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6路公交车刚驶过市法院,两位穿着潮牌的男青年就跟着人群挤了上来。他们不刷卡,也不投币,径直头也不回地走向后排空位,一个低头刷手机,一个转头望着窗外,仿佛没有上公交车要投币或刷卡的习惯。车刚过两站,又上来个四十岁左右的妇女,她径直走到老弱病残专座坐下,手往帆布包里掏了掏,最后只摸出个塑料袋,捏着袋角的动作倒像是在展示“没带钱”的无辜。 车厢里不算拥挤,他们的举动像三颗突兀的沙粒,硌得人心里不舒服。前排座位上,两个背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正踮着脚投币,一元纸币溜进投币箱。 汕尾这所城市,虽然是新城市,但也早已经是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级卫生城市。街角的垃圾分类亭擦得锃亮,路边的绿化带修剪得整整齐齐,这些看得见的“文明”,都是“创文创卫”的岁月时无数人蹲在地上捡烟头、守在路口劝行人换来的。可公交车这方小天地里,却总有一些不文明人想钻规则的空子,把“白嫖”当成小聪明。 他们或许忘了,公交车的票价里,藏着城市运转的基本逻辑——每个人都为公共服务付费,才能让便利惠及更多人。逃票省下的2块钱,买不走内心的安稳,反而像给城市文明划了道浅痕。就像那个妇女,她坐下时特意理了理裙摆,却没想过自己占的不仅是个座位,还有本该属于规则的尊严。 更刺眼的是小学生与成年人的对比。孩子们还没被社会打磨出“精明”,只知道“上车要交钱”是天经地义;而有些成年人却把投机取巧当成生存智慧,在“不被谴责”的侥幸里越陷越深。这种反差让人想起小区里的标语:“文明是管出来的,更是教出来的。” 快到站时,那两个男青年猛地抬起头,妇女也下意识摸了摸包。车刚停稳,他们就慌忙挤下车,动作比谁都快。留下满车乘客面面相觑, 阳光透过车窗斜照进来,落在投币箱上。那里面的“散纸”还在轻轻晃动,像是在提醒我们:文明城市的奖牌挂在街头,更该刻在每个人心里。比起街道的干净、设施的完善,更重要的是,每个成年人都能像孩子那样,守住“该做的事就该做好”的简单道理。毕竟,能让城市真正体面的,从来不是奖牌的数量,而是人心的温度与规则的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