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
查看: 25515|回复: 2

[海丰] 六十年梨园“绿叶”情 —— 白字戏服装设计制作者余贵印小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7 14: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假如有时光机 于 2017-9-17 15:12 编辑

20170917104415_1460.jpg
图为余贵印正在跟徒弟讲解制作戏服的技艺。


他,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为白字戏的传承和发展甘当“配角”,付出了一生的精力和心血,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他都尽责尽职地做好。余贵印为大小近80个剧目独立设计戏服,获得了不少荣誉。其中在《放走曾荣》、《金叶菊》、《崔君瑞休妻》、《白罗衣》等白字戏里为主角设计的戏服多次参加国家、省市汇演并获奖。2008 年 11 月,他又被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授予舞美设计三等奖。


1952年,余贵印参与筹建并加入海丰民艺白字戏剧团(后易名为海丰县白字戏剧团)。除了演出和做财务工作外,协助“管箱”刘茂成管理戏服、道具等工作。当时,剧团除了演出传统剧目,也改编、移植了不少新剧目,演员的穿戴也不断地丰富、革新,部分还进行重新设计。余贵印参与其中,也积累了不少服装管理、设计的新知识和经验。1961 年,刚好当时的“管箱”因故调离剧团,余贵印便成了服装管理的最佳人选。此时的他对《崔鸣凤》、《蒋兴哥》、《剪月容》、《蓝继子》、《陈三五娘》、《珍珠记》、《杨天梅》、《射郭淮》、《双白燕》等传统文武戏的穿戴规则已烂熟于胸,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而在后来重新排演的《大破天门阵》、《杨门女将》、《拉郎配》、《白蛇传》、《秋胡戏妻》等古装戏服,便全部由余贵印负责。他根据传统穿戴制度,参考其他剧种的长处,并结合角色和剧情需要,进行统筹安排和创新设计,使白字戏从传统的简陋、刻板的穿戴,变得丰富多彩、新鲜艳丽,再配合新设计的灯光、配景,使整个舞台变得熠熠生辉。

时间到了1979 年,海丰白字戏剧团恢复建制后,重新排演了《金叶菊》、《放走曾荣》、《秦香莲》、《刺吕后》、《白罗衣》、《崔君瑞休妻》、《八仙献宝》、《方世玉打擂》、《凤冠梦》等。这些剧目的服装,除了小部分参考传统或兄弟剧种的样式外,都是由余贵印独立设计,并和戏服厂合作制作完成。

余贵印早年经老师傅的严格教导,自身又多次饰演角色,对传统的白字戏衣箱、穿戴制度的继承比较全面、深入,更为以后新戏的服装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不但谙熟传统白字戏中文武戏的服饰制度,也积累了相当深厚的现代服装设计知识和经验。余贵印总结说,传统白字戏以文戏为主的,总体上穿戴也较为简单。就剧目种类来说,文戏的乌衫(正旦)穿黑色或蓝色项衫,贴水鬓、戴水发;小生戴公子巾、穿项衫;花旦穿京衣配裙、插簪子、头花;梅香穿彩罗衣。颜色、穿戴、扮相都是高度程式化的,几乎是一成不变。而武戏剧目丰富,蟒、袍、甲、项、头盔、帽、巾和色彩、纹饰、脸谱等的配合较为复杂,不同的行当、人物身份、剧情、场合和时令,都有着不同的严格规定。

余贵印从艺63载,独立设计戏服的大小剧目近80个,其中《崔君瑞休妻》是比较成功的作品之一。这个剧目是 1995 年新创作的重点剧目,他对其服装的构思、设计和制作都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也是从艺多年的艺术结晶,可以说是传统戏服程式和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如剧中主角崔君瑞初次出场穿蓝官袍、戴黑纱帽;后来落难穿素灰色项、打水发,体现人物的落魄;等到时来运转、初入相府,穿湖水蓝圆领官衣(加团花),衬托出人物身份环境的转变和得意轻浮的性格后来崔君瑞花园中邂逅苏氏并产生爱意,穿粉红色官披加团花,暗示崔君瑞风流好色的性格和爱情勃发的情景。最后,崔君瑞行迹败露,被撤除官职、押解上路。这时崔君瑞穿中灰色开胸百姓衣,胸前贴“犯”字,既和剧情吻合,又和人物先前的境遇形成强烈对比。崔君瑞的穿戴变化和剧情、性格相配合,在直观上和人物境遇中相吻合,扮相和人物的形象塑造融为一体,构思十分巧妙,不但表现了鲜明的现代美感,还融入了设计者忠实的道德评判。1995 年,《崔君瑞休妻》参加广东省第六届国际艺术节演出,获得多个奖项。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海丰4款农特产品获评“圳品”
[汕尾资讯] 海丰开展县城夜市专项整治行动
[汕尾资讯] 海丰公安联动多方力量找回迷失老人
[汕尾资讯]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子到联安开展实践行动
[汕尾资讯] 海丰推出暑期“低偿”艺术课堂
[汕尾资讯] 海丰政校联手举办农产品直播专场 2小时吸引1

发表于 2017-9-17 15: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好会坚持
发表于 2017-9-17 15: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