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bl马诗快

浅谈甲子功夫的根源和门派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16: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双刀黄"敬进是笔者的亲大姑父,解放初期就担任过甲子人民公社首两届副镇长.主管渔业,在文革期间被误划入"右"派,在韶关的乐昌县蹲"牛棚".小平上台后.平反了一批老干部.1978年,"双刀黄"回甲子,在甲子人民公园内的广东东江纵队老干部联谊会办公室过离休干部的生活.1996年,"双刀黄"师派门徒参加在甲子镇举办的"国际武术交流大会".1920年,"双刀黄"师出生于甲子镇中街.1998年,"双刀黄"才到马克思的"红色世界"里报到.笔者当年在深圳经商,极少回故乡甲子,有一次,笔者回甲子探望大姑父"双刀黄".他高兴地说:"假如你在甲子,就派你上台代表我表演双刀.....",听甲子的老一辈人说,一个会轻功的人与"双刀黄"比试武功,最后就败在"双刀黄"的双刀下.民间传说,可信也可不信,象民间传说半径区范瑞爵师打完擂台赛后,靠双脚踩瓦片渡海逃回甲子.我们可以理解为瑞爵师的武功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脚踏瓦片渡海是有点夸大的说法.靠木板冲浪却有此功夫.古人学真功夫,下过苦功.今人忙于生活,千方百计地赚钱养家糊口,即使有名师指导,也只能学到师傅的一点皮毛的功夫.武术并不神秘.象民间功夫"铁砂掌"是可以自学成功的,用手拍打几十万次的"千层纸"垫,谁有恒心坚持苦练此功夫呢?

            习武,讲武德,贵在坚持,风雨无阻,有志者,事竞成.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当,峨眉和崆峒派为中华武术的四大门派.少林寺自北魏印度高僧达摩和尚一叶渡江到河南嵩山少林寺传道以来,达摩面壁九年,悟道终成正果.少林和尚长期念经打坐,对身体伤害很大,和尚就以练功来舒筋活络,模仿动物的格斗动作创立各种武功套路.学好武功,也为了防止盗匪和地痞流氓的抢劫,看家护院,一举两得.自从少林武僧救秦王李世民后,获得唐太宗李世民的恩赐.少林僧兵就成了朝廷预备役的民兵组织了.
       王朝更迭,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河南嵩山少林寺多次毁于战火,现在宏伟的少林寺庙多数是信徒门捐款重建的.尤其是清朝初期的火烧少林寺,传说中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参加反清复明的地下组织天地会,会员有时以少林寺为藏身之地,与清廷抗衡,清康熙帝一怒之下,就下令火烧少林寺,少林五位和尚逃出寺庙.后称少林五祖,五祖逃到福建莆田地区,重建了福建南少林寺.原来的福建南少林寺在清朝初期就被烧毁了.现在的福建南少林寺是重建的寺庙.历史上真的有南少林寺存在吗?为何清朝的典籍中一点都不介绍.难道是民间的传说?有关福建南少林寺的史料,民间也几乎不留踪迹.难道一场大火就把福建南少林寺烧得干干净净?南少林寺成为反清复明的基地吗?天地会的总舵主陈介南就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影视片中<<火少红莲寺>>的故事,就是以此为背景创作的.
         前几年,中央电视台的<<走遍中国>>专栏节目还专门派出工作组到福建考察南少寺被烧毁的真象.媒体人与考古学家一起,在莆田地区的地下挖出不少古寺庙的遗址,也有和尚练武功的石锁,箭头,磨药等器具,在莆田挖出一个大型的寺庙,也有很多和尚练功的工具,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福建南少林寺?清朝康熙初期,距今才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按照道理,民间应该保存过一些有关南少林寺的资料.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凡是"牛鬼蛇神"等封建迷信的东西,不烧掉就惹上官司,当事者被关进监狱,所以甲子的<<马姓族谱>>就在文革中丢失了,也许是族人偷偷地把它烧掉了.现在的<<马姓族谱>>是根据先祖墓碑上刻的文字重新谱写的.准确性方面当然比原族谱就差多了.在清朝那个封建王朝的年代,如果民间不上缴朝廷规定反清复明的有关资料,可能就会诛连九族,甘心情愿地冒杀头诛九族之罪,谁敢冒天下之大不讳?在福建历史档案馆中也很难找到有关南少林寺的资料,从此南少林在时空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从民间还是找到有关南少林寺存在的武功秘诀,也许当初最大的寺庙不是以南少林的牌匾命名吧.从官方资料官中得知,有几处有此类大型寺庙的名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好象明朝郑和(原名马三保,云南人,阿拉伯人后遗)七次下西洋,他最远到达非洲,开拓了明王朝对世界航海文明的贡献,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还早了几百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对世界航海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郑和七次下西洋,后来所有有关下西洋的航海资料都被朱棣皇帝下令烧毁了,也许是朱棣为了寻找被他赶跑的前朝皇帝吧.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16: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十三)  中篇小说[甲子英雄传]            第一章     生命起源         远古传说  (13)                                                               
                                                                          文/马诗快
(十八)                                                  刀棍拆招                拳法释疑

                 双刀飞舞杀日寇,甲子英雄志气豪.虎棍横挑敌阵地,拆招勇斗破敌刀   

                 铁拳凶猛擒拿手,倒坐莲花出怪招.海纳百川胸广阔,擂台比武起飞脚           

     瀛江大潮起,甲子英雄出,抗倭名将在,双刀如猛虎,倭寇扰我境,抢劫奸淫妇,大猷抗倭寇,棍起敌被俘.甲子所民众,崇尚勤练武.
       民风真彪悍,爱家护国土.六十壁石立,南海缀明珠,擎天响霹雳,巨石映榕树.甲秀书院觅,孔庙圣贤书.木棉花绽放,海边闻战鼓.
       待渡山前望,帝业盼光复,帝昺天涯路,身旁陆秀夫,肚饿知香味,鱼丸救君主,进食亭浩气,忠义流千古.元兵铁蹄急.亡命天涯路.
        翁揭竿起,血洒抛头颅.瀛江水寒澈,壮士终托孤,一去不复返,忠魂念故土.甲子英雄传,赞歌颂故土,千秋功业在,青山埋忠骨.

       抗击倭寇入侵东南沿海,明王朝在甲子设立甲子所,并在深圳大鹏湾畔的大鹏城设立大鹏所,深圳的别称鹏城因大鹏所而得名,甲子所与大鹏所具有同样的军事战略位置.军事重地,英雄豪杰云涌聚.刀光剑影风云起,血溅沙滩杀倭寇,英雄泪,浩气长存荐轩辕,保家卫国,剑出鞘,待渡山前祭忠魂,流芳百世后人仰,瀛江潮,澎湃翻腾,国人醒.
       俞大猷在广东和福建沿海抗击倭寇期间,福建南少林寺的武僧团也加入俞大猷军队,一起抗击倭寇.少林棍挑战东洋刀,棍起处,倭寇脑浆迸裂,血肉模糊,血流遍地.在民间的不少典籍中都有记载,南少林和尚月空大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率领南少林武僧团众弟子,持棍伫立,禅武合一,心静如水,匪首持弯刀砍来,月空大叫一声,身体腾空而起,一棍象泰山压顶一样,倭寇还在犹豫不决之时,月空大师一棍就让日寇下地狱了.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期,少林武僧挺身而出,放弃门户之武功不外传的寺规,训练士兵,把武功传授给少林俗家弟子.超度众生,保家护国.也许甲子的"十八虎桩棍"法与南少林武僧在抗击倭寇战争中传授给士兵,最后流入民间有一定的关系.

