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702|回复: 0

[论汕尾] 赌瘾噬亲:当血缘遇上无底洞,“借”与“不借”的清醒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个朋友,他有个亲哥,年轻的时候,就养成赌博习惯,也因为赌博,因为赌债还和人家打架,结果生意做不成了,还给原生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没想到,这位老兄的儿子继承他的“基因”,不读书,早早就出来社会,混了15年了,一无所有,也养成赌博的习惯。这对父子,是被赌瘾吞噬的典型,更是血缘关系里“扶不起”的困局。儿子重蹈覆辙,以威胁手段向亲戚借款。这种早已将“亲戚情分”消耗殆尽,面对这样的求助,“不借”才是守住底线的唯一选择。
冬至鸽.png
赌博从来不是简单的“缺钱”,而是成瘾性的恶习,它会彻底扭曲人的价值观与责任感。如今儿子向亲戚借钱,不过是将“以赌为生”的模式延续,若此时松口,不仅救不了他们,反而会让自己陷入“经济纠纷”的困境,甚至可能因纵容而间接助长其违法风险。
饥饿.png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对父子“借不到钱就退群”的行为,暴露了他们对亲情的功利化认知——在他们眼中,亲戚不是需要维系的情感纽带,而是可供索取的“提款机”。当血缘沦为利益交换的工具,当求助变成威胁施压的手段,“借钱”早已不是帮扶,而是对亲情的二次伤害。真正的亲戚情分,应建立在互相尊重、彼此担当的基础上,而非一方无底线的索取与另一方无原则的妥协。
技能.png
现实中,面对陷入困境的亲戚,人们总会被“血缘”绑架,产生“不帮会不会太冷漠”的纠结。但清醒的人应当明白:对于被赌瘾裹挟、毫无悔改之意的人,“不借”才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对方的“变相警示”——唯有切断外界的纵容,才有可能让他们意识到赌瘾的危害,若始终有人兜底,只会让他们在堕落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技能4.png
守住自己的钱包,不是无情,而是对亲情的理性守护;拒绝不合理的索取,不是冷漠,而是对自身生活的负责。当血缘遇上无底洞,清醒的“不借”,远比心软的“帮扶”更有意义。
供销社.png
有句话叫做救急不救穷”,是处世里的清醒边界。急,是突发的难——如家人突患重病、意外事故急需周转,伸手相助是解燃眉之困,帮人渡过暂时的险滩。而穷,多是长期习惯、认知或环境造成的困境,若一味接济,易养出依赖的惰性,反而让对方失去改变的动力,陷入“越帮越穷”的循环。真正的善意从非无底线付出,救急是“雪中送炭”,给人喘息的机会;不救穷是“授人以渔”,倒逼对方寻找破局的出路,这才是对他人长远负责的“及时雨”。
供销社1.png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赌瘾噬亲:当血缘遇上无底洞,“借”与“不借
[三唯论点] 当功利充斥校园之后……
[三唯论点] 民情不是舆情,民声就是民生
[三唯论点] 还没有脱贫的农村人如何脱贫
[三唯论点] 留不住的“后路”
[三唯论点] 初中部学生跑操倒地身亡事件引发关注与争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