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10282|回复: 0

[议政] 你干老一点,多干一点还有什么纠结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103岁的杨振宁先生溘然长逝,他留给世人的不仅是“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这样比肩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科学遗产,更有耄耋之年仍躬身育人、倾囊报国的精神丰碑。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81岁回归清华园定居,82岁主动为200余名大一新生讲授“大学物理”,每周两课、连课间都抓紧答疑,90多岁仍在科学馆查阅资料、指导后辈,却始终拒绝领取国家一分钱工资,甚至捐出美国房产与个人薪酬支持科研建设。这样的人生坐标,让那些纠结于“该不该多干一点、能不能再坚持一下”的人,找到了最清晰的答案。
杨振宁2.png
奉献的价值,从无关年龄,只关乎初心。杨振宁曾说,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不如外国人”的心理。这份初心,让他在中美关系解冻之初便毅然归国搭桥,让他晚年以“归根翁”自许,在清华园设立“归根居”,践行“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的承诺。他为清华高研院筹措资金超亿元,力邀世界级科学家加盟,培养出一批科研中坚;即便百岁高龄,仍通过邮件与弟子探讨学术问题,用“宁拙毋巧,宁朴毋华”的治学态度感染后辈。反观现实中,有人刚过中年便念叨“退休倒计时”,有人稍遇压力便抱怨“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却忘了真正的价值实现,从来不是计较得失的等价交换,而是初心指引下的主动担当。
杨振宁3.png
担当的重量,从不因岁月而减轻,反而因坚守更显厚重。杨振宁的晚年岁月,是对“老当益壮”最生动的诠释:80多岁发表三十多篇SCI论文,参与建设六十多个顶级物理实验室,在重大科技决策中屡献真知,强调基础研究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根基作用。他不领薪酬却倾尽全力,无官方头衔却勇担使命,用行动证明“干得多一点”不是负担,而是生命价值的延伸;“干得久一点”不是消耗,而是家国情怀的沉淀。古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孔明,今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杨振宁,他们都用一生诠释了:生命的长度有限,但担当的广度与深度,能让人生价值无限延展。
杨振宁4.png
杨振宁先生的一生,如恒星般璀璨,既照亮了科学前沿,也照亮了国人的精神之路。他让我们明白,纠结于“多干一点、再老一点”,本质上是格局的局限与初心的迷失。当一个人把个人追求融入家国大义,把晚年时光化作育人星火,年龄便只是数字,付出皆成勋章。我们或许难以企及他的科学高度,但可以传承他的担当精神——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懈怠,多一些坚守。如此,方能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不负时代,不负家国。
杨振宁5.png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你干老一点,多干一点还有什么纠结呢?
[三唯论点] 山海之约:谈汕尾青年情爱观
[三唯论点] 50以上汕尾人,余生非尾声,当为自己亮盏灯
[三唯论点] 值得汕尾企业界学习的行为
[三唯论点] 别有滋味的朴素
[三唯论点] 学会包容很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