        据"双刀黄"的儿子说:双刀法源于陆丰的双坑村,再从源头上追根溯源,谁也说不清楚了,"双刀黄"敬进在世时,笔者出门在外经商,极少回故乡甲子,这一晃二十八年就过去了,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当年就应该询问这些武术的真正源头.1978年,"双刀黄"刚好平反回甲子,蹲了几年"牛棚".沉默寡言,耳朵有点聋,笔者没有询问他,他当然也不会主动讲解这些功夫的来源."大门搏"师从成名海师,其它的武功,师从何处?就不大清楚了
       甲子的民间武功失传变得越来越严重了.这些八十五岁以上的老拳师,多数人都到另一个世界了.多数武师的儿子都不愿意继承父亲的武功,因为习武太辛苦.即使儿子愿意学武功,也仅仅是学一点防身的搏击法.有些武功都被武师带进黄土了.中年人无法继承先辈的武学,年青人就更加没有机会学习前辈的武学了.有些热血又痴迷于习武的年青人就更加没有机会学到前辈的高深武学,出钱到武馆能学到真功夫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童年时,胞弟被强邻打得头破血流,仇人两兄弟还追上门打人,吓得先父把大门关闭了,笔者从此发誓学好武功,报仇雪恨.本来想跟甲子城内郑姓的亲戚学武,大姐是他的大儿媳,应该算有亲戚关系吧,每年甲子有人中暑,他用独门的医术医好很多甲子人,算甲子著名的医生了.他身材不高,自我介绍好棍法,平时在光明路的商业总公司看管仓库里的物资,童年时,笔者经常拜访郑某水师,他值班仓库的地址就在甲子旧车站上第一旅社侧对面.他的办公室很狭窄,墻上挂着一条长木棍.但笔者从来就没有机会看他表演过棍术.他也走了好几年了,武功仅传授给他的几个儿子,但他的儿子仅学了一点皮毛吧,"三脚虎"师在城内十字街上约一百米.他经营木炭的小店距离郑某水师的郑姓大祖屋有十多米远.七十年代的甲子人,平时没有什么娱乐节目,每家都有一套功夫茶具,潮汕一带热情待客的风俗习惯,烧木炭煮功夫茶,邀请三五知己,煮茶论天下,其乐融融.1976年,"三脚虎"师才到另一个世界里报到.六十年代出生的甲子人,经过他城内的小门店,应该认得他.因为他的左臂少了半节,传说中,因他奋不顾身地救战友,左手臂才被炸药炸断的.
       小舅子都无机会跟郑某水师学到武功,其他没有亲戚关系的人想拜师学武艺,更是难上加难了.俗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见当时的民间武功是不会随意传授给家族外面的人,传授给儿子而不传授给女儿,门户观念根生蒂固啊.也许别人工作忙,又不是退休干部,没有闲情雅致传授民间神秘的武功呢.郑某授水师也走了好几年了.愿他在天国继续行医,好人走好.

        韩信受跨下之辱,才发奋攻读兵书,胞弟被大姓家族的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笔者才发誓要报仇雪恨.也考虑到将来也许会到社会上闯荡江湖,经过父母亲的同意,有一天,笔者就跟家族的叔叔马某锐说起学武拜师之事,他跟笔者说:"你不需要找我,你的大姑父黄敬进是甲子中街,东宫.帆铺一带的南派武林代表,找他学武一定没有选错."马叔叔的身体长得很结实,肌肉发达,也许学过"三脚虎"师一派的武功,后来,他的大儿子也在某派出所担任所长,儿子师成父亲的武功.从身材和眼神的杀气可以判断出一个人是否是学武之人,一般武功高强的人,平时不会天天吹嘘他武功高强,也不会找别人比试武功.哪些经常吹嘘学过武功的人,喜欢动手与不会武功的人比试,经常会伤到别人,引起别人的怨恨,这一类属于缺乏武德的人.有武德者不会恃强凌弱,以武德威望主持邻里的各中生活纠纷,赢得邻里的尊敬.

      有一天,笔者委托先父请大姑妈到大街的家,大姑妈马某爱今年九十多岁了,她是"双刀黄"敬进的遗孀,还健在,如果不是去年不小心摔了一跤,她还经常跑到大街探望她的亲弟弟.先父曾经说过:大姑父是成名(刘)海师的徒弟,大姑父从来就没有说过他的师父,但"大门搏"的"倒坐莲花摘阴部"和"拖脚搏脚"的功夫,在甲子镇几乎家喻户晓,而且传说中还神乎其神,汕头擂台赛比武,以此两绝招荣获武术比赛的冠军.这跟范瑞爵脚踏瓦片渡海的传奇故事几乎相同,老一辈说:他俩也许是同门师兄弟.同是清末人.现在老一辈的甲子武林贤达多数都走了,想了解甲子武林老一辈贤达的真实故事,只能采访甲子武林精武会的会长林钟锦师傅了.上次元高区英歌舞的吴某良书记建议笔者去采访林会长,很可惜,这次回甲子是办理先父的后事,并没有心情采访林会长.

      先父与林会长是同龄人,童年时就听先父说到林会长的大名了.上一辈人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无法把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只能通过口传言授,所以孙子一辈都无法了解爷爷的英雄故事.儿子一辈,如果没有继承父亲的武功,对这些武林的轶事也不太清楚,在甲子的网友,欢迎大家有机会时补充甲子上一辈成名武林人物的轶事.笔者以小说的载体讲故事,肯定不少内容与历史事实不符,这不是纪实的报告文学作品,写作的目的,主要是表达对甲子武林贤达的尊敬和对祖母和双亲的感恩之情吧.

     有一次,大姑妈来到笔者的家,童年时,祖母还健在,黄某英看到大女儿光临,心里特别地高兴.双亲把笔者想学武的事请大姑妈转告给大姑父.第一次,大姑父看到笔者,过去从来就未见过他,1978年,因为他刚从错划成"右"派中平反过起,他过去曾经担任过甲子首两届的人民公社副镇长,1951年11月,广东大南山游击队解放了甲子镇.大姑父看到一个虎头虎脑的小侄儿站在他的面前,这是个从小就长得大力气,被别人欺负时就敢与人打架的不听话的小家伙.事实也果真如此,在七兄弟姐妹中,这个是最不好管教的倔强小孩,性格与先父老实守本份的个性完全相反,这是一个练武的"好材料".双刀黄"敬进就爽快地答应下来了.当晚,笔者高兴得睡不着觉了,因为事先向郑师傅学武的事,人家工作忙,并没有答应下来,虽然是亲戚,亲大姐是他的儿媳妇,笔者表示理解,并无怨恨.

