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914|回复: 0

[论汕尾] 烽火青春 ——东江革命先驱杨望的壮丽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烽火青春
                           ——东江革命先驱杨望的壮丽人生
◎戴镜兵
微信图片_20250912151557.jpg
1905629日,闷热的夏日笼罩着广东海丰县城河园社。在一间破旧漏雨的茅草屋内,随着一声啼哭,杨望降临到这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杨阿牛布满老茧的手颤抖着抱起孩子,望着妻子苍白的脸,无奈地叹道:娃啊,只盼你将来能不再受这穷日子的苦。此时的他们不会想到,这个瘦弱的婴儿,日后将成为东江大地上闪耀的革命星火。
   幼年的杨望,常常赤着脚站在田埂边,看着父亲在地主的田里挥汗如雨,自己家却连顿饱饭都吃不上。九岁那年,为了减轻家中负担,他被送到舅父家放牛。每天天还没亮,他就牵着牛走在蜿蜒的山路上。当牛群在山坡上悠闲啃草时,杨望便从怀里掏出向邻家孩子借来的课本,坐在树荫下,用树枝在沙地上一笔一划地临摹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他就追着村里识字的先生请教。山风呼啸,吹乱他的头发;暴雨倾盆,打湿他的衣裳,但这些都无法阻挡他学习的热情。晚上回到家,他就着昏暗摇曳的煤油灯,反复抄写白天学到的内容,常常熬到深夜。就这样,靠着顽强的毅力,他自学完了初小的课程。父亲被他的执着深深打动,咬着牙将他送进小学。校园里的杨望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成为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小才子
微信图片_20250912151604.jpg
1921年秋,16岁的杨望进入海丰第二高等小学。一天,他偶然读到彭湃在《新海丰》上发表的《告同胞》一文,土地、空气、阳光都是公有的,可是少数特权阶级田园阡陌,高楼大厦,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些文字如同一记重锤,狠狠敲击在他的心上。他开始频繁出入学校图书馆,翻阅进步书籍,关注社会现实,思考改变命运的道路。
1923年,彭湃在海丰赤山约开展农运宣传,揭露地主剥削农民的罪恶,号召农民组织起来斗争。正在读书的杨望得知消息后,常常利用课余时间跑去听演讲。看着台上彭湃激昂的神情,听着台下农民们群情激愤的呼声,他热血沸腾,内心的革命火种被彻底点燃。
1924年小学毕业后,他毅然放弃继续升学的机会,毫不犹豫地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
微信图片_20250912151609.jpg
19252月,国民政府第一次东征到达海丰,给这片土地带来了革命的曙光。4月初,中共海丰特别支部和共青团特别支部相继成立,农会恢复活动,农民自卫军也建立起来。彭湃根据广东区委的决定,亲自主持举办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杨望凭借出色的表现被选拔入学。在讲习所里,白天,他在简陋的教室里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操场上顶着烈日进行军事训练;夜晚,他跟着学员们深入农村,走家串户组织农会。他常常和农民们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边帮着剥花生、编竹筐,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革命思想。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和本领,更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光荣地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微信图片_20250912151613.jpg
从农讲所毕业后,杨望被派到第二区(公平区)农民协会任宣传员。他深知发动青年的重要性,每天天不亮就出发,走遍公平区的村村寨寨。遇到青年农民,他就拉着对方坐在田埂上、大树下聊天,从自家的苦难遭遇聊到地主的剥削恶行,从彭湃的故事聊到革命的理想。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办夜校,教青年们读书识字,向他们传播进步思想;组织文艺表演,用山歌、话剧等形式揭露旧社会的黑暗。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就建立起一个有80多位团员的团支部,还组织起4000多名少年牧童参加劳动童子团。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力量,成为了农民运动的生力军。不久,他被任命为海丰县农民协会特派员,后又被选为执行委员,并在1926年初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
