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诚丹心映山河 ——颜汉章的革命岁月长歌 ◎戴镜兵 1903年,颜汉章出生于海丰县陶河,在家中兄弟里排行第五,参加革命后,人们常以代号“阿五”称呼他。18岁那年,颜汉章踏入海丰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自此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彼时,学校校长杨嗣震作为中共地下党员,不仅协助彭湃开展农民运动,更在校园里利用周会、校会、朝会等场合,向学生们灌输革命思想。“马列”“革命”“社会主义”等新鲜名词,如磁石般吸引着颜汉章。他常与同班同学林道文等人,怀着求知的渴望,频繁出入校长房间,探讨社会现实问题。每一次交谈,都让他对革命的理解愈发深刻,心中的热血也随之沸腾。 1922年5月,颜汉章毅然加入由彭湃、杨嗣震、李春涛等组织的海丰历史上第一次“五一”大游行。游行队伍中,他高举旗帜,步伐坚定,高呼口号,炽热的革命信念在那一刻彻底点燃。 1925年2月底,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的脚步踏入海丰县城。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彭湃在海丰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旨在培养农运骨干,输送到潮汕各地推动农民运动发展。4月20日,海丰农讲所第一期学习班在彭湃家乡龙山的“准提阁”正式开学,42名学员怀揣理想汇聚于此。当时已在海丰陆安师范学校学习两年的颜汉章,毅然转至农讲所,全身心投入学习。不久后,他被委任为国民党海丰县党部执行委员会特派员,从此一边刻苦学习革命理论,一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 在农讲所学习期间,颜汉章聆听了彭湃等革命先驱的精彩讲授,每一堂课都如同一把钥匙,为他打开认识世界的新大门。因东江农运发展迅速,急需大量人才,原本半年的学习期限提前至6月结束。7月10日,颜汉章被分配到第七区(捷胜)农民协会负责宣传工作。在这里,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走街串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民宣传革命思想;组织文艺活动,通过歌谣、戏剧等形式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就在这段充满激情与奋斗的时光里,颜汉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将自己的命运与党的事业紧紧相连。 1925年10月,第二次东征取得胜利,颜汉章等四名共产党员肩负使命,以广东省农民协会特派员的身份奔赴揭阳县。他们深入乡村,走家串户,向农民宣传组织农会的意义。颜汉章深知,想要发动群众,就必须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他在田间地头、村口树下,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朴实的话语,描绘着农会给农民带来的美好未来;还将革命道理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教农民传唱。在他的努力下,农民们的热情被点燃,纷纷加入农会,组织农会小组。一个月后,中共揭阳县特别支部成立,颜汉章当选为支部书记,领导着十几名党员,为革命事业默默耕耘。 翌年一月,在颜汉章的不懈努力下,揭阳县第三区建立起全县第一个乡农会——霖田乡农民协会。这一消息如春风般迅速传遍全县,越来越多的乡村纷纷效仿,农民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在揭阳县各地建立起来。 到1926年夏,揭阳农运迎来高潮,会员人数多达五万,占全县人口的十二分之一。揭阳县农民协会成立时,颜汉章成为11名执委之一,他的工作愈发忙碌,但眼神中始终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然而,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地方右派势力的忌恨。他们拼凑出“新国民社”,与农会公然对抗,恶意污蔑农会为“农匪”,称农会会员是“一群暴徒”,其中尤以第三区洋稠岗村的“新国民社”最为嚣张。面对敌人的挑衅,颜汉章毫不退缩,亲自率领农会武装队伍前往洋稠岗村,严词斥责“新国民社”头子的恶劣行径。随着矛盾不断激化,红、白两派最终爆发武装冲突。3月下旬,颜汉章果断率领第三区各村农会武装围攻洋稠岗村,尽管反动头子闻风而逃,但农军没收了其家产,并全部分给群众,有力地打击了右派势力的嚣张气焰。 国民党揭阳县长丘君博得知此事后,颠倒黑白,急电汕头市,向潮梅警备司令部诬告“农匪暴动”,“围攻乡民,掳杀党员”。