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19-5-12 16:58 编辑
很多人会发现,以前学校里面分数数一数二的,不一定现在在同学里过得最好;当时班上的后进生,也并不一定就混得差。
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他飞得高不高,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他飞得远不远。真正拉开孩子间差距的,不是智商、成绩,而是从小养成的各种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儿童阶段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一个好习惯能成就孩子,一个坏习惯则能伤害孩子。
希望孩子们能在暑假养成这5个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1守时:让孩子成为靠谱的人。有句话说:守时的人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人一定很守时。因为守时就代表着自律,有责任心,会让人感觉靠谱、值得信赖,在团队合作和未来发展中更容易获得好机会。对孩子来说,守时代表着有管理时间的能力,有计划、有责任心地学习和生活。守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教养和修养。
2整理:培养秩序感和专注力。课桌干净、整齐的孩子往往成绩优异、性格开朗、做事专注有耐力。而经常丢三落四、拖拉懒散的孩子,基本都没有整理的好习惯。整理不但能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律能力,还在潜意识中整理内心的情绪垃圾。孩子会整理物品,才能梳理知识;规划好空间,才能规划好人生。
3阅读:终身受益的财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坚持阅读的孩子,学习成绩平均会高出10分以上,80%的高考状元爱好阅读。爱读书的孩子思想更丰富、成熟,不容易陷入偏见和固执中;爱读书的孩子人格独立,见解独到,不容易盲从。阅读不仅是一个好习惯,更是孩子洞察内心、感知生活的仪式感。
4运动:激发孩子的“体能自尊”。如果允许,可以让孩子从小坚持一种单项运动或团体运动。放学后不要急着让他埋头写作业,可以跳绳、打羽毛球、拍球等,尽情地活动、宣泄,不仅能释放压力,还有助于长高,预防近视等。
5做家务:培养自理能力和责任心。很多父母不想让孩子做家务,怕烫着、碰着、累着,也怕做不好,给自己添麻烦。“你只管学习,其他都不用管。”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可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但教不出好孩子,还特别容易让孩子丧失责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