微信图片_20250912151620.jpg
192651日,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杨望作为海丰的代表之一出席会议。站在庄严的会场中,看着来自全省各地的代表,他既紧张又激动。轮到他发言时,他深吸一口气,拿出随身带着的密密麻麻记录着海丰农运情况的笔记本,用带着海丰口音却坚定有力的话语,向全体代表详细汇报海丰农民运动的情况。他列举大量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无情地揭发国民党右派和地主豪绅诬蔑农民运动的荒谬言论,提出一系列开展农运的独到见解。他的发言逻辑清晰、感情真挚,讲到动情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声音也不禁提高。台下的代表们被他的激情所感染,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微信图片_20250912151625.jpg
同年秋,杨望被派往潮汕地委举办的东江工农运动人员养成所学习。学习结束后,他被调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同时在广东省农民协会和共青团广东区委青农部工作。从此,他的足迹遍布广州市郊、南海、顺德、中山等十几个县市。每到一处,他都深入农村,住在农民家中,与他们同吃糙米饭,同睡硬板床。白天,他跟着农民下田干活,在劳作间隙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诉求;晚上,他挑着油灯,走村串户,组织农民开会。他撰写了好几篇文章发表在《少年先锋》等刊物上,提出青农是农村的革命笋这一深刻见解,主张通过组织劳动童子团和青农俱乐部,发动农村教师,激发青年农民的革命热情,把这班青年的思想刷新,消灭其沉沉的暮气,换以活泼的朝气
微信图片_20250912151630.jpg
1927年初,杨望来到潮梅办理农民登记工作。224日,潮梅海陆丰劳动童子团联合农民代表在汕头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两个10岁左右的童子团员饱含阶级感情,勇敢地控诉地主阶级的剥削,这让杨望深受触动。会后,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少年先锋》二卷十七期发表了《细佬哥的演说》一文,热情地歌颂两个孩子的勇敢,同时愤怒地指出农村的劳苦青少年被弄得三分象人七分象鬼的悲惨现状。
微信图片_20250912151635.jpg
然而,1927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杨望毫不犹豫地回到海丰,参与领导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战斗中,他总是手持武器,冲在队伍的最前面。有一次,在与敌人的激烈交火中,一颗子弹擦着他的耳边飞过,掀起一阵热风,但他连眼睛都没眨一下,继续带领战友们奋勇向前。这一年,他带领部分农军与敌作战数十次,每次都身先士卒,展现出一个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111日,我军成功进占海城,并于6日成立海丰县临时革命政府,杨望与郑志云、林道文等七人当选为主席团委员,负责处理县政。在党内,他被选为东江特委委员兼任海丰县委农民部长。不久后,他又被调任中共陆丰县委书记,肩负起更重大的责任。
微信图片_20250912151640.jpg
陆丰石寨,位于陆丰东海镇通往大安的要道旁,是一个顽固的封建堡垒。村庄建在山丘上,远远望去,层层叠叠的平房好似高楼耸立。坚固的寨墙环绕四周,墙外繁茂的修竹形成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反动地主阶级凭借着有利地形,有恃无恐地据守在此,严重威胁着我军的活动和交通安全,阻碍着红色区域的扩大。彭湃和红四师的领导成员多次开会讨论攻打方案,若用炮火强攻,寨内农民的生命财产将遭受惨重损失;而此前的政治攻势又毫无效果,众人为此愁眉不展。
杨望经过深思熟虑,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他猛地站起身,目光坚定地说:我建议智取,我愿意单身入寨劝降!他的提议让全场震惊,大家纷纷表示反对,认为这样做太过危险。但杨望态度坚决:要革命成功免不了付出代价,只要能取胜,就是死也在所不惜!在他的坚持下,彭湃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
