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蝉联!解锁海丰县海城镇再度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的“实力派”密码

发布者: 塑料袋 | 发布时间: 2025-10-22 15:59| 查看数: 5210|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一方热土实力派 三度蝉联千强镇

——海丰县海城镇再度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探秘


一枝独秀不是春,三度蝉联真超群。继2023年、2024年连续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后,海丰县海城镇今年凭借在镇域经济、产业发展、城市宜居品质、民生问题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再度上榜,位列全国第690位。


640 (3).jpg

富丽锦鲤产业园区。


深耕特色产业:
一条“吸金”的锦鲤

今年4月13日,首届“富丽·小田原杯”锦鲤寄养品评赛在海丰海城镇富丽锦鲤产业园区举行,国内外锦鲤爱好者、游客慕名而来,见证了“锦鲤经济”催生乡村振兴“黄金赛道”一幕。


会场内,国内外锦鲤养殖专家及爱好者细细观赏、品鉴各色锦鲤在池中追逐嬉戏的景象,并对各有其美的锦鲤从专业角度予以品评、竞价购买。据悉,此次活动共引进了560条具有优质血统的锦鲤,从中精挑细选与精心养护后,200条锦鲤进入展示环节。成功拍卖的锦鲤将会在富丽锦鲤产业园寄养到年底再进行品评比赛,让参与者充分体验锦鲤养殖的独特乐趣。活动共拍卖了锦鲤193条,其中一条拍出7.5万元高价,竞拍总额近120万元。


这是海城镇深耕、发展特色产业养殖的一个缩影。举办地富丽锦鲤园区位处海城镇莲花山埔仔村。项目总占地800亩,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现园区已荣获广东省锦鲤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640 (4).jpg

禅茶文化园。


今年以来,该镇除立足融湾发展示范片区新定位,以金瑞丰、信民生两家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广“龙头企业+数字化基地”模式,实现生猪出栏量超13万头等特色产业养殖外,还突出做大做强茶产业,农文旅融合项目等,为该镇经济提升奠定产业优势。


该镇依托省级莲花山茶产业园区建设,以莲花山茶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海城镇茶叶入选全国第十二批“一镇一业”专业镇为契机,整合莲花村超2000亩土地,引入龙头企业建立联农带农机制,辐射带动3000余户茶农年均增收3万元;联合科技特派员帮扶团队,开展产学研对接,推动仁荣与莲丰绿茶斩获第十届“南北斗茶”大赛金奖;拓展多元化电商渠道,搭建抖音电商平台,实现月均销量超500斤、销售额超3万元的佳绩;创新打造莲花山茶品牌体验店及农村电商平台,组织茶企参与广州茶博会、莲花山茶品鉴会等展销活动,不断深化品牌影响力。


农文旅融合成果丰硕。该镇深挖红宫红场—中山中路—彭湃故居历史文化街区蕴含的文旅资源,活化利用传统民居、百年商街、红色遗址,打造文旅融合新地标;依托温泉、茶园等自然资源,发展莲花山温泉度假村等特色温泉和精品民宿23家,打造“来去茶山上”“觅山无界”等乡村咖啡打卡点10处。如温厝村已成为省内外研学热门地,大湾区生态康养休闲“后花园”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640 (5).jpg

月亮湾民宿。


产业发展的同时,基础设施同步升级。富丽锦鲤产业园建设初期,海城镇便积极推进园区周边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筹集并投入408万元,完成了通往大小东门段道路4.3公里的硬底化建设,以及1.354公里农村公路“单改双”改造,为村民日常出行和游客观光游览提供了便利。


筑牢经济根基:
一组亮眼的数据

今年以来,海城镇经济领域集中体现在三大板块。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截至2025年8月,实现限上企业贸易额6.12亿元,固定资产总投资13.84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8亿元,完成“个转企”45户;成功签约海丰县领航盛璟府小区建设项目、海丰县花溪里摄影教研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8.8亿元。


重点项目攻坚提速,靶向发力蓄势赋能。抢抓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机遇,扛起新型城镇化“主战场”的责任担当,以项目为主抓手推动补短板强弱项,谋划实施中山中路旧改、骑楼文化街、南湖客运站改造等18个建设项目,力促城镇品质提档升级。


路网建设持续优化,交通脉络内外畅联。北部新区纵二路项目工程进度超六成,莲花东路建设内容基本完成,完成6条农村公路路面状况提升、5条“单改双”工程,县城北四环、规划一路实现全面通车,从“通”到“畅”,全力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交通路网体系。


提升宜居品质:
一座拥抱绿色的城

启动海绵城市第七期建设项目、打造郊野公园、实现林分林相优化425亩、建成青年水库市政公园、莲花片区建成8座污水处理设施……一连串务实举措的背后,都指向一个清晰的良好愿景:提升海城镇自体免疫力,让每一位在此工作生活的人,体验洁净,举目见绿,面对暴雨,不再惊心,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640 (6).jpg

观景台鸟瞰图。


近年来,海城镇完成坑尾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小型供水工程,启动海绵城市第七期建设项目,着力解决排水防涝问题。完善城乡垃圾收运体系,海城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已编制完成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县城片区建成污水管道9.3公里,并委托专业公司进行运维,有效解决城乡污水排放问题。

该镇已实现林分林相优化425亩,绿化长度28公里,打造人大林、党员林等一批主题林,建成青年水库市政公园、富丽公园等口袋公园18个,打造郊野公园1处,对龙津河开展美丽碧道专项行动,推进绿美生态空间建设;“五边四旁”栽种面积约567亩。

该镇还采用“确权颁证+规模流转+集约经营”链条化运作模式,引导村小组、农户流转闲置土地700多亩,发展种养特色产业和温泉民宿旅游业。


推动便民服务:
一份为民办实事的清单

海城镇通过探索治理改革路径、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三合一”举措,向民众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在探索治理改革路径方面,该镇打造“党群共治、户户参与、企业加持”的常态化治理模式,创设“夜谈悦好”“咸茶议事”“骑手之家”等基层治理品牌,结合“入户联心”工作机制,主动“听民意、解民困、暖民心”,畅通党群共治“新渠道”;坚持“党建引领、资源共享”的原则,指导组建“两企三新”党组织109个,覆盖398家企业、22家社会组织,以党建引领激活非公企业发展“红色引擎”。

在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方面。该镇持续推动北部新区实验学校、北部新区幼儿园建设工程,建成海城镇中心幼儿园、保利海德幼儿园2所学校,提供公办学位3900个,撤并麻雀小学向阳小学1所;建成大型充电站8座、智慧停车场8个等一批便民服务设施,进一步缓解停车压力;扎实做好五保、低保、残疾人服务、孤儿等各项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切实提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能力;加大基本医疗公共服务投入,优化设置村(社区)卫生室,提升基层健康服务水平,定期开展老年免费体检、惠民义诊志愿服务等活动,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该镇依托“粤省事”“粤商通”“善美店小二”等线上政务服务平台,推出“一件事”“网格直通车”等帮代办服务,持续优化办事流程,显著提高办事效率;强化亲清政商关系,成立网格化经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帮助企业解决水电、厂房等实质性问题;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开通线下办证服务“绿色通道”。截至2025年8月,新设立登记个体工商户1702户,变更登记590户,镇辖区内安装“粤智助”政务服务自助机12台,提供惠民办事事项282项,办理业务共6965人次。

记者:洪笳荣

通讯员:蔡煜

来源:汕尾日报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0)
资讯推荐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