作洗练,功力极深,初习文武生,后改扮老生,所扮演的董永、吕布、石秀、武松、马应龙等角,做工细致,刚柔得体,性格栩栩如生。

(原文转载)


该贴已经同步到 汕闽人0660的微博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海丰白字戏《龙宫奇缘》广东省文化节演出圆满
[城事报料] 戏之韵·海丰白字戏赴梅陇“华光大帝公”演出
[图看汕尾] 中秋月
[图看汕尾] 小舞者·张舒欣
[文化天地] 白字戏《龙宫奇缘》
[城事报料] 海丰白字戏在梅陇塘前村演出《白罗衣·拷陶》

发表于 2012-4-4 15: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loveliness::L: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