进寨前,杨望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四处走访了解石寨的情况,得知这里乡民大多黄姓族居,贫苦农民有的是迫于族长的淫威,有的是受了反动统治者的欺骗才参与守寨。于是,他决定以揭露反动派阴谋、提高群众觉悟为策略。为了能顺利进入寨门,他找到黄氏宗族的老者,虚心请教,将黄姓历代相传的《八句诗》抄下来,日夜背诵,直到烂熟于心。
192712月的一天清晨,寒风凛冽,呵气成霜。杨望辞别彭湃和战友,独自朝着石寨走去。远远地,守寨人看到有人靠近,立刻瞄准枪口,大声喝道:不准前进!杨望赶忙摆摆手,高声喊道:不要开枪!不要开枪!我是自己人!守寨人见他赤手空拳,又自称自己人,便让他走近些。到了寨墙下,杨望大声说道:我不是怕死,你们要杀尽可杀,不过请准许我说几句话,说完之后由你们杀去!如若可以,请开门让我进去。说着,他缓缓举起双手,慢慢转了个身,向守寨人表明自己没有携带武器。守寨人被他的勇气和真诚所打动,垂下绳索,将他拉上寨墙。
当守寨人用枪口对准杨望的胸膛,质问他为何进寨时,他镇定自若地说:我们是宗亲,我看宗亲被农军包围这么多日,即将弹尽粮绝,已很危险,如再蒙蔽不悟,将会全乡遭劫,心里难忍,我冒险进来,并非别事,实是想救救宗亲。守寨人见他态度恳切,又是宗亲,便说:你若是宗亲,请把《黄姓八句诗》念一念。杨望十分流利地念道:
骏马堂堂出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
   守寨人一听,便要带他去见族长。杨望却不慌不忙地说:不要急,且先带我到祠堂拜拜祖宗。消息很快传开,乡亲们纷纷聚集到祠堂。杨望站在祠堂中央,看着围拢过来的乡亲们,想起自己的身世,想起无数受苦受难的工农兄弟,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他声音低沉却有力地开始诉说:乡亲们,我们都是苦命人啊!我爹给地主家做了一辈子长工,累死在田里,连口棺材都没有……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哽咽了,停顿片刻,他继续激昂地说道,可地主家呢?他们顿顿大鱼大肉,粮仓里的粮食都快发霉了,还变着法子剥削我们!这世道公平吗?
乡亲们听着,想起自己的遭遇,不少人偷偷抹起了眼泪。杨望见状,提高音量,揭露地主豪绅与反动统治者相互勾结的罪恶行径,讲得义愤填膺。接着,他话锋一转,开始宣传党的政策:农军是我们穷人的队伍,是来保护我们的!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解救我们穷人,不惜离妻别子,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他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现在,我们如不言和,日后红军运来大炮,石寨将被夷为平地,黄家就要遭受大难,到那时后悔都来不及了!这一番发自肺腑、情真意切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引起了巨大震动。最终,在村民们的敦促下,大家一致决定开门欢迎红军和农军进寨,这个曾顽固据守多时的堡垒,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1928年春,杨望受东特委指派,主持东江大暴动宣传队的训练工作。这支宣传队的成员是从各区共青团员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杨望深知他们肩负的重任——跟随红军进军潮汕,宣传党的政策,揭露敌人阴谋,唤醒受蒙骗的群众,为部队进军扫除障碍。1月间,宣传队到达陆丰时,发现这里谣言四起,共产共妻”“共产党要杀老人等荒谬言论搞得人心惶惶。杨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立刻决定在陆丰县城主持敬老会
敬老会上,杨望搀扶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坐下,然后站在众人面前,耐心地向老人们宣传党的政策。他拉着老人的手,语气温和地说:老伯,您放心,共产党是为我们穷人谋幸福的,怎么会害老人呢?会议结束时,他还给每个老人发了一块大洋。老人们拿着大洋,脸上露出了笑容,消除了心中的顾虑。回去后,他们逢人便说:共产党好啊,是咱们的大救星!有的老人还主动把青少年组织起来,热情地欢迎部队进村。
同年2月,桂系军阀动用广东全省三分之一的兵力,分路疯狂进攻海陆丰。229日和31日,陆丰城和海丰城先后沦陷,我党政机关被迫退入山区,坚持战斗。为了反击进犯之敌,杨望不辞辛劳,奔走于惠来、陆丰、海丰之间,组织农民武装。他常常翻山越岭,在崎岖的山路上一走就是一整天,饿了就啃几口冷硬的干粮,渴了就喝山涧的泉水。但他从不喊苦喊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敌人赶出去!