      童年时,笔者就开始经历过练扎马习武的漫漫过程,酸甜苦辣,悲喜交欢,刚开始二十多天苦练扎马基本功,双脚痛得都不会走路了,一回想胞弟被仇人打得头破血流的耻辱情景,什么苦累都忍受过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16: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习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习武不扎马,头重脚轻唯有被挨打,万丈高楼平地起,马步不扎实的人,想一脚踢打对手,别人轻轻的一碰到他的脚,自己先摔个"狗吃屎"了.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个几年都不坚持习武的人,假如他吹嘘自己是个武功高强的人,很可能属于虚假宣传,一个苦练了几十年武功的人,基本套路是不会忘记的,如果三年以上从不习练武功的人,也许有一小部分套路忘记了.一个年过七十的老拳师,一般身体各功能自然会退化了,力气当然会减少了.但老拳师一般会采用借力发力的技巧,就象太极拳师用巧力令对方跌倒一样,局外人误以为太极拳仅适用于老人锻炼身体,舒筋活络.太极拳泰斗张三丰,自创太极拳,协助朱元章行军打仗,击败多路武林高手,消灭元兵,最后朱元章建立了大明王朝,从此才在湖北武当山大兴土木,兴建皇家神庙武当山,成为道家的著名道场,功勋得益于张三丰.张三丰从水滴石穿,以柔克刚中悟出太极拳的奥妙道理.一个皮球,假如你把它放在水缸上,你用大力击打它,水还是那样的水,皮球跳动了几下.假如你击皮球的力量越大,那么溅出的水花就越多.李小龙同样用一杯水来形容截拳道的哲学原理.假如你把一杯水倒进水杯里,它依然是一杯水.假如你把它倒在地下,水自然地溜走得无影无踪了."以无道胜有道,以无形胜有形."这就是李小龙创立截拳道的哲学原理.
       当双方在格斗时,以击倒对方为目的.并没有规定需要师傅教会的那几招才能击倒对方.在武术散打比赛中,双方都被要求带上手套,还规定哪些部位不能击打,这完全无法真正体现中国功夫的特点,截腿法,摔跤法和擒拿法其实是中国功夫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戴上手套的散打只能算是西洋拳击比赛了.真正的武术散打格斗比赛,只能在中国古代的擂台比武中才能完全体现出来.签定契约,双方生死各安天命.假如格斗是发生在战场上,就是你死我活的搏斗,并没有君子和小人之分.任何能战胜对方的暗器或阴招和怪招都允许在战场上使用.民间所说的所谓切磋武功,一般都难以成立,只有功夫大师才能做到切磋武艺,点到为止,因为两位功夫高手在比试武功时,速度是很快的,基本上双方都无法控制力量和速度.不全力打倒对方,有些绝招又不能使用出来,怎能证明哪一方为优胜方呢?以文会友能做到,文有第一,武没有第二,以武会友是一厢情愿的事.纸上谈兵和以擂台比武定胜负能成立,切磋武功是客套话,很难真正做到的.
        甲子功夫以几招定胜败.不雅观,更没有花拳绣腿之表演艺术性,在武侠小说中介绍的"昆仑十八剑","初唐瓦岗寨陈咬金的"天罡十八斧"的头三斧,一般无人能敌,第四斧起就是虎头蛇尾了.杨氏太极三十六式,简化太极也有十八式的,从一个侧面可以了解到这些民间功夫以实战为主,也以简练为重点,甲子的双大刀法,一样可以转化成双鞭打法,招法一样,道理相通.也可以相通咏春拳的双短刀打法和双铁尺和双铁叉打法.1996年,"双刀黄"敬进委托他的大徒弟,下街的马某洪师(今年八十岁)教下街春节表演队一些简易双刀法,春节期间作为甲子十八社东宫,下街和帆铺一带社区的春节联欢节目.其实,双大刀法的四面简易法可以转化为八面打法,八面打法又可以转化为十六面打法.能转化为三十六面打法的人,只见刀光不见人影了,滴水不露,一定是个平时注重练气的人.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16: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  中篇小说[甲子英雄传]            第一章     生命起源         远古传说  (13)                                                               
                                                                          文/马诗快
(十八)                                                  刀棍拆招                拳法释疑

                 双刀飞舞杀日寇,甲子英雄志气豪.虎棍横挑敌阵地,拆招勇斗破敌刀   

                 铁拳凶猛擒拿手,倒坐莲花出怪招.海纳百川胸广阔,擂台比武起飞脚           

     瀛江大潮起,甲子英雄出,抗倭名将在,双刀如猛虎,倭寇扰我境,抢劫奸淫妇,大猷抗倭寇,棍起敌被俘.甲子所民众,崇尚勤练武.
       民风真彪悍,爱家护国土.六十壁石立,南海缀明珠,擎天响霹雳,巨石映榕树.甲秀书院觅,孔庙圣贤书.木棉花绽放,海边闻战鼓.
       待渡山前望,帝业盼光复,帝昺天涯路,身旁陆秀夫,肚饿知香味,鱼丸救君主,进食亭浩气,忠义流千古.元兵铁蹄急.亡命天涯路.
        翁揭竿起,血洒抛头颅.瀛江水寒澈,壮士终托孤,一去不复返,忠魂念故土.甲子英雄传,赞歌颂故土,千秋功业在,青山埋忠骨.

       抗击倭寇入侵东南沿海,明王朝在甲子设立甲子所,并在深圳大鹏湾畔的大鹏城设立大鹏所,深圳的别称鹏城因大鹏所而得名,甲子所与大鹏所具有同样的军事战略位置.军事重地,英雄豪杰云涌聚.刀光剑影风云起,血溅沙滩杀倭寇,英雄泪,浩气长存荐轩辕,保家卫国,剑出鞘,待渡山前祭忠魂,流芳百世后人仰,瀛江潮,澎湃翻腾,国人醒.
       俞大猷在广东和福建沿海抗击倭寇期间,福建南少林寺的武僧团也加入俞大猷军队,一起抗击倭寇.少林棍挑战东洋刀,棍起处,倭寇脑浆迸裂,血肉模糊,血流遍地.在民间的不少典籍中都有记载,南少林和尚月空大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率领南少林武僧团众弟子,持棍伫立,禅武合一,心静如水,匪首持弯刀砍来,月空大叫一声,身体腾空而起,一棍象泰山压顶一样,倭寇还在犹豫不决之时,月空大师一棍就让日寇下地狱了.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期,少林武僧挺身而出,放弃门户之武功不外传的寺规,训练士兵,把武功传授给少林俗家弟子.超度众生,保家护国.也许甲子的"十八虎桩棍"法与南少林武僧在抗击倭寇战争中传授给士兵,最后流入民间有一定的关系.

        据"双刀黄"的儿子说:双刀法源于陆丰的双坑村,再从源头上追根溯源,谁也说不清楚了,"双刀黄"敬进在世时,笔者出门在外经商,极少回故乡甲子,这一晃二十八年就过去了,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当年就应该询问这些武术的真正源头.1978年,"双刀黄"刚好平反回甲子,蹲了几年"牛棚".沉默寡言,耳朵有点聋,笔者没有询问他,他当然也不会主动讲解这些功夫的来源."大门搏"师从成名海师,其它的武功,师从何处?就不大清楚了
       甲子的民间武功失传变得越来越严重了.这些八十五岁以上的老拳师,多数人都到另一个世界了.多数武师的儿子都不愿意继承父亲的武功,因为习武太辛苦.即使儿子愿意学武功,也仅仅是学一点防身的搏击法.有些武功都被武师带进黄土了.中年人无法继承先辈的武学,年青人就更加没有机会学习前辈的武学了.有些热血又痴迷于习武的年青人就更加没有机会学到前辈的高深武学,出钱到武馆能学到真功夫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童年时,胞弟被强邻打得头破血流,仇人两兄弟还追上门打人,吓得先父把大门关闭了,笔者从此发誓学好武功,报仇雪恨.本来想跟甲子城内郑姓的亲戚学武,大姐是他的大儿媳,应该算有亲戚关系吧,每年甲子有人中暑,他用独门的医术医好很多甲子人,算甲子著名的医生了.他身材不高,自我介绍好棍法,平时在光明路的商业总公司看管仓库里的物资,童年时,笔者经常拜访郑某水师,他值班仓库的地址就在甲子旧车站上第一旅社侧对面.他的办公室很狭窄,墻上挂着一条长木棍.但笔者从来就没有机会看他表演过棍术.他也走了好几年了,武功仅传授给他的几个儿子,但他的儿子仅学了一点皮毛吧,"三脚虎"师在城内十字街上约一百米.他经营木炭的小店距离郑某水师的郑姓大祖屋有十多米远.七十年代的甲子人,平时没有什么娱乐节目,每家都有一套功夫茶具,潮汕一带热情待客的风俗习惯,烧木炭煮功夫茶,邀请三五知己,煮茶论天下,其乐融融.1976年,"三脚虎"师才到另一个世界里报到.六十年代出生的甲子人,经过他城内的小门店,应该认得他.因为他的左臂少了半节,传说中,因他奋不顾身地救战友,左手臂才被炸药炸断的.
       小舅子都无机会跟郑某水师学到武功,其他没有亲戚关系的人想拜师学武艺,更是难上加难了.俗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见当时的民间武功是不会随意传授给家族外面的人,传授给儿子而不传授给女儿,门户观念根生蒂固啊.也许别人工作忙,又不是退休干部,没有闲情雅致传授民间神秘的武功呢.郑某授水师也走了好几年了.愿他在天国继续行医,好人走好.