潮梅警备司令部代司令何辑伍信以为真,派出一营军队前往揭阳县第三区镇压,并下令缉拿颜汉章等人。颜汉章临危不惧,及时组织转移,但仍有十几个农民不幸被捕。 1927年4月,揭阳县国民党反动当局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破坏国共合作,疯狂“清党”,杀害革命干部,摧残农会组织。在这白色恐怖笼罩的黑暗时刻,颜汉章毫不畏惧,毅然留在第三区,带领农军顽强抗击反动军队的进攻。4月23日,他与卢笃茂等县、区领导人率领部分农军前往普宁县,与潮梅各县农军并肩作战,围攻普宁县城洪阳镇。经过10多天的激烈战斗,攻城农军撤至陆丰县新田,随后又随潮梅农工救党军北上。然而,救党军在途中遭遇挫折,颜汉章辗转绕道香港,寻找省委汇报情况,寻求新的斗争方向。 1927年4月13日,中共揭阳县委在渔湖区白宫村召开全县党代会,刚从香港返回的颜汉章出席会议,并在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会议深刻总结了“四·一五”政变的惨痛教训,明确了当前斗争的方针,决定广泛组织武装暴动,坚决反击敌人的残酷屠杀,同时提出了打倒土豪劣绅、没收地主土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等振奋人心的口号。此次会议后,颜汉章担任县委常委,尽管揭阳街头到处张贴着缉拿他的布告,但他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继续积极投身革命活动。他与卢笃茂等人前往第四区,召开地方干部会议,传达县党代会精神,成功建立起“揭阳县第四区苏维埃政府”;在二区炮台一带革命武装斗争受挫、领导人牺牲的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带领剩下的几十人武装队伍,在桑浦山、小北山等地开展游击活动,使这支革命力量得以保存。 1928年春,揭阳地区的革命斗争陷入最艰难的境地。国民党反动派派出一个团的兵力驻剿揭阳,疯狂镇压革命。2月,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张秉刚不幸被捕牺牲;4月上旬和中旬,县委组织部长林运盛、宣传部长陈卓然也先后遇难。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颜汉章没有丝毫退缩,他带领游击队驻扎在桑浦山麓郭畔埔,召开农代会,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并担任主席。他积极组织出版《红光》周刊,宣传抗征、抗粮、抗税的主张;通过截官船、打大户等方式,解决游击队的给养问题。不久后,为了汇报工作、寻求指示,颜汉章再次前往香港,随后被省委派往中共东江特委工作。 1929年1月,东江特委机关迁至丰顺县栋下西山南寮。颜汉章到任后,迅速投入工作,凭借出色的能力和敬业精神,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召开的东委扩大会议上,当选为东委委员。4月15日,东委执委会议决定成立宣委,颜汉章被指定为书记;5月,又调任东委秘书长;9月5日至9日,东委第二次会议决定派他担任巡视员,巡视东江各县。当时,东江特委工作环境异常艰苦,机关设在大山深处,几间简陋的草寮便是办公和居住的地方,生活条件极差,机构也不健全。10月底,中共广东省委常委聂荣臻到东江地区巡视,对工作和策略方针进行重新布置,并建议补选颜汉章为特委常委,负责组织工作。颜汉章在艰苦的环境中,毫无怨言,全身心投入工作,为东江地区的革命事业默默奉献。 1930年,东江地区革命斗争迎来全盛时期。5月1日,东江地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丰顺县八乡山滩下庄屋坪隆重举行,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红十一军正式成立,颜汉章被任命为红十一军政委。然而,党中央第二次“左”倾错误很快波及东江地区,革命斗争遭受挫折。遵照上级指示,东江特委将党、团、工会组织合并为“东江行动委员会”,颜汉章担任“行委”主席。在执行省委错误指示,计划发动惠潮梅总暴动的过程中,尽管颜汉章竭尽全力,但最终还是使苏区遭受了损失。1930年秋,东江行动委员会从八乡山转移至大南山。 1930年秋冬间,闽粤赣边特委在大南山苏区召开会议,对“左”倾错误进行批判,取消“行委会”,恢复党、团、工会组织机构。此后,颜汉章改任东江特委组织部长。 1931年夏,大南山苏区贯彻中央“左”倾“肃反”政策,开始大抓“AB团”和“社会民主党”。不幸的是,正在大南山苏区红军医院养病的颜汉章,被错误地当作“AB团”头子惨遭杀害,年仅29岁。 颜汉章的一生,短暂却光辉,他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全部献给了挚爱的革命事业,他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