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7596|回复: 0

[议政] 言少则寿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偶然看到一组关于大学教授寿命的观察数据,颇有些触动:潜心象牙塔做学问的,往往能得享高寿;而那些不甘于书斋平静、为名利奔走于社会、频繁抛头露面的,寿命大多偏短。并非否定后者对社会的贡献,只是看着他们一场接一场的讲座、一次又一次的发言,没完没了的话语如流水般倾泻,难免让人想到“元气耗损”四个字——原来过多的言语,竟也是一种无形的消耗。
读书20.png
细想之下,这现象并非无迹可寻。埋首做学问的教授,日常多是与书籍、数据为伴,作息规律,心境平和。即便有学术争论,也多是在小范围的研讨中,言辞有节,不疾不徐。他们的精力,都倾注在笔尖与思考里,少了外界的纷扰,也少了无谓的言语消耗。而那些活跃于社会的教授,虽能将知识普及给更多人,却也不得不应对密集的社交与表达。一场讲座动辄一两个小时,课后还要解答提问、接受采访,一天下来,单是说话就耗尽了大半心力。中医常说“言多伤气”,气为生命之本,长期耗气过度,身体自然难以支撑长久。
读书19.png
由此类推到我们普通人,何尝不是如此?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人,喜欢扎堆闲聊,东家长西家短,或是在网络上与人争论不休,一句接一句停不下来。看似只是“多说几句话”,实则是在不断消耗自己的精神与体力。有次见邻居阿姨,每天饭后都要在楼下和人聊上两三个小时,回家后总说“累得不想动”,起初以为是年纪大了,后来才发现,她每次聊天都格外投入,时而激动辩驳,时而高声大笑,比干半天家务还耗神。反观小区里一位长寿的老爷爷,平日里话不多,多数时候只是坐在树下看书、晒太阳,偶尔与人交流也轻声细语,精神头却比同龄人好上许多。
读书18.png
这让我想起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里的告诫:“长寿之道,在于养性,养性之要,在于口中言少。”原来古人早就参透了言语与寿命的关系。我们常说“管住嘴”,大多只想到管住乱吃的嘴,却忽略了管住乱说话的嘴。乱吃东西伤的是脾胃,乱说话伤的却是元气与心神。一个人若总是叽叽歪歪说个没完,不仅容易引发是非,更会让自己陷入焦虑、烦躁的情绪中,长期下来,身体怎能不受影响?
读书17.png
当然,“言少”并非指不说话,而是指少说无用之话、伤人之话、耗费心神之话。该表达时清晰有力,该沉默时安然自处,才是最好的状态。就像那些长寿的教授,并非不说话,而是把言语用在了刀刃上——在学术研讨中精准表达观点,在与人交流时温和传递善意,其余时间则留给自己,滋养身心。
茶11.png
说到底,“管住嘴”不仅是为了长寿,更是为了守护内心的平静。少一些无谓的言语,多一些安静的思考;少一些口舌之争,多一些身心的休养。如此,才能在平凡的日子里,守住元气,留住健康,慢慢品味生活的悠长与美好。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言少则寿长
[三唯论点] 教室遗痕里的素质叩问
[三唯论点] 汕尾中医人如何寻找新的出路呢
[三唯论点] 汕尾“爆火”,文旅新篇正起笔
[三唯论点] 浪险,汕尾高新技术企业增速全省居首
[三唯论点] 抑制哄抬物价行为,维护消费市场稳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