        韩信受跨下之辱,才发奋攻读兵书,胞弟被大姓家族的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笔者才发誓要报仇雪恨.也考虑到将来也许会到社会上闯荡江湖,经过父母亲的同意,有一天,笔者就跟家族的叔叔马某锐说起学武拜师之事,他跟笔者说:"你不需要找我,你的大姑父黄敬进是甲子中街,东宫.帆铺一带的南派武林代表,找他学武一定没有选错."马叔叔的身体长得很结实,肌肉发达,也许学过"三脚虎"师一派的武功,后来,他的大儿子也在某派出所担任所长,儿子师成父亲的武功.从身材和眼神的杀气可以判断出一个人是否是学武之人,一般武功高强的人,平时不会天天吹嘘他武功高强,也不会找别人比试武功.哪些经常吹嘘学过武功的人,喜欢动手与不会武功的人比试,经常会伤到别人,引起别人的怨恨,这一类属于缺乏武德的人.有武德者不会恃强凌弱,以武德威望主持邻里的各中生活纠纷,赢得邻里的尊敬.

      有一天,笔者委托先父请大姑妈到大街的家,大姑妈马某爱今年九十多岁了,她是"双刀黄"敬进的遗孀,还健在,如果不是去年不小心摔了一跤,她还经常跑到大街探望她的亲弟弟.先父曾经说过:大姑父是成名(刘)海师的徒弟,大姑父从来就没有说过他的师父,但"大门搏"的"倒坐莲花摘阴部"和"拖脚搏脚"的功夫,在甲子镇几乎家喻户晓,而且传说中还神乎其神,汕头擂台赛比武,以此两绝招荣获武术比赛的冠军.这跟范瑞爵脚踏瓦片渡海的传奇故事几乎相同,老一辈说:他俩也许是同门师兄弟.同是清末人.现在老一辈的甲子武林贤达多数都走了,想了解甲子武林老一辈贤达的真实故事,只能采访甲子武林精武会的会长林钟锦师傅了.上次元高区英歌舞的吴某良书记建议笔者去采访林会长,很可惜,这次回甲子是办理先父的后事,并没有心情采访林会长.

      先父与林会长是同龄人,童年时就听先父说到林会长的大名了.上一辈人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无法把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只能通过口传言授,所以孙子一辈都无法了解爷爷的英雄故事.儿子一辈,如果没有继承父亲的武功,对这些武林的轶事也不太清楚,在甲子的网友,欢迎大家有机会时补充甲子上一辈成名武林人物的轶事.笔者以小说的载体讲故事,肯定不少内容与历史事实不符,这不是纪实的报告文学作品,写作的目的,主要是表达对甲子武林贤达的尊敬和对祖母和双亲的感恩之情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16: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次,大姑妈来到笔者的家,童年时,祖母还健在,黄某英看到大女儿光临,心里特别地高兴.双亲把笔者想学武的事请大姑妈转告给大姑父.第一次,大姑父看到笔者,过去从来就未见过他,1978年,因为他刚从错划成"右"派中平反过起,他过去曾经担任过甲子首两届的人民公社副镇长,1951年11月,广东大南山游击队解放了甲子镇.大姑父看到一个虎头虎脑的小侄儿站在他的面前,这是个从小就长得大力气,被别人欺负时就敢与人打架的不听话的小家伙.事实也果真如此,在七兄弟姐妹中,这个是最不好管教的倔强小孩,性格与先父老实守本份的个性完全相反,这是一个练武的"好材料".双刀黄"敬进就爽快地答应下来了.当晚,笔者高兴得睡不着觉了,因为事先向郑师傅学武的事,人家工作忙,并没有答应下来,虽然是亲戚,亲大姐是他的儿媳妇,笔者表示理解,并无怨恨.

      童年时,笔者就开始经历过练扎马习武的漫漫过程,酸甜苦辣,悲喜交欢,刚开始二十多天苦练扎马基本功,双脚痛得都不会走路了,一回想胞弟被仇人打得头破血流的耻辱情景,什么苦累都忍受过来了.....

      习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习武不扎马,头重脚轻唯有被挨打,万丈高楼平地起,马步不扎实的人,想一脚踢打对手,别人轻轻的一碰到他的脚,自己先摔个"狗吃屎"了.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个几年都不坚持习武的人,假如他吹嘘自己是个武功高强的人,很可能属于虚假宣传,一个苦练了几十年武功的人,基本套路是不会忘记的,如果三年以上从不习练武功的人,也许有一小部分套路忘记了.一个年过七十的老拳师,一般身体各功能自然会退化了,力气当然会减少了.但老拳师一般会采用借力发力的技巧,就象太极拳师用巧力令对方跌倒一样,局外人误以为太极拳仅适用于老人锻炼身体,舒筋活络.太极拳泰斗张三丰,自创太极拳,协助朱元章行军打仗,击败多路武林高手,消灭元兵,最后朱元章建立了大明王朝,从此才在湖北武当山大兴土木,兴建皇家神庙武当山,成为道家的著名道场,功勋得益于张三丰.张三丰从水滴石穿,以柔克刚中悟出太极拳的奥妙道理.一个皮球,假如你把它放在水缸上,你用大力击打它,水还是那样的水,皮球跳动了几下.假如你击皮球的力量越大,那么溅出的水花就越多.李小龙同样用一杯水来形容截拳道的哲学原理.假如你把一杯水倒进水杯里,它依然是一杯水.假如你把它倒在地下,水自然地溜走得无影无踪了."以无道胜有道,以无形胜有形."这就是李小龙创立截拳道的哲学原理.
       当双方在格斗时,以击倒对方为目的.并没有规定需要师傅教会的那几招才能击倒对方.在武术散打比赛中,双方都被要求带上手套,还规定哪些部位不能击打,这完全无法真正体现中国功夫的特点,截腿法,摔跤法和擒拿法其实是中国功夫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戴上手套的散打只能算是西洋拳击比赛了.真正的武术散打格斗比赛,只能在中国古代的擂台比武中才能完全体现出来.签定契约,双方生死各安天命.假如格斗是发生在战场上,就是你死我活的搏斗,并没有君子和小人之分.任何能战胜对方的暗器或阴招和怪招都允许在战场上使用.民间所说的所谓切磋武功,一般都难以成立,只有功夫大师才能做到切磋武艺,点到为止,因为两位功夫高手在比试武功时,速度是很快的,基本上双方都无法控制力量和速度.不全力打倒对方,有些绝招又不能使用出来,怎能证明哪一方为优胜方呢?以文会友能做到,文有第一,武没有第二,以武会友是一厢情愿的事.纸上谈兵和以擂台比武定胜负能成立,切磋武功是客套话,很难真正做到的.
        甲子功夫以几招定胜败.不雅观,更没有花拳绣腿之表演艺术性,在武侠小说中介绍的"昆仑十八剑","初唐瓦岗寨陈咬金的"天罡十八斧"的头三斧,一般无人能敌,第四斧起就是虎头蛇尾了.杨氏太极三十六式,简化太极也有十八式的,从一个侧面可以了解到这些民间功夫以实战为主,也以简练为重点,甲子的双大刀法,一样可以转化成双鞭打法,招法一样,道理相通.也可以相通咏春拳的双短刀打法和双铁尺和双铁叉打法.1996年,"双刀黄"敬进委托他的大徒弟,下街的马某洪师(今年八十岁)教下街春节表演队一些简易双刀法,春节期间作为甲子十八社东宫,下街和帆铺一带社区的春节联欢节目.其实,双大刀法的四面简易法可以转化为八面打法,八面打法又可以转化为十六面打法.能转化为三十六面打法的人,只见刀光不见人影了,滴水不露,一定是个平时注重练气的人.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16: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  中篇小说[甲子英雄传]            第一章     生命起源         远古传说  (14)                                                               
                                                                                                                                          
