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729|回复: 6

[戏曲] 汕尾戏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1 12: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阳光 于 2011-12-11 12:52 编辑

0.jpg
白字戏

  白字戏,历史悠久,元末明初(或更早些时候)从闽南流入粤东,到了海陆丰,与当地方言、民间艺术结合,遂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海陆丰白字戏。音乐唱腔基本为曲牌联套体,辅以民歌小调。因唱曲多用“啊咿嗳”衬词拉腔,故俗又叫“啊咿嗳”。后来吸纳竹马、钱鼓、渔歌和潮剧音乐等民间艺术,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潮人为了区别于潮州白字(即今潮剧),称之为“南下白字”。潮剧名为“潮州白字”,又称“顶头白字”,后来白字戏一名用来专指海陆丰白字。
1.jpg
正字戏

  正字戏:又名“正音戏”,因其语言用中州官话(闽南、潮州等地称为“正音”或“正字”)而得名,流行于广东海丰、陆丰、潮汕和闽南、台湾等地。形成于明宣德年间,是元明南戏的一支,约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曲调有正音曲、昆曲两种,也有部分杂曲,小调。伴奏乐器“正音曲”以龙舌兰壳制的大管弦为主,配以三弦,竹弦等;昆曲、杂曲等以笛和唢呐为主。传统剧目分文戏和武戏两类,解放后,整理改编的剧目以《槐荫别》、《百花赠剑》、《古城会》、《张飞归家》影响较大。
2.jpg
西秦戏

  西秦戏又称乱弹戏,流行于广东海丰、陆丰、潮汕和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西秦戏初考系明末西秦腔(即琴腔、甘肃调)流入海(陆)丰后,与西秦戏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初遂逐渐游离于本腔(西秦腔)而自立门户,形成了别具风格与特色的西秦戏剧种。音乐唱腔为齐言对偶句的板式变化体。设有老生、武生、文生、正旦、花旦、红面、乌面、公末、丑、婆等十个行当。主要声腔是正线和西皮、二黄,还有少量昆腔与杂调,正线(以52定弦)为本腔,唱、白沿袭中州音韵,男女异声同调,男唱真嗓,女唱假噪。乐队(素称“后场”)分文畔(管弦乐)与武畔(打击乐),原有打击乐器八件,俗称“八张交椅”;管弦乐器四件十一支弦索,俗称“四大件十一条线”(统由八名打击乐手兼作)。剧目一千多个,武戏(提纲戏)七百多出,文戏(曲戏)四百多出;有“四大传”(本传)、“八小传”(草传)、“四大弓马”、“三十六本头”、“七十二小出”之分。表演风格粗犷、豪放、激昂、雄浑,长于武打,习南派,宗支少林。西秦戏植根海陆丰,流行于粤东,到过闽南、台北、广州、香港及东南亚。


编辑:许冬晖
来源: 南方网



该贴已经同步到 小阳光的微博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陂洋镇陂沟乡真君大帝〈吴爷公〉十年期大庆
[城事报料] 春节将至,陆城新夜景
[图看汕尾] 【摄影欣赏】印象内湖墟
[汕尾资讯] 《深圳特区报》专题报道:不忘初心努力创建区
[汕尾资讯] 我市举办精准扶贫驻村干部业务培训班 确保各
[汕尾资讯] 深圳市领导到深汕特别合作区调研 推动项目加

发表于 2011-12-11 13: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第一张秦香莲的
发表于 2011-12-11 13: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第一张海丰白字戏剧团《秦香莲》剧照 :)
发表于 2011-12-11 13: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P
2010112595931778.jpg
发表于 2011-12-11 16: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疯♂少爷ㄟ 发表于 2011-12-11 13:08

杀庙这段非常精彩
发表于 2011-12-11 16: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郑苗珠 发表于 2011-12-11 16:31
杀庙这段非常精彩

同感...
发表于 2011-12-14 19: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o:L:fun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