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与现实的褶皱里,总藏着相似的荒诞剧本。《长安的荔枝》中,圣人轻描淡写的一句“贵妃嗜荔枝”,便掀起一场跨越五千里的血色狂飙。这看似风雅的口腹之欲,实则是在职的闲者将无聊化作利刃,随意刺向人间的残酷寓言。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当代,会惊觉这场闹剧从未落幕,那些“闲得蛋疼”的执掌者,正以新的姿态续写着同样的荒诞。
圣人的荔枝诏令,撕开了封建时代最狰狞的面目。在没有冷链运输、没有航空物流的唐代,将岭南的荔枝鲜润无损地呈现在长安宫廷,本就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妄想。可当这种荒诞的念头从闲得蛋疼的脑子的巅峰坠落时,便化作千万人们的噩梦。无数民夫在崎岖山路上狂奔,马匹累死在驿站,荔枝树下堆满了破碎的生命。这哪里是运送鲜果,分明是用血肉之躯铺就的谄媚之路。执掌者的闲情逸致和没事干的时候的淫想,最终都要底层民众用血泪与利益买单。
历史的镜像映照出现实的困局。当代职场中,“拍脑袋决策”的闹剧从未停歇。有些管理者本职工作毫无建树,却热衷于炮制各种形式主义的任务。他们或是要求职员制准备所谓的检查,或是限定某些人不能干某些事或必须如自己意愿干某些事却不创造任何价值,更有甚者为了彰显“工作成果”,强行推行一些违背常理的行为。这些荒诞做派的本质,与圣人的荔枝诏令如出一辙——都是闲者为了掩盖自身的无能与空虚,将无聊转化为对他人的剥削。
这些“闲者”的行为逻辑,充斥着扭曲的心理机制。他们既恐惧被人看穿自己的碌碌无为,又渴望在上级面前邀功请赏,于是用无意义的忙碌来粉饰太平。他们精心编织的工作泡沫,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是消耗各种资源和人们利益的黑洞。更可怕的是,这种“闲者之恶”会形成恶性循环:当荒诞指令被一次次执行,执行者也会逐渐麻木,甚至加入制造荒诞的行列,最终导致整个系统陷入低效与混乱的泥沼。
面对这种荒诞,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批判与嘲讽。《长安的荔枝》里,李善德用命相搏的反抗,虽未能改变历史的走向,却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火种。在当代社会,我们更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与科学的决策流程,同时要剔除那些蛀虫,让权限不再成为个人私欲的宣泄口。同时,每一个职场人也应当保持清醒的认知,拒绝成为荒诞指令的帮凶,用理性与勇气守护工作的尊严与价值。
从长安的荔枝道到现代的写字楼,“闲者之恶”始终是悬在社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唯有打破权限的傲慢,刺破形式主义的泡沫,才能让工作回归本质,让努力不再被无意义的荒诞所消耗。这不仅是对个体尊严的捍卫,更是对整个社会良性运转的守护。毕竟,真正推动文明进步的,从来不是荒诞的无聊行径,而是脚踏实地的耕耘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