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来,网络上时不时出现一些宣扬“躺平”生活的言论,这种现象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
2)什么是“躺平”?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不愿拼搏、不愿奋斗,只求基本生存、敷衍度日的生活态度。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确实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想留在大城市打拼,想回到汕尾的乡村生活?完全可以。暂时不想结婚、买房,不愿意频繁加班?也没问题。成年人只要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不影响他人,选择怎样生活都是个人的自由。当然,任何一种选择都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只要自己能够坦然接受、不抱怨、不后悔,那就无可厚非。
3)但从整个社会的层面来看,我们不应鼓吹甚至美化“躺平”,尤其不该让年轻人误以为这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生活姿态。
4)也许有人会说:“房价这么高、彩礼压力大、工作这么辛苦,为什么一定要拼命买房、结婚、加班?”但其实,买不买房、结不结婚,并不直接等同于“躺平”。真正的“躺平”,是彻底放弃努力、停止奋斗、消极应对人生——这是一种非常负面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5)对个人而言,年纪轻轻就选择“躺平”,沉迷网吧、通宵打游戏、顿顿泡面,真的快乐吗?至少我并不觉得。虚拟世界带来的快感越是强烈,回到现实时的落差就越是让人空虚。这种潦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注定难以持续。在网吧混一两个月、甚至一两年的人或许有,但谁见过能在网吧“躺”一二十年的人?
6)对家庭来说,一个完全“躺平”、不求上进的孩子,无疑是父母最大的心病。我们作为父母,并不奢求子女大富大贵,但总希望他们至少身心健康、生活有序。如果还能为家庭、为家乡、为社会尽一份力,那就更加欣慰。面对彻底放弃努力的孩子,哪个父母不会心痛?
7)对国家与社会而言,我们更不能纵容“躺平”的心态蔓延。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这185年来,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多少苦难?如果人人都“躺平”,晚清时中国就可能彻底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抗战时期我们就可能亡国,今天的孩子们可能就要说外语。这样的历史,有哪个中国人愿意接受?
8)青年是汕尾的希望,也是国家的未来。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决定了城市与民族明天的样子。当前,我们正处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外部势力千方百计遏制中国发展,“卡脖子”问题依然严峻。看看我们身处的环境——世界并不太平,美军在周边虎视眈眈,“台独”分裂势力仍未消停,日本军国主义的阴影时有浮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怎能安心“躺平”?我们这一代人能生活在和平发展的年代,而不是战火纷飞的岁月,是一种幸运。但我们更应知道,这份幸运是一代代中国人拼搏和牺牲换来的。我们既然享受了前人的奋斗成果,就有责任让国家与民族在我们手中变得更好,把更美好的汕尾、更强大的中国交给下一代。
9)也有人说:“我不在乎什么大国崛起,我就想安稳躺着。”可如果人人都躺下了,还有什么“大国崛起”?如果没有国家的强大,我们又怎能避免重蹈近代百年被欺侮、被压迫的命运?“大国崛起”最终是为了让每一个普通人过上更有尊严、更幸福的生活。而这份崛起,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位汕尾人——共同努力、共同参与。
10)确实,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难处,没有谁活得特别轻松。如果累了,不妨停下来歇一歇;如果觉得苦,也可以适当放松。近年来,全国多数地区房价有所回落,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步“去风险”。从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角度看,房价回归理性其实是好事。同时,当下的中国依然是创业创新的热土——互联网的浪潮之后,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正带来新的机遇。汕尾也在积极融入大湾区发展,本地特色经济、海洋产业、文旅创新等都大有可为。对中国、对汕尾来说,远没有到“阶层固化”的程度。普通人依然可以通过读书、创业等多种方式改变命运。
晚清名臣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被贬新疆,途中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在新疆遍察地理、绘制地图,为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打下基础。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也凭借外交努力,在左宗棠军事支持下收回伊犁。我们这个民族历经磨难,从来没有“躺平”的资本。
再看当代,任正非在晚年面对女儿被扣、企业遭极限施压的困境,也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以“一架破飞机”激励团队有质量地活下去。最终华为挺了过来,还为中国芯片与操作系统产业闯出了新路。
我们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为林则徐、任正非,但谁又知道——我们当中会不会走出下一个这样的人?尤其是汕尾的年轻人,你们不努力、不尝试,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潜力、能为我们这座城市和国家做多少贡献?即便最终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只要保持身心健康、自食其力,还能温暖身边的人,这样的人生也同样值得尊敬——远比彻底“躺平”更有意义。
所以,还是那句话:如果累了,不妨歇一歇。休息好了,就继续上路。在今天的汕尾、今天的中国,永远需要踏实努力、心怀责任的人。人生的价值,终究来自于奋斗、来自于承担、来自于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