                                                                          文/马诗快
(十九)                                                  刀剑出鞘                龙争虎斗

                         刀光剑影闯龙潭,虎斗龙争见寒光,待渡山前寻旧梦,伶仃洋里跑声响.

                          拳打恶霸雪仇恨,棍扫强匪震四方.甲秀楼前盼待渡,进食亭里祈福安.



    少年被欺负,习武想强身.耻辱难忘却,复仇自然生.冤冤相报应,魔影藏心中,汗水流如注,刻苦练武功.

    岁月如流水,功夫日暂深, 仇人遭天谴,罪有应得人.放弃复仇梦,从此人轻松. 人生坎坷路,风光在顶峰.

     人生苦短暂,去日逝匆匆,平等待万物.谦卑心从容.以和为贵好,结恨少友朋.风雨过后日,天边现彩虹.

        某网友说:"常言道,练功夫是强身健体,我怎么看着,马先生是为了复仇,而且指出的甲子的功夫都是练了是为了去表明自已 ...."
           练功的动因.在你童年的时候,假如你的亲兄弟姐妹被大姓的家族打得头破血流,你老实守本分的父亲看儿子被人打,仇人两兄弟还追上门来,你父亲怕得还关上大门,你的感受如何?这事发生在七十年代初的甲子大街,不是笔者杜撰出来的故事,这就是人生的最大耻辱.
     七十年代初,你几岁?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没有感觉到什么是耻辱的?
     有空时也请你写一下你的感受?你不想通过习武复仇?或者让这一幕奇耻大辱永远埋藏在你的心理,让这耻辱的印符永远陪伴你的终生.
     打人的恶邻者一家已经得到上天的谴责了,儿女一死一疯一吃"白粉",再无种传宗接代,文中已经介绍过了.不需要笔者复仇.
     练功是为了强身壮体,没有错.
     文中写的复仇本意是练功那么辛苦.很多没有感受到耻辱的人,几十年来,多数人都无法坚持练功.这里从一个侧面说明,从小受过耻辱的经历,复仇是坚持练功的最大动力.
        习武的目的不是为了打架.离开七十年代初那样的社会背景,现在的年青人是无法感受到父辈想多生几个儿子也是为了防止不受大姓家族人的欺负.

     甲子棍法浅释:"十八虎桩棍"的破招,棍有两种握法.双头棍以双手握棍中间为主,以棍棒对棍棒的格斗法为例,双手紧握棍棒中间的优点:当对方以泰山压顶之势打我方时,我方朝来棍的方向从棍的侧面由左方向里压,就可以化解来棍的力度,如果我方用棍阻挡来棍,右手握棍把对方来棍从里向外横挡,顺势双手握棍一头.我方把棍从下向上斜扫,呼呼风响,力敌万钧.平时训练时就能感觉到有秋风扫落叶的威力.这种双头棍的打法,是虎桩棍中威力最大的招式,从下向上,威力无比,令对方防不胜防.虎桩棍以双手握棍尾为主,在中间演练的过程中,也有双手握棍中间的手法,用棍拦截对方来棍或用棍向下压住对方的来棍,用棍双手侧竖立棍,竖挡住对方的来棍,这些都是用双手握住棍中间的手法..虎桩棍法在多数情况下,以双手握住棍的下半节为主,从下向上划半弧,主要专打对方的手腕,打得对方手痛难忍,对方就会放弃棍棒.或着顺着对方来棍左右顺滑,专门打对方的手腕,令对方手痛就放弃棍棒了.虎桩棍法与拳法一样,也有拦截来棍的招法,棍就是人体两手臂的顺势沿长,在枪棍法中,我方向左边移动半步,双手下半节拦截对方的来棍,棍的另一头顺势打击对方.在拦截对方来棍的同时并顺势打击对方,这是棍棒的截棍法.

    " 十八虎桩棍"的力点集中在棍的另一头,如果习武者经常演练虎桩棍,只要棍中间有裂痕,有可能在演练过程中会把木棍折断.在<<浅谈甲子功夫的根源和门派>>中,笔者曾经介绍过.1985年,在广东省警校读书的甲子半径人俞某绣,外号俞大帅.他来广商探望笔者,听说俞大帅的棍法不错,年青人血气方刚,大家都要求俞大帅当场表演棍法,盛情难辞,大帅上场就表演了一套甲子棍法,双头棍前后横扫,果然是好棍法.但他不是表演"十八虎桩棍"法.是俞大猷传下来的棍法吗?或者是范瑞爵师流传下来的棍法吗?笔者事后问过俞大帅.大帅说:"是我的父请教我的.我的父亲小时候也被人家欺负,父亲向邻近农村的某位武师学习的."可见,甲子的棍种类也不少,只不过是大家不清楚吧,民间武功外表上很神秘,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在公开场合演练武功,更不愿意传授给有志的青年,为了生活,终日忙于养家糊口,假如长期不演练武术,就有可能把武术的基本套路忘记了.其实,民间武功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武师越不想在公开场合表演,大家猜测他的武功就越强吧,所以甲子的民间武功失传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了.

      俞大帅表演棍法完毕,几个甲子的广商校友又催笔者也上来表演棍法,当年十九岁,正是风华正茂时,表演"十八虎桩棍",举起木棍,一出力,"啪的一声",木棍折断成两节,同学们吓得目瞪口呆,笔者拿起断木棍,细心一检查,原来这条棍子是用锄头木棍加工而成的,棍的其中一节有个小裂痕,笔者长期演练,裂痕慢慢就变大了.加上俞大帅先演练棍法,结果笔者上场表演,一用力,木棍碰巧就断成两节了.笔者只能向在场的几位甲子校友解释清楚,不是笔者的武功厉害,而是木棍本身有裂痕,在碰巧的情况下才断成两节.大家听后啧啧称奇,觉得不可思议.二十多年过去了,有一次,笔者与俞大帅通电话,问他是否记得此事,俞大帅也许觉得有印象吧.如果这一棍打在敌人的头上,也许会把敌人的头打破了.现代的运动科学仪器,完全有能力测算出拳师每一拳脚打出来的力度.武术有时候是不可思议的,人体的潜能在一定的情况下会爆发出来,也许是难以测算的.

