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教师人均寿命59岁”的传言虽显夸张,却戳中了教育行业的痛点——如今的教师群体,既要应对教学内卷的压力,又要处理家校、同事、上下级间的复杂关系,长期劳神费力、心力交瘁,内耗早已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对于扎根汕尾教育一线的教师而言,既要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更要学会为自己“松绑”,掌握远离内耗的生存法则,方能在三尺讲台长久耕耘,收获身心健康与职业幸福感。
减少内耗,首当学会“选择性放弃”。教学工作中,并非所有付出都能换来对等回报。面对缺乏学习主动性、屡教不改的学生,不必强求“一个都不能少”的完美,将更多精力倾注于愿意进步的学生身上,既是对教学效率的负责,也是对自身情绪的保护,毕竟勉强的“拯救”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焦虑。在职称评定、评优选模等名利场中,更要保持平常心,汕尾教育界的良性发展终究靠真才实学,那些背后的暗箱操作无需过度纠结,专注教学本身,反而能收获更纯粹的职业满足。
远离人际纷扰,是教师的“护心之道”。职场中难免遇到合不来的同事,不必为了合群刻意迎合,更不必因他人的眼光自我怀疑,君子之交淡如水,保持恰当的工作距离,方能耳根清净。面对领导不合理的批评或安排,要敢于有理有据地说“不”,教师的价值在于教学能力,而非无条件服从,与其委曲求全憋出心病,不如挺直腰杆坚守原则。而面对少数蛮不讲理、刻意挑刺的家长,更要学会“冷处理”,清晰沟通边界,不被负面情绪裹挟,毕竟教书育人不是“讨好所有人”的差事。
坚守职业底线,拒绝形式主义绑架,是对健康的基本尊重。体罚学生不仅违背教育规律,更可能引发家校冲突,给自己带来无尽麻烦,只需尽到传道授业的本分,学生的成长自有其节奏,不必因作业未交、纪律松散而大动肝火。对于本职工作之外的形式主义任务,要学会量力而行,台账、报表、各类评比不必追求完美,实在难以承受时果断推脱,避免被“能者多劳”的枷锁困住,透支身体与精力。
成绩起伏本是教育常态,不必因此陷入自我否定。汕尾学子的成长环境各异,资质禀赋千差万别,教师只需尽心尽力备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知识点,便已问心无愧。不以班级排名喜,不以单次成绩悲,将教学成果的评价交给时间,反而能减少心理负担,保持平和心态。
教师是点亮他人的蜡烛,但不必以燃烧自己为代价。汕尾教师要想延年益寿,既要深耕教学热土,更要学会关爱自己:不与烂人烂事纠缠,不被名利得失困扰,不被形式主义消耗。愿每一位汕尾教育工作者都能掌握这些生存法则,告别内耗,以健康的身体、从容的心态,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既收获桃李满天下的荣光,也拥有福寿绵长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