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戴镜兵 于 2025-5-12 21:19 编辑
生命的灯塔:一座医院的温暖救赎 作者:戴镜兵
三十年多前,我正值青春年华,浑身散发着蓬勃朝气。那时的我,怀揣着远大理想,一头扎进浩瀚的书海,尽情汲取知识的养分;在运动场上,也总能看到我奋力奔跑、挥洒汗水的身影。尽管学习与生活条件艰苦,但内心纯净而坚定,目标清晰明确,日子虽苦,却也洋溢着幸福的滋味。 一次平常的跳高训练,意外突然降临。我不慎摔倒,当时并未觉得有何大碍。可谁能料到,仅仅三天后,腰部便开始隐隐作痛。自那以后,曾经轻松跃过1.5米高度的我,再也无法重现往日的风采。随着时间的流逝,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往日受伤的腰部更是雪上加霜,时不时就疼痛难忍。我辗转多家医院,做遍了各种检查,然而医生们的解释总是含糊不清。我四处奔波,苦苦寻觅良医,不仅花费了大量钱财,腰椎间盘突出症却依旧如影随形,反而因长期服药,身体受到了更多伤害。 三年前,我的病情急剧恶化。腰酸背痛变得愈发严重,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竟成了难以承受的负担。每上完一节课,都得坐下休息半小时,那钻心的酸痛感才会慢慢消退。走路对我来说更是艰难,一公里的路程都走不完。看着别人步伐矫健、快步如飞,心中满是羡慕与无奈。 我曾多次动过去省城大医院治疗的念头,却因听闻各种关于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治疗效果不佳的流言,一次次推迟了行程。 直到去年暑假,在家人的再三劝说和催促下,我终于鼓起勇气,走进了惠州第一人民医院,慕名找到了该院的副院长、骨科主任医师孙春汉教授。初见孙春汉医生,他四十多岁的年纪,浑身上下散发着优雅大方的气质,待人热情周到,让人倍感亲切。他耐心地详细询问我的病史,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随后又对我进行了全面检查,最后建议我留下来进行全身体检。 等待的日子里,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忐忑。一个星期后,体检报告终于出来了。医生们围坐在一起,根据我的身体状况,反复讨论、研究,最终制定出了三种治疗方案。为了彻底摆脱这长期折磨我的病痛,让我能够重新正常生活和工作,我与家人经过慎重商量,决定选择开放性治疗。 手术那天,我被推进手术室。躺在手术台上,看着头顶明亮的无影灯,心中满是不安与恐惧。随着麻醉剂缓缓注入体内,意识渐渐模糊,之后医生们如何为我手术,我全然不知。当我从麻醉中悠悠转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围在身边的亲人。他们脸上写满了焦虑与担忧,那关切的眼神,饱含着深深的爱意,让我至今难忘。 孙春汉教授亲自操刀为我手术,手术的成功,让我闯过了最关键的一关。从观察室回到住院部,医生们有条不紊地继续为我进行后续治疗,每一个步骤都严谨细致,为我的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在医院住院治疗的一个星期,更是一段充满温暖与感动的时光。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病房,年轻漂亮、举止文雅的护士们就会轻声细语地向我问好,温柔地将我从睡梦中唤醒。她们的声音如春日里的微风,轻柔而温暖,让我在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关爱。医生们的服务同样无微不至,每天都会准时查房,详细询问我的身体状况,耐心解答我的疑问。无论何时,只要我有需求,他们都会随叫随到,从不厌烦。还有那些勤劳的后勤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把病房打扫得一尘不染,为我们创造干净舒适的康复环境。 躺在病床上,看着医护人员们忙碌的身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暗暗发誓,等身体恢复健康,一定要加倍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一周后,我顺利出院。回家休养一个多月后,我终于能够迈着轻松的步伐,重新回到我热爱的工作岗位。 如今,距离出院刚好一周年。回首这一年,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被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我,如今又能活力满满地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惠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全体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悉心照料。他们用精湛的医术为我祛除病痛,用高尚的医德温暖我的心灵。在此,我怀着最诚挚的感恩之情,写下这篇文章,献给这群可敬可爱的白衣天使们! (本文写于2018年7月,重写于2025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