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来,酷热难耐。今天是8月4日。晨醒时,窗帘缝隙里漏进的天光带着水洗过的淡白,没有七月流火的灼烈。窗外的雨不知下了整夜还是黎明才来,檐角垂落的雨线织成半透明的帘,把远处的树影晕成一片朦胧的绿。这样的雨天,连鸟鸣都变得湿润,一声一声从雨雾里钻出来,沾着水汽,落在窗台上。
最近的雨总在不经意间来。有时是午后,太阳还悬在云层上,雨就淅淅沥沥地斜斜切下来,把柏油路浇得发亮,倒映着天上的云影;有时是傍晚,饭香刚漫出厨房,雨就急骤起来,打在玻璃窗上噼啪作响,像是谁在外面急促地叩门。雨停后,风里便带着草木的清气,不再是盛夏那种裹挟着热浪的闷,而是沁到皮肤里的凉,穿短袖竟要添件薄衫。
此刻是夜里。室内的温度停在25度。没有空调外机的嗡鸣,没有风扇叶片搅动空气的声响,连窗外的雨也歇了,世界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灯光落在书页上,字里行间仿佛也浸着微凉的湿意,读诗时,连古人的愁绪都变得清浅。案头的绿萝舒展着新叶,叶尖的水珠凝而不落,像是把白日的雨珠藏进了夜里。
这几日,楼道里总飘着淡淡的消毒水味,是邻居们在灭蚊。没有蚊子在耳边嗡嗡盘旋,没有突然袭来的刺痒,连空气都变得干净。不必再为了驱赶蚊虫而紧闭门窗,南北窗都敞开着,穿堂风悠悠地淌过房间,掀动书页的一角,带进来远处荷塘的气息——想必雨停后,塘里的荷花开得正盛,晚风卷着荷香,能飘出半条街。
这样的夜晚,适合做些安静的事。摊开稿纸写作,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格外清晰,思路也如这夜风般流畅,没有平日的滞涩。写累了便放下笔,走到窗前。月亮从云隙里钻出来,清辉落在湿漉漉的院墙上,墙根的青苔泛着微光。远处的路灯晕开一圈圈暖黄的光,光里浮动着细小的飞尘,却不见一只蚊虫飞过。
想起幼时的夏夜,摇着蒲扇仍难抵蚊虫的侵扰,奶奶总在院里点起艾草,烟味混着暑气,呛得人睁不开眼。而今这样的夜晚,没有蒲扇的摇动,没有艾草的呛味,只有25度的清凉,和满室的安宁。
或许,美好的日子大抵如此:不必刻意寻凉,清凉自会来;不必费心驱扰,安宁自会驻。就像这8月4日的夜,雨歇风清,温凉得恰到好处,让人想起一句诗:“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很快又被夜的寂静吞没。回到书桌前,继续读那本没看完的书,字里行间,都是安稳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