      1983年和1984年,两位考上广东警校的甲子中学俞某绣和李某龙同学,他俩在警校武术散打比赛中荣获优等奖,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甲子的民间武功不是靠吹牛吹出来的.省警校,藏龙卧虎,多数学员来自全省各地,从小习武,并且是祖传的武功为多,能在散打比赛中击败众多学员,荣获优异成绩,实在不容易啊.全靠他俩从小习练甲子武功.这两位同学毕业后都分配在省公安厅工作,李某龙,甲子芒湖人,从小练"三角桩"内家拳,是个武痴,毕业后分配到省公安厅刑警大队工作,在一线抓穷凶极恶的歹徒,假如没有过硬的武功是不可能进入省刑警大队的,后来.他成为海关某部门的处长,与笔者同班同年参加高考,并且被院校录取.他的名字在<<甲子中学校友名人录>>中有记载.俞大帅被安排在省公安厅治安大队工作.另外一个考上省警校的张某正同学.1988年被安排在深圳南山区后海派出所工作,任指导员,甲子东湖区人,1988年,我俩还在深圳"君子"家中合影留念,这些同学都是从小习练甲子民间功夫,在广东省警校武术散打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甲子中学的同学.

       武功的概念.武术就是一门散打格斗的综合艺术.它包含人体的生物学,人体的气的运行,人体的各关节和穴位的关系.物理学中的力的方向,力的技巧和力的运动,武术招术的变化,招法与步法的关系,格斗时双方的心理变化过程,武术与禅宗的关系等综合艺术.武术的最高境界是禅武合一,无为无我,心静如水,波浪不惊,在生死的一瞬间也能把武术与禅宗结合在一起,拳随步走,招随意念,碰到强大的对手时后发制人,见招拆招,一招击败对手,以无法胜有法,以无招胜有招,这就是武术的最高境界---禅武合一,一般只有在寺庙中修禅的和尚,道士和尼姑才能修成此道.一般红尘中的武术家很难做到禅武合一,剑随身走的武术境界.
       禅武合一的境界就好象格律诗一样,由多种要素所组成,缺乏一种要素,就无法构成一首好的格律诗.古人在总结历朝历代的诗人所创作的诗词作品时,规定一首好的格律诗词由诗词的意境,平仄,对仗,押韵和格体等要素组成.诗词与武术一样,也是诗词学家在总结前人诗词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宋人创作了<<平水韵106部>>.把相同韵母的字列在同一个韵部内,要求每首格律诗必须有两句以上的对仗,宋词的对仗稍为宽松些,但必须按照古人创作的各种词牌名的平仄和字数填写.宋词由长短句构成,西江月的上下阕首两句必须对仗,而沁园春等词牌名可对仗也可以选择不对仗,但对仗的诗词工整.流畅,琅琅上口,更加考究诗词创作者的艺术功力,令读者欣赏诗词时觉得津津有味.有古韵音乐的律动美,象高山流水,子其遇知音,伯乐遇良马,壮士遇知己,有死而无憾的感觉.
       因为语言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宋代人规定的<<平水韵106部>>对现代人来说是古韵,但相对于<<离骚>>和<<楚辞>>来说又变成今韵了.例如:an和ang在<<中华新韵>>中是属于不同一个韵部,但在古代的诗词中,古人又列入同一个韵部来运用,在宋词中也有利用相邻韵部的情况.填古诗词,当然以<<平水韵106部>>为标准,它和<<中华新韵>>双轨制并行,通古博今,有些诗词是否同韵是在诗词专家的争议中发展的,并没有一个固定统一的模式,现代人生活在当代的语言环境里,脱离了古代的语言环境,如果想较真.现代诗人也不敢标榜他的诗词就是百分之一百的古体诗词.诗词以两个字为一组,不能连续四个字都是平音,犯"平弧"的毛病,也不能连续四个字为仄音,每句开头第一,三,五字可为平音或仄音,即取中音,这就为诗词创作者开辟了一条广阔的诗路,抑扬顿措,高山流水,使诗词有了音乐之美,只要这首诗词的意境悠扬,令读者有无限的遐想,言情达意,引起共鸣,即使这首诗词有某一句不押韵,那么我们就不能完全否定这是一首好诗词,个别不押韵或者由于作者时间仓促等原因,采用相邻韵的手法,这在宋词中是习以为常的用法.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16: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的最高境界是诗意悠扬,令人遐想.武术的最高境界是禅武合一,以无道胜有道,以无形胜有形.从这一点来比较,诗词规定的圈圈套套太多了,清朝的八股文就严重禁锢了诗人的形象力和创造力,希望诗词界将来能打破禁锢,诗词与禅武一样,意境悠悠,天然自成.

                                                          飞鹅岭比武                    麒麟山斗法

                               "瀛江人字水分流,待渡山前停客舟,海角金狮弄日月,飞鹅横岭渡春秋."

         这是一首古瀛江八景之诗,只记得上半阕,下半阕不管如何都忘记了.不知出于何人所作?童年时,此诗由甲子城内郑某水的老父亲所赠与,他生于清末,和笔者的祖母年龄差不多,写得一手好书法,春节时 ,他在大街为邻里写春联.难得一见的古瀛江八景的诗词,高中时,东湖区人许某胜也为此诗写了一幅书法,赠与笔者,很可惜,三十年后,这幅书法作品也丢失了.他是笔者高中时的同班同学,现任汕尾市法院的副院长 .也是传说中甲子中学最"牛" 高考文科班的人物之一.甲子东湖以"盛产"富翁和官员闻名,,甲子旧十八社,各社都有各社的风云人物.例如:甲子元高英歌舞,荣获2011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此社区包括元高,高地,大街,旧火车站附近.代表人物成名海师,原深圳金田公司黄某清和大街的深圳瑞和公司李某平等.城内西北区以刘毓蟠和"三脚虎"刘仕忠师等为代表,下街,东宫,帆铺,旧关,新关,芒湖等社区以"双刀黄"敬进和他的侄子黄某烈(广州卫生局的局长)等为代表,半径以范瑞爵师等为代表.甲子首任首富翁某和现任首富龚某都是东湖区人.
.....

     飞鹅横岭度春秋,飞鹅岭成为古甲子八景之一.明朝在甲子设立甲子所,它成为与深圳大鹏所齐名的抗击倭寇的前沿阵地,"甲子鱼丸"成为天下第一鱼丸,因南宋宋帝昺品尝鱼丸,郑复翁救驾有功而闻名天下,过去的广州<<羊城晚报>>也报道过甲子鱼丸香甜滑酥粹爽口的特点.甲子的鱼丸,潮汕的牛肉丸成了粤东闻名的美食之一.吸引者来自五湖四海的侠客到甲子品尝一碗甲子鱼丸.离开家乡二十八年,笔者最爱吃的就是一碗甲子鱼丸---日思夜寐啊,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清,鱼是故乡爽,鱼米之乡,人杰地灵.
          天下武林人在甲子的飞鹅岭举行一场武术比赛大会,"三角桩"内家拳门派挑战"大门搏"南拳门派.在麒麟山举办"颠搏(音译方言)挑战锤搏(音译方言)的武术比赛,天下各门各派聚甲子两处名胜古迹,你一拳来我一脚,你出拳来我擒拿,你起高脚我用扫躺腿,我指东来专打西,我虚晃一手打下方,等你接手速改为打下部,虎桩棍来,就用右手握大刀接挡来棍,左手握刀专门打对方手腕,龙争虎斗,刀光剑影,腾挪移步,兜圈卸敌力气.空手夺敌匕首,用手擒住对手握匕首的手腕,另一手也擒住对方的手腕,双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扭动对方的手臂,令对方骨折扭伤,手臂疼痛难忍放弃兵器,这也是空手夺白刃和徒手抢棍的擒拿法.
       甲子功夫,高深莫测.沿海要塞,军事重地.武林侠客,云聚瀛江,抗倭名将,大猷流芳,传授棍法,源远流长.英豪辈出,人杰地灵,甲子英雄,抗元名将.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16: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  中篇小说[甲子英雄传]            第一章     生命起源         远古传说  (14)                                                               
                                                                                                                                          
                                                                               文/马诗快
(二十)                                                            范瑞爵打擂                成名海夺冠

                                         拳如猛虎欲争锋,半径先贤武竞雄,甲秀瑞爵夺桂冠,擂台武技盖粤东.