1928413日,省委召开扩大会议,作出了《广东政治任务及工作方针决议案》,指出东江是继续完成一路割据的重要区域,应以海陆丰、普宁、惠来为中心,继续发动惠州和潮梅的暴动。在这次会议上,杨望被选为广东省委委员。会后,省委派省委常委兼东江特派员张善铭、省委委员兼东江军事特派员赵自选到海陆丰领导士兵暴动。然而,张善铭在途中不幸被敌人捕杀。赵自选回来后,与颜昌颐、杨望、董朗等取得联系,决定举行五三兵暴。战斗中,杨望精心策划,带领战士们英勇作战,成功攻进海丰县城,毙伤敌军百余名,并攻破敌监狱,救出近百名狱中同志。
6月间,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海丰、陆丰、惠阳、紫金四县成立暴动委员会,杨望被选为暴动委员会主席。这期间,海、陆、惠、紫各县的斗争异常艰苦复杂,不少区乡的党组织遭到敌人严重破坏,许多党员骨干相继牺牲,海丰县委的五个常委就牺牲了四人。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杨望犹如中流砥柱,顽强地挺立在革命的激流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四处奔波,帮助陆丰成立了临时县委;又于同年71日召开海丰县第三次党代表会议,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组建了新的海丰县委,并决定组织力量保护夏收,掀起不交租”“不还债运动,严厉制裁那些下乡催租逼债的地主。
192891日,杨望率领30多名工农武装,来到海城北面的新寮村,准备截击保护地主收租的敌兵。当敌人看到我军出现,顿时惊慌失措,转身向县城逃窜。杨望大喊一声:追!便一马当先冲了出去,战士们紧随其后。然而,敌人在途中设下了埋伏。突然,枪声大作,子弹如雨点般袭来。杨望意识到情况不妙,大声喊道:大家小心,有埋伏!快分散!他一边指挥战友们躲避,一边举枪还击。为了掩护战友们撤退,他独自断后,吸引敌人的火力。
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杨望身上多处受伤,但他依然顽强地战斗着。他的衣服被鲜血染红,脸上满是灰尘和汗水,可眼神却依然坚定。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能让敌人得逞!最终,在敌人密集的枪火下,杨望不幸中弹,倒在了血泊中。当战友们赶来时,他已经奄奄一息,但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断断续续地说:别管我……继续战斗……革命一定能胜利……说完,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年仅23岁。
敌人的《海陆丰赤祸记》中记载:共党东特委杨望,率众30余人,伏于新寮乡附近,一见县兵,即分头袭击,县兵不敌,且战且退……杨望当余众退却之时,尤单人恋战,深入五坡岭,卒为北约警卫队击毙。就连敌人也不得不惊叹于杨望智勇双全的才能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在书中评价道:其活动能率,与农民之信仰力,不让于彭湃,其人略有胆识,且终年少着鞋袜,一种耐苦勇敢之精神,为共产党人所不及。
杨望同志虽然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英名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东江大地上;他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后来者前行的道路;他的故事,将永远被人们传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烽火青春 ——东江革命先驱杨望的壮丽人生
[三唯论点] 师恩如灯,照我前行
[三唯论点] 碧血丹心照海疆 ——黄依侬的革命人生长卷
[三唯论点] 红色热土的不屈抗争 ——汕尾地区在抗战中的
[三唯论点] 热血铸丰碑 ——林彬的革命奋斗征程
[三唯论点] 赤诚丹心照汗青 ——周大林的革命人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