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蚊香里的防疫温度

发布者: 铁水奔流 | 发布时间: 2025-8-9 16:57| 查看数: 4896|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5-8-9 17:00 编辑

最近,随着防疫的开展,到处新贴的宣传画被风吹得轻响。红底金字的"清积水 灭成蚊 防叮咬"格外醒目,旁边配图里,蚊子被红圈圈住,像个被当场抓包的捣蛋鬼。几位老人蹲在石凳上,指着宣传画念叨:"这小虫子厉害得很,可得防着。"
基孔肯雅热11.png
这样的场景,最近在城乡角落随处可见。基孔肯雅热通过蚊虫传播,而农村地区的积水坛、杂草堆,恰是蚊虫滋生的温床。比起城市里的集中消杀,村里的防疫更需要"点对点"的细致——比如这场进村入户送蚊香的活动,就像给防疫网补上了最细密的针脚。
基孔肯雅热9.png
走在村道上,志愿者的蓝马甲在灰墙黑瓦间格外显眼。提着的帆布袋里,装着蚊香、灭蚊片,还有印着防疫知识的小册子。敲开独居老人的门,阿婆正坐在门槛上择菜,见人来忙起身:"是送蚊香的娃吧?前天才听广播说这事儿。"接过包装朴实的蚊香,她翻来覆去地看,又追问:"这东西咋用?会不会呛着?"志愿者蹲在灶房边,指着灶台上的铁盘示范:"点着了放这儿,窗户留点缝,蚊子就不敢来了。"
基孔肯雅热7.png
进了养殖户的院子,男主人正给猪圈冲地,水花溅起带着土腥味。"您这排水沟得及时清,不然积水里容易生蚊子。"志愿者递过蚊香,顺手帮着把墙角的空酒瓶挪开,"这些瓶瓶罐罐别露天放,下雨积了水,就是蚊子的'托儿所'。"汉子挠挠头笑了:"以前哪懂这些,以为蚊子咬个包不算啥,现在才知道,这小虫子能传大病。"
基孔肯雅热5.png
送到留守儿童家时,小姑娘正趴在八仙桌上写作业。她奶奶接过蚊香,叹着气说:"孩子爸妈在外打工,就怕我们老的小的生病。你们送这东西来,比啥都贴心。"志愿者翻开小册子,指着插图给孩子讲:"放学别去草多的地方玩,回家先洗手,蚊子就不找你啦。"小姑娘似懂非懂点头,把小册子小心夹进课本。
基孔肯雅热8.png
一袋袋蚊香送出去,不仅是物资,更是把防疫意识种进人心。有老人开始每天清扫院角的积水,有主妇学着把腌菜坛子盖严实,有年轻人主动帮邻居检查纱窗——这些细微的改变,比任何宣传口号都有力量。
基孔肯雅热10.png
其实防疫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行动。就像这小小的蚊香,既要政府部门想得细、送得到,也得村民们用得好、坚持做。当家家户户的窗台上飘起蚊香的轻烟,当村口的宣传画不再只是摆设,当老人孩子都知道"防蚊就是防病害",这张由点滴努力织成的防护网,才能真正挡住疫情的脚步。
基孔肯雅热6.png
暮色里,村庄渐渐安静。远远望去,几户人家的窗缝透出微光,隐约有蚊香的淡味在空气里弥漫。这朴素的烟火气里,藏着最实在的安全感——原来对抗疾病的,从来不止是药物和技术,还有人与人之间传递的认真与温暖。
基孔肯雅热12.png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0)
资讯推荐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