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2037|回复: 0

[论汕尾] 标注的生活模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5 09:38:37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明从广州的某一家大学本科毕业,小华从广州的有一家专科学校毕业,他们都在广州找工作。虽然工作很难找,但是他们都没想过要回来汕尾找工作、创业。因为他们认识一个叫小冬的师兄回来汕尾找不到好工作又不愿意干零碎工拿低工资更没人脉混入编制端铁饭碗,最后他只能在汕尾的大街小巷里风里来雨里去送外卖。师兄的骑驴找马和回来后工作难找工资低生意难做的现实让他们坚定了在广州找工作的决心!很显然小明和小华是不想重蹈小东的覆辙,所以他们打死也要留在广州,哪怕是广州真的没有合适的工作做,换个城市生活也不会回汕尾。


小花住在汕尾的市内某小区。花爸是一个打零工的,花妈是一个全职家庭主妇;花哥在深圳打工,花弟在汕尾本地做小本生意卖水果。小花谈了一个男朋友就在某利电子厂上班,小花本人在一家商场上班。这是妥妥的一个最有本土气息的家庭组成!花爸打零工,有工作的时候每天可赚三百元,这样的工作不是天天都有班上的;花哥在深圳工作每月工资六千块钱,但是深圳消费也不便宜,住、吃、行……自己已经所剩无几了;花弟小本生意养活自己刚刚好,每天还要提心吊胆,一不留神摆卖水果的车就会被收走,去赎回来又要让自己几天白干,他的口袋里每个月也是寥寥无几的。小花哥她哥每月都要给家里一些钱当家庭开销,再加上她爸和弟的一些钱,这一个月下来一大家子人生活拮据点过还算是够的。


在汕尾每个家庭的开销是挺大的,日常生活、人情世故、身体保健、喝酒抽烟应酬、水电煤气电视网络费等等开销,每天一睁眼就得花钱。花妈打理着整个家庭,孩子们没有成家尚且可以集中财务,如果他们各自成家立室了,各自经营了自己的小家庭,那么原有的家庭开销还能这么宽裕吗?这是后话,我们就不展开讨论了。


在汕尾工作的花爸和花弟以及小明的师兄都得靠本地人的消费才有工作和收入,小明和小华找到工作后同样需要往家里寄钱,让家人在汕尾可以生活,花爸以及花弟、小明的师兄这样的人生角色都得靠像小明、小华家里人那样的人群拿到在外打工赚钱的亲人寄回的钱度日而消费才有收入。在汕尾这个没有多少像样的工厂的地方,人们要么打零工、要么在已有的零星工厂打工、要么自己做生意……要么就只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从每年的传统节假日的热闹以及平日里的冷清分析,汕尾大多家庭的大多劳动力是外出打工的,换句话说在汕尾居住的很大一部分人即使不算是留守人员也应该算是等待外出打工的亲人寄钱回来生活的待业、半待业状况。留在本地打工的亲人比例不大,甚至有人全家都在外工作、经商。要找一个全家都在汕尾工作、经商的家庭比例并不高,更何况这些本地经商、打工靠的又是外出打工、经商的人寄钱回来给家庭开销而产生的消费,以维持自己的生存。


在一个没有火辣辣的工厂人口数量所支持的地方,在一个没有多少工厂提供足够职位可以让本地人不外出务工、经商的地方,我们实在想象不到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就好像一个家庭没有成员工作赚钱一样,这个家庭靠什么支撑下去呢?靠施舍?救济?变卖资产吗?很显然我们需要的是一把能让我们耕地的锄头而别人送来的大米,大米仅仅是权宜之计并不能让我们吃饱喝足、维持长久生活。每一个在本地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得不外出打工、经商的人都懂这个道理,所以才形成了这样的标准生活模式:外出打工、经商,每月寄钱回家给不能一起去外地生活的家人维持生计!这是最标准的家庭模式;在本地做小本生意,富裕的家庭可以做大生意,在本地打零工,在本地抗着高物价低收入勉强维持生活。

楼主热帖
[热点资讯] 小孩的话不能只当儿戏
[三唯论点] 成语“云浩阻耕”背后的现实意义
[三唯论点] 逢暴雨必内涝,逢大雨必浸水,问题出在哪里呢
[三唯论点] 当我看到这个事的时候就感到解气
[三唯论点] 谈谈地摊的好处
[三唯论点] 我所理解的狗的特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