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东北的气温居然可以达到39度,阿三地区居然可以达到51度。这是人生活的地方吗?恶劣的高温天气再次向我们敲响警钟: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物质基础。没有自然环境,我们就无以为家。没想到,马尔克斯在他的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中也对环境的不断遭到破坏表达出极度担忧之情。
虽然,他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从未直白谈论环保,却让加勒比海的浊浪与城市阴沟里的污水,成为爱情叙事中挥之不去的背景音。那些漂浮着死鸟的河流、散发腐臭的市场角落,不仅是地理场景的写实,更是人类欲望对自然的侵蚀,与爱情在文明废墟上艰难生长的隐喻。
小说中,马格达莱纳河的变化贯穿始终。年轻时的阿里萨在清澈河水中看见费尔明娜的倒影,河水是爱情最初的见证者;半个世纪后,当他乘邮轮重溯旧地,河面漂浮着“死猪、塑料瓶和避孕套”,连空气都弥漫着“腐烂甘蔗的甜腥”。这条河的污染史,恰是加勒比沿海城市现代化的缩影——殖民时期的港口经济、工业扩张带来的废水排放、人口爆炸后的垃圾围城,最终让自然沦为文明的垃圾桶。
马尔克斯对环境污染的书写,始终与爱情的形态交织。费尔明娜与乌尔比诺医生的婚姻,如同被精心打理却隔绝自然的温室:他们住在铺着进口地毯的豪宅里,用银质餐具享用冰镇香槟,却对窗外贫民窟的污水横流视若无睹。这种“文明人的爱情”,建立在对环境恶化的刻意回避上,正如乌尔比诺医生终其一生治疗霍乱,却从未思考过污水管网与疾病蔓延的关联。
相比之下,阿里萨的爱情始终与污浊共生。他在散发鱼腥味的码头仓库里写情书,在堆满香蕉皮的街角等待心上人,甚至在霍乱死者的棺木旁许下誓言。当他晚年驾驶着“新忠诚号”邮轮在污染的河面上航行,爱情与环境的双重破败达成了奇妙的和解——那些被工业文明唾弃的“肮脏”,反而成了爱情最本真的容器。
小说结尾,邮轮在散发恶臭的河面上抛锚,阿里萨对费尔明娜说:“我们要永远这样走下去。”这句誓言背后,是马尔克斯的深刻洞察:当人类将自然逼入绝境,爱情也只能在文明的废墟上苟延残喘。那些漂浮在河面上的垃圾,既是环境破坏的明证,也是现代爱情异化的象征——我们用物质堆砌浪漫,却在不知不觉中,让爱情与自然一同失去了呼吸的空间。
马尔克斯从未将环境污染当作独立主题,却通过爱情的棱镜,照见了人类与自然的畸形关系。当霍乱病菌在污水中滋生,当爱情在污浊中扭曲,小说最终揭示的真相是:对自然的掠夺,本质上是对生命本身的背叛。在这条被污染的河流上,所有爱情的悲欢离合,不过是人类亏欠自然的一笔隐形债务。
所以,在读完《霍乱时期的爱情》之后,我们更加明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多么的伟大,她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是当代极具前瞻性与引领性的伟大理念。这一思想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核心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关系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彰显出非凡意义。
10多年来,在她的引领下,中国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蓝天增多,森林覆盖率提升,绿色发展成主流。像长江大保护、塞罕坝造林等,都体现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定实践。它更是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气候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积极作为,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照亮全球可持续发展前路的明亮灯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