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滨的汕尾,正以“东承西接”战略为笔,在粤东大地勾勒立体交通蓝图。2025年下半年,提升高铁枢纽能级、完善高快速路网、打通市内节点的三重发力,让这座革命老区向粤东交通枢纽的转型清晰可见。答案已然明确:凭借先天区位优势与后天实干攻坚,汕尾成为粤东交通枢纽并非空想,而是正在兑现的现实。
交通枢纽的核心在于“联”,汕尾的战略坐标恰是天然纽带。向西,广汕高铁将汕尾纳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2025年调图后249趟动车组日均开行,直达香港西九龙的列车增至5趟,让湾区资源加速涌入;向东,汕汕高铁将汕尾至汕头车程压缩至40分钟,紧密串联汕潮揭都市圈。这种“半小时抵深、一小时达穗、一小时联汕”的时空重构,让汕尾从区域边缘站到了粤东交通的中心节点,为枢纽地位奠定根基。
硬件筑基是枢纽成型的关键,汕尾正以项目攻坚补齐短板。高铁方面,汕尾站已完成站台扩容、安检升级与换乘通道优化,年发送旅客超400万人次,成为全国地级市中颇具影响力的客运枢纽;高速路网中,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后双向8车道贯通,揭普惠高速南延线加速推进,98%乡镇实现“半小时上高速”;港口与物流配套同步发力,白沙湖10万吨级泊位建设如火如荼,综合物流园落地生根,陆海联动的交通格局初现雏形。内外兼修的设施建设,让汕尾的枢纽承载力持续跃升。
枢纽的生命力在于“流”,交通红利已转化为发展动能。2024年汕尾游客量与旅游收入双双大幅增长,跻身港人内地游热门目的地,正是交通通达性提升的直接体现。更重要的是,交通突破推动产业集聚,深汕产业共建园区落地生根,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借交通之便联动湾区、辐射粤东。城乡层面,“四好农村路”覆盖七成县区,客货邮融合发展让乡村与城市无缝衔接,枢纽效能从核心城区延伸至全域。
当然,枢纽建设非一日之功,河源至汕尾铁路、磁悬浮站点预留等规划仍需稳步推进。但从高铁双龙交会到高速路网织密,从港口崛起至城乡贯通,汕尾已走出坚实步伐。2025年下半年的攻坚行动,正是这座城市向枢纽目标冲刺的关键一棒。随着“东承西接”战略的深入实施,汕尾必将以交通为桥,成为串联大湾区与粤东、衔接陆海的重要枢纽,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