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海丰县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面积扩大几倍,城镇人口增长几倍,一条条宽敞马路车水马龙,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许多海城的市民觉得,海城的城市绿化与海城的大发展很不相称,以致海城很难见到参天大树。
树长大了树枝就据掉
现时有关部门管理海城树木的模式:待树长高后,把树枝和树叶都锯掉,剩下一棵大树干,几年之后,树干长起了新的树枝树叶,又再把它锯掉,如此循环;没有锯掉树枝的树木,有关部门不定期派人剪掉小树枝,把一棵树“打扮”成一棵“盆景”。海城一位老市民陈先生认为,这种管理树木的模式不够科学,要锯掉这些树枝需要花费好多人力和物力,而留下的只是一棵棵的“盆景树”,如果再沿用此模式,再过三十年,海城依然难觅大树。
科学选择树种育好树
细心的市民可以发现,海城除了难以看见大树外,种植的树种也比较单一,种植的树木最多的莫过于细叶榕树了。例如海城的二环路、海丽大道、红城大道、公园路、美食街、步行街及龙津两岸等道路,都种上了细叶榕树,难怪有人调侃海城是“榕城”。记者采访在机关单位退休的市民吕先生,他认为,要建设宜居城市,绿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首先是要科学选好树种,要根据海城地处亚热带气候的特点,选择适合生长的树木,不应千篇一律种榕树,最好是每条道路种植不同的树木(能够开花的更好),使每条道路都具有绿化特色;其次是要科学育好树,管好树,当树枝影响行人行走或容易阻挡机动车行驶时,就要把这些树枝锯掉,保留向上的树枝,当向上的树枝可能危及周边的高压线路或电线等时,才把它锯掉,而不应该是“一刀切”把树枝锯掉。一位市民还认为,要防止人为毁掉树木的行为,对于不同的树木,应贴上树木的名称及俗称,介绍树木的特点等,提高城市绿化品味。
借鉴先进地区经验
汕尾虽是新建市,但新市区的绿化是值得称道的,汕尾新市区几乎每条道路的绿化都具有特色,例如汕尾大道种植的桃花心树、滨海路的椰子树、海滨大道的大王椰树、德政街的洋紫荆树、通港路的细叶榕树等。其中通港路两侧的细叶榕树,大都已成长为大树,该路两侧的榕树树枝已相互交叉,尽管是烈日当空,汽车或行人在通港路行驶或行走时,尽在这些榕树的绿荫下,感到丝丝凉爽,因而有人形容通港路是“绿阴路”。除了汕尾的新市区,还有省内的珠三角等发达城市、省外的苏州、杭州等城市,这些城市绿化都有着宝贵的经验,建议海城的有关部门到这些城市取经,以便更好地推进海城的绿化和美化。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许多海城市民希望,作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的海城,能够处处涌现参天大树,让广大市民可以在大树底下好乘凉。(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魏伟生 洪茄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