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了海丰市

发布者: 一代好贼 | 发布时间: 2025-9-4 16:37| 查看数: 5439|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户籍簿上的“汕尾城区”不过是一行冰冷的印刷字,而我的心,早已在海丰的山水间扎下了最深的根。


海丰,是镌刻在血脉里的图腾,是流淌在骨血中的文化基因。它的名字,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史书。


追溯往昔,陆丰陆河等地亦从海丰母体孕育而生,史书上记录着海陆丰曾历经两次分与合,手足之时难以言表,聚散有时,却始终血脉相连。这是历史的脉络,是我们共同的记忆,也是无法割裂的文化脐带。


二三十年前,我写信时固执地署上“广东省海丰县某镇某村”。即便行政区划已将我们的镇和村都划入汕尾城区,邮递员多次提醒更改地址,我仍坚守那份执拗。因为对我而言,海丰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精神家园,那是我们这片热土的根。


走进汕尾,我感受到的是无形的隔阂;而踏入海城,那份疏离感便如晨雾般消散。这里有我熟悉的乡音,有儿时玩伴的笑颜,有整个村庄的记忆。长大后才发现,大多数乡亲都在海丰生活工作,住在汕尾的寥寥无几。


这种对海丰的亲切感,难以言表。或许是龙山的青翠,是龙津河的碧波,是红宫红场的红色记忆,是街头巷尾的咸茶香气。


这片土地,孕育了“农民运动大王”彭湃。他的呐喊,唤醒了沉睡的乡土,让红色的火种在这里燎原。红宫红场,不仅是砖石的建筑,更是一座精神的殿堂,记录着一个民族为自由和尊严而奋斗的壮烈诗篇。行走其间,耳畔仿佛仍回荡着革命先辈的铮铮誓言。


这里也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乡。他隐姓埋名三十年,将毕生心血奉献给祖国的海防事业。海丰人的坚韧与担当,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海丰的民俗,更是这方水土的灵魂。逢年过节,高亢激越的正字戏、白字戏轮番上演,唱尽人间悲欢;铿锵有力的麒麟舞,舞动着驱邪纳福的美好祈愿。邻里间一碗热气腾腾的咸茶,配上香脆的炒米,便是最质朴的问候与最温暖的人情。


每当我踏上这片土地,心中便涌起难以言表的愉悦。


我坚信,文化的向心力远比行政的边界更加强大。海丰,是我们的精神灯塔,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归途。在我心中,海丰虽是县却是市,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文化血脉的传承与守护。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0)
资讯推荐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