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近期一些网友提出的“海陆丰要拒绝‘潮汕化’,排斥外地人等言论”。市政协委员王声效认为,一个城市要发展,“包容”两字很重要。深圳就是全中国最“包容”的城市,五湖四海,讲普通话、粤语、讲什么方言都没有人岐视,多样化的包容文化生态,培育出来的创新文化的社会环境,使这个城市吸引了全中国的精英人才在这里创业、定居,这是深圳能够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表示自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汕尾人,非常乐意看到踏出家门口到处可以看到外地人,到处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如果有这样的景象,说明汕尾已经发展得很不错了。如果出门三步、吃饭、购物到处碰到的都是熟人,说明这个城市就是一个“大乡里”,不是一个文明城市。对于有网友提出,过去一段时间,市委、市政府班子主要领导大都来自“潮汕三市”籍的,致汕尾发展不起来。他表示,汕尾不发展,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内外因素综合的原因,情况复杂。在人事安排方案,市级班子由省委决定,一些是干部异地交流任职的需要,是正常的人事任免,我们要正确面对。当然,对于任何一名官员履职情况是否存在“问题”,任何人都有权进行监督,但要依法、客观。他建议广大网友,不要写与“排外”有关的帖文,任何抵制外地人的言论,是不利于团结的,是不利于汕尾发展的,容易造成误解和制造矛盾。汕尾要发展,要融入多元文化,要吸引大量的企业和人才在这里扎根、创业,要形成本地人与“新汕尾人”和睦相处的文明社会环境和气氛,这样才能使汕尾良性、有序发展。需要明白的是,长期以来,人类就是在磨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
“天道酬勤、优胜劣汰,竞争有序”是人类生存发展共同认可的规则和价值观,希望一些年轻网友以开放与包容的心态面对!退一步说,就算全汕尾能养家的工作和赚钱的生意都交给本地人做,在“利益”面前,能没有竞争与斗争吗?试想一下,有一些村举行村民组织换届选举,亲戚之间、族亲之间还“大动干戈”,“同室尚且操戈”,从这个角度讲,排斥外地人有意义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