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市民网-客服 于 2025-5-10 10:41 编辑
我市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载誉归来 近日,我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高铁站迎接赴广州为一名血液病患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后载誉归来的庄先生,他是我市第2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我市第一例公职人员捐献者。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高铁站迎接庄先生。
4月28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身为公职人员的庄先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为素未谋面的“TA”带去了生的希望。庄先生不光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二十年如一日连续坚守的无私献血者。身为一名公职人员,同时也是一名中共党员,庄先生热衷于献血公益事业,常常参加爱心献血活动,爱与责任的种子早就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二十年间,他默默献血29次,累计献血量达6800毫升。
非血缘关系之间造血干细胞匹配概率是几万分之一,甚至是几百万分之一,也正因为配对成功率极低,每一次成功配对都被视为“生命奇迹”。用无私奉献点燃生命的火炬,延续新的希望——这是汕尾市档案馆机关干部庄先生做出的坚定选择。庄先生向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分享了当初入库时的感想,“有次献血,被问到是否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时,那时的我还隐隐有些担心,是不是要抽骨髓、会不会很疼、是否影响健康,家里人能理解吗?当我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采取的是外周血采集的方式,跟献血小板类似,对身体没什么影响,且和患者配型成功比中彩票还难,却让我越发纠结。如果真成了那百万分之一的‘幸运儿’,我是否能坦然兑现承诺。正当我犹豫不知要不要入库时,不经意看到采血室里播放的白血病孩子的采访视频。那些亮晶晶的眼睛,和我平时见过的孩子笑容那么像。突然明白,等待希望的人需要的不是完美的英雄,而是普通人多一份勇敢的尝试。于是我毅然在知情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虽然手指仍然在发抖,但心里格外踏实。在日常处理民生事务时,我总会看见生命的坚韧与脆弱。选择入库,不是出于慷慨激昂的冲动,有的只是‘也许能帮到一个人’的朴素念头。”
完成捐献后,庄先生期待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一起加入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用人性的光辉带给更多患者生的希望,同时也祝愿远方的患者带着他的“祝福”战胜病魔,早日康复。
记者:彭子珍
来源:汕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