                                         莲花倒坐摘阴部,拖脚搏手成名人.潮起瀛江海水涌,脚踢猛虎擂台翁.

                   甲秀有八景,瀛江出英雄.海岬弄日月,金狮舞东风.海防国命脉,抗倭保国人.尚武传承地,复翁救驾功,

                  帝昺逃亡梦,秀夫作随从.国运难逆转,天理欲变更.改朝换代日,为何行匆匆?民本应牢记,强国射弯弓.

                  瀛江潮汹涌,血染遍山红.前赴后继事,可歌可泣声.打擂英雄色,瑞爵登高峰.汕头擂台赛,刘海欲争锋.


       常言道:一方山水养活一方人,海防的军事要地,当然出英雄豪杰,宋帝昺和宰相陆秀夫逃命到陆丰市甲子镇,在待渡山前等待木船渡过瀛江,逃避元兵的追杀.写下了一段传奇的故事,甲子渔民郑复翁,出于民族大义,甘愿冒战死沙场,率领甲子人民揭竿而起,在珠江口的伶仃洋,配合文天祥的宋兵,与元兵进行海战,终因寡不敌众,战死海疆."伶仃洋里叹伶仃.....你是那样孤独无助:你是那样悲壮如山:你是那样可歌可泣:你是那样浩气长存,与日月齐辉.后人会沿着先辈们走过的血路,为了民族的尊严,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明天,慷慨悲歌,共赴国难.南昌起义失败后,周恩来在聂荣臻和叶挺的护送下,经过甲子港,最后在金厢港为登陆点吗?聂荣臻元帅的回忆录中写明:周恩来是在甲子港乘木船到香港养病的.史料谁对谁错?有待后人考证.国家的不少将帅曾经在甲子的"红楼",(现甲子镇粮管所的桃李园内)居住过.那是周恩来率领东征的南昌起义部队,退守海陆丰,与澎湃率领的海陆丰农民起义部队汇合在一起,血染潮汕,经过甲子镇,留下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现在甲子的"红楼"已经被房地产开发商开发为甲子大型商品房,希望将来能恢复旧址,追忆先烈的足迹,踏着先烈的血迹,不忘国耻,振兴中华,龙腾日,瀛江春潮起,四海清平.

       瀛江,你是位英雄的母亲,孕育着千千万万英雄的瀛江儿女.为民族的独立而奋斗.那彪悍的民风,尚武的精神,侠义的心肠,令四方英豪闻风而至,武林侠客传授各门派的中华武功,抛去门户之见,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对于外来的入侵者,组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让侵略者死无葬身之地.英雄豪杰出江湖,闯荡世界背刀剑,刀剑出鞘寒光闪,人头落地倭寇丧.热血满腔勤练武,苦练武功保国家.重出江湖威名震,胆战心惊敌魂散.传承先贤忠义勇,为人处事礼让谦.擂台比武舍生死,大义凛然慨而慷.此去打擂为大义,生死一悬抛九宵.梁山后代才辈出,翻江倒海出瀛江.

       在冷兵器年代,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位武功高强的将军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利,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勇冠三军,力能拔山,气盖山兮力盖世,西楚霸王项羽,因有勇无谋,不听范增之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由此而来.当断不断,犹豫不决,犹柔寡断.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放走沛公,骄兵必败,四面楚歌,最终自刎于乌江,败于刘邦之手.楚汉相争,刘邦由弱变强,善用张良,萧何和韩信等名将的良策.这是为帅用兵,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自外的经典之作.

     <<隋唐英雄传>>的隋唐第一条好汉李元霸,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四弟,元霸因一场高烧过后,变成一个近乎白痴,残暴冷血,力大无穷的人,双锤有八百斤重,假如双锤真的有八百斤重,也会把战马压死的.古代的重量计算方法与现代的计量方法不同.,李元霸为大唐王朝的建立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杀敌无数,最后想与天空的雷电决斗,终于被雷电霹死于山上.小说演义说李元霸的双锤重八百斤,确实有点夸张的写法.无非小说家想说明:一个天下无敌的将军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利,果真如此吗?那几十万士兵是吃素的吗?利用车轮人海战术也会把这位天下无敌的李元霸压死啊.在<<岳飞全传>>中,描写岳飞的儿子岳云和其他三位把双锤作为武器的将军,八锤大闹诛仙阵的故事,最后岳飞和岳云被奸臣秦桧所害,十三道莫斯有的金牌要求岳飞班师回朝.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吗?这是一个抗金民族英雄岳飞为维护封建王朝的圣旨而被奸臣害死于风坡亭的悲剧.

     国家为了选拔文武人才,文能安邦,武能治国.选拔天下的贤才,为封建帝王所利用,武将战死疆场,保国安民.抗击异族,边疆太平.马裹尸还,青山处处埋忠骨,绿水青山招魂归,死的是平民老百姓,从战争中获得的胜利果实是皇亲国戚的歌舞笙平及糜烂荒淫的帝王生活.选拔文武状元从隋朝开始.隋唐第七条好汉罗艺的儿子,少年英雄罗成就成为隋朝的第一届武状元.武状元并不一定是天下第一条好汉,因为有些武功高强的侠客并不一定参加武状元的选拔赛,他们淡薄仕途,淡薄名利,隐于山林间,宁静而致远.摆脱滚滚红尘的喧嚣.当国家受到外敌入侵时才摒弃世俗的成见和门规的界律,冒死为国杀敌.从隋唐开始选拔文武状元的科举制度,为以后的历朝历代的封建帝皇所沿用.也为贫寒的下层百姓提供了一个从小习文练武,报效国家的机会.文状元考诗书经礼等圣贤的文章.分为状元,探花,榜眼,进士,举人等级别.武状元以考举重力量,兵器,骑射,以擂台比武定胜负为主,生死各安天命,也有点到为止的规定,后来,有些朝代还加入考谋略等项目."为战者.上战伐谋,其次伐交,再次攻城,攻城者,下之下者也"

         擂台比武定胜负,选拔武状元的科举制度,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历代战争的发展,也为中华武术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几千年的冷兵器时代.中华武术在明清时代就进入武术的巅峰状态了.

    生命诚可贵,尊严价更高,若为荣辱处,两者皆可抛.古代武林侠客,为了尊严,也为了争夺武林第一的荣誉.不惜参加擂台比赛.也许把生命都赔上了.假如按照今人的观点来分析,这值得吗?为了争夺武林第一,与各门各派的人比试武功.常言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长年累月地到处与武林高手比试武功,不是伤痕累累,就是与武林人士结怨太深,假如打伤别人,必然引起对方的怨恨或者暗地里报复.有人说:商人是最会计算的一群人.精打细算,计算投入与产出之比率.如果投入太大,结果产出少,一般的商人是会放弃此笔交易活动的.其实,人说商人是精灵的一族,商人只不过是实用主义的拥护者吧.为了争霸武林第一的虚荣名号,而献出个人的宝贵生命,用商人的眼光来判断,确实有点不值得啊.擂台比武,本来就很难做到点到为止,切磋武功只不过是表面的托词吧.假如不以全力相搏,使出本门的绝招,怎么能分出胜败呢?国人是最爱面子荣誉的一族.为了荣耀,也为了洗清耻辱,甘愿冒死一搏,为荣誉而战,拳头刀棍是不长眼睛的.擂台比武,绝不是武术表演,不会伤害到个人的生命危险.更不会象拍电影一样,双方对打的每一个招术都是导演预先设计好的,而且通过多次训练才确定下来的镜头,再通过高科技仪器的编辑裁剪才确立下来的镜头.武打镜头,飞檐走壁,神乎其神,令观众进入一种梦幻的电影世界的场景.一个武林高手,冲入敌阵,杀入千军万马,如探囊取物,独孤求败,难逢对手.现实的武林高手,散打格斗,擂台比武,必有一伤,甚至于命丧擂台上.

