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
查看: 12204|回复: 2

[吃住] 汕尾海陆丰饮食文化的历史演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0 18: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 / 李智平

    海丰古代饮食为“饭稻羹鱼”;明末以后,番薯逐渐成为主食海丰故有“番薯县”之称;改革开放以来,主食大米,兼食面粉等一日三餐,农忙时或加两餐点心;早餐吃粥,午餐、晚餐吃干饭,或午餐吃粥,早餐、晚餐吃干饭,各地不一。
    受省港习俗影响,民国以后,海陆丰等城镇饮早茶之风渐兴,改革开放以后更浓。夜间劳作者常结伴到大排档“宵夜”。
    海陆丰人居家食俗较为随便、节约,菜肴多是时菜、鱼肉,俭约者佐以咸菜、菜脯、榨菜等。节日食俗和礼仪食俗则丰盛、铺张,俗称“食排场”或“食九簋”;为讲义气和体面,戚友交往,常备家宴款待,故有谚谓“头好做人客,二好过年节”。饮食口味清淡、浓醇并重,生脆、爽口为佳。喜吃蚝鲑、虾鲑、鱼鲑等,传统菜式有大三仙(猪脚、墨脯、鸡)、小三仙(猪肉、鳗鱼、蚝)、大粒参、甜扣玻璃肉、鳗鱼咸菜汤、蛤仔汤、三鲜汤、鱼丸、肉丸、蒸膏蟹;蒸龙虾、蒸排骨、炒鱿鱼、炒鲜蚝、炒丝蚶、白斩鸡、反沙芋、冬瓜盅等等。
    海丰小食,甜、咸各有许多款式,常见的有油麻糊、豆花、豆浆白果羹、地豆羹、三豆汤、蛤春丸、狗毛糕、草粿、鱼粥、虾粥、肉粥、甜酒糟,、饺子、冬节蛤、小米(薯粉饺)、扁食(云吞)、甜丸、咸丸、猪肠粿、,重糕粿、菜包粿、扎头粿(碗仔)、印桃粿、菜头丸、水糍、油糍、鼎客仔、甜粿、发粿、松粿、凉粉粽、牛脚粽、三角粽、炒米方、豆方、油条、油角、煎堆、薄饼、月饼、剪酥、豆酥、纸牌糕、麻宝、蛋糕、蛋卷和各类包点等。
    近年来,随着海陆丰经济的不断发展,海陆丰城乡人民的生活有了改善和提高。多数海陆丰人对食品要求和饮食结构等也越来越有了讲究,基本上跳出“食能裹腹”的低层次饮食要求,呈现出求鲜、求质、求快的新饮食趋势。
    由于现代人对健康的重视和疾病预防意识的增强,海陆丰人更加重视食品的新鲜度,重视保持其实质,使它能原汁、原味。譬如对海产品而言,不仅要求其“鲜猛”,而且讲求其“鲜活”,要活蹦活跳的。即使是“鲜猛”、“鲜活”的食品比较贵,他们还是愿意多付点钱,以求尝尝“鲜”。
    在“鲜”之后,海陆丰人重视“质”,尤其是如今的餐饮业根据食客的需要,甚为注重食物的内质及质感,由以往的“数量型”变为“质量型”。在食物的采购、制作上特别注重嫩、酥、松、软、柔、滑、脆等口感,让人在品尝之后,口齿留香。
    因为追求营养丰富,所以“杂”也是海陆丰人所喜欢的。根据营养学原理:人体健康需要一种平衡营养,而平衡营养就需要“杂”的食品,越杂就越丰富。那种单一的过精的食品将越来越会被人冷落;而有选择地把那些营养挡配丰富的食品操在一起,便会越来越受人青睐。由此,“杂菇煲”、“杂菜煲”、“杂鱼煲”等同一类的“杂”热销酒店食肆:“果仁五丁”、“金尖(黄花菜)木耳腐竹煲”等异类的“杂”钓着人们的食欲。特别是冬春时节,火锅更是让人喜爱,这除了“热气腾腾”之外,其好吃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它集多种美味于一体。陆丰的咸茶也是如此。
    “土”的食品也逐渐获得了海陆丰人的好感。尤其是近些年来,“餐馆聚会家庭化、家庭宴会餐馆化”,这使许多餐馆一改过去的“贵族化”,变成“平民化”,推出具有“土”味的大众菜、家常菜,如红薯、嫩薯叶、豆苗、豆腐、“猪脚墨鱼甫鸡”、“红豆猪尾汤”等大大方方登上“雅席”,使得食客感觉像在家里进餐一样,具有亲切感;同时使食客对过去的生活和日子产生怀恋、或者体验的心理。
    或许是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的食品让海陆丰人享受够了,在“菜篮子”工程充实之后,海陆丰人偏向于吃到少污染甚至没有污染的天然性的“绿色食品”。许多充满维生素、叶绿素、纤维素的青菜成了人们每餐必不可少的食物,就连餐馆的“早点、茶点”也推出一盘盘的青菜,供食客选择。“绿”也成了海陆丰人饮食的一大特色。
    凡到过海陆丰的外地客人,都曾经被当地热情好客的主人邀到家里,端上一碗碗清香爽口、具有地方风味的咸茶,吃后回味无穷,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所思》




该贴已经同步到 汕闽人0660的微博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海丰白字戏《龙宫奇缘》广东省文化节演出圆满
[城事报料] 戏之韵·海丰白字戏赴梅陇“华光大帝公”演出
[图看汕尾] 中秋月
[图看汕尾] 小舞者·张舒欣
[文化天地] 白字戏《龙宫奇缘》
[城事报料] 海丰白字戏在梅陇塘前村演出《白罗衣·拷陶》

发表于 2012-4-10 19: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lol
汕尾市民  发表于 2012-4-18 22:13:52
新浪官方微博
看帖子的要发表下看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