      假如是为了民族尊严而比武打擂台,舍生忘死,九死一生,挑战侵略者摆下的擂台.台下的观众会为你助威呐喊.喝彩鼓掌,为民族尊严而战,死得其所,死有重于泰上,轻于鸿毛之别.把强盗打得跪得求饶,扬我中华武功的精髓,把侵略者拒于国门之外,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百年旧中国,国大而国力弱,象一盘散沙,国民互相挖墙角,对内窝里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才给外族起个耻辱的"支那人"和东亚病夫"的外号,国民受尽耻辱和挨打.活得象一条狗都不如.任日寇宰杀.忍让是有"红线"的.过去的封建礼教,教育国民,"别人当众打你左脸,你也把右脸伸给对方打."忍一时海阔天空.退一步礼让和气.对国人可以有分寸的忍让,对敌人却必须奋力一击,拼死一搏,人才能活得有尊严,才会赢得对手的尊重.百年耻辱史,让当代的中国人学会了很多:树易静而风吹之.弱国没有外交,强权就是公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发展才是硬道理.用"阿Q"自我麻痹和自吹嘘的精神来安慰自己,无法赢得敌人的尊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但要有"王道",还必须靠"霸道"的硬实力来支撑.假如综合国力强大,不在嘴巴上光说抗议,敌人也会尊重你,不敢选择自取灭亡之路.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16: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甲子俗语:西北虎(脚数,方言音译),半径梁山,山仔头割脚.双刀砍日寇.戏说的就是甲子武林的四位前辈"三脚虎"刘仕忠师傅,半径范瑞爵师傅,"山仔头娘"成名(刘)海师傅和中街黄敬进师傅.甲子老一辈说:同出生在清末,瑞爵师和刘海师有可能是同门师兄弟,现在不清楚瑞爵学的功夫是否有"大门搏".之类的武功,如果武功相同,就可以确认师承同一师父."双刀黄"的儿子说:"我的父亲学习成名海师的大门搏."这样就可以确认为师徒关系了,所以需要知情的半径瑞爵师的后人才能确认瑞爵师与成名海师是否是同门关系.这两位甲子的武林先贤都在外地打擂台比武而闻名粤东.也证实了甲子所的武功实战性强,在明朝抗倭战争中,来自全国的不少武林高手把武功传授给甲子人民,并在甲子民间开花结果.海防重地,防海盗袭击抢劫,甲子民间从来就有尚武的精神,这四位武林前辈把甲子的武功发扬光大,"三脚虎"师和"双刀黄"师同时参加广东东江纵队的游击队,在与日寇作战中把甲子武功发挥到淋漓尽致,"车手"擒敌寇,双刀砍日匪.

        在甲子武功中,"倒坐莲花摘阴部"(方言有点不文雅,这里才改为阴部),"拖脚搏手"和"车手"是在甲子镇流行最广的武术词语之一.可谓在甲子镇家喻户晓,在上辈就流传这几个词语了.假如想检验成名海师的"大门搏"传人,几十年后是否坚持练功,就检验他是否能做"倒坐莲花"这个招式.想学会这一招,必须从少年开始练武,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在甲子的民间拳法中,基本上都有起腿的招法,也有假装摔倒的招法,在与对方格斗时,一定要警惕对方假装摔倒,诱敌深入,然后连续起双飞脚,踢中对方.在"大门搏","颠搏"和"锤搏"都有此招法.在"三角桩"中也有下扑闪避,诱敌深入,突然有个"双龙抢珠",双指直捣对方的双眼睛,这些算武术中的追命招法了,习武者一般都不建议用此阴招,在影视剧中,也较少使用双手指直插对方双眼睛的招法了.当一个人被对方左手反扭擒住手臂时,敌人用右手臂猛力压紧我方的脖子,也容易使我方窒息而亡,这些阴招法武术散打的破招,并没有规定需要利用那一招法破解,总而言之,能打得对方手痛,忍耐不住放手或者放弃兵器的就是好招法.双刀对抗棍法的破招法,也一样以打击对方手腕,令对方忍耐不住,放弃枪棍为首要条件,然后才击打对方的身体.从"十八虎桩棍"法的基本套路来分析,棍法中也有截棍.简便的防守就是双手握棍中间,利用双头棍法拦截来棍,这种棍的握法灵活性较好,凶猛性却有点不足,虎桩棍的第三桩棍法,是最简便的棍法了,竖挡来棍,利用棍上头压住来棍,化解来棍的方向,然后双手上滑到棍的上头,双手紧握棍的尾部,棍的另一头按照四十五度角度从下向上斜扫,棍随风声,威力无比,可能会把对方的棍扫飞.需要赞美此棍法的原创者,此双头棍招法列入虎桩棍中最凶猛的招法之一.

           "倒坐莲花"招式,从少年开始训练,少年人的骨胳柔软性较好,成年人开始练此招,难度较大,骨胳的柔软性差,一般就很难双脚由外向内坐下来了."倒坐莲花"与我们平常跪地和汉式跪坐的姿势是完全不一样的."倒坐莲花"者,双脚从外向内跪下,脚的膝盖头着地,双脚板内侧也着地,双手握拳抱腰,然后利用双手同时向外一斜扫的外力,同时双脚板内侧一用力,人自然就能自动地弹跳起来,然后左脚起飞腿一踢,顺势用左掌插向对方.然后又连续起右腿,顺势用右掌插向对方.当对方误判我方倒地时,突然我方迅猛地来个双飞腿和双插掌,令对方惊魂未定,中招被擒了.假如碰到这种突发的情况,对方必须后退半步,避开来腿的冲力,否则中招无疑了.在"三角桩"中的连续双手掌背平向下,掌与肩平,用左右弓步.,配合双掌的冲力,连续击中对方.这种连续上下冲掌的优点分解如下:当左上掌挡开对方来拳时.右下掌就在左上掌的下方象游蛇一样连续击打.包含拦截拳的打法.这就是"三角桩"内家拳法连截带打,避实击虚的特点.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16: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  中篇小说[甲子英雄传]            第一章     生命起源         远古传说  (16)                                                               
                                                                                                                                          
                                                                               文/马诗快
(二十)                                      范瑞爵打擂                成名海夺冠(5)

         擂台比武,生死各安天命.,两败俱伤,但怨恨无法消除.在小说<<杨家将>>中,杨七郎上擂台比武,打死了奸臣潘仁美的儿子.虽然上台打擂事先签了生死各安天命的契约.但两家还是结下仇恨的种子.杨继业中了辽军的埋伏包围圈,杨七郎杀出重围,向潘仁美求救兵,奸臣不但不拔救兵相助,还把杨七郎绑在柱上,乱箭穿心射死,杨继业最后兵败,宁死不屈,撞死在李陵碑上,成为千古忠烈悲壮的英雄故事.清末天津市精武门霍元甲,凭威名同意与俄国的大力士在擂台上比武,还没有正式上擂台比武,霍元甲就把俄国大力士吓跑了.成为武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范.日寇想用武力占领中国.首先必须摆设擂台,在擂台上打败所有中国的武林人士,日寇在天津公开摆设擂台,狂妄之极,嚣张霸道,写出拳打东亚病夫,脚踢支那愚民的对联,污辱我华夏武林人士,为了民族尊严,霍元甲才上擂台与日寇比武.我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深藏不露,海纳百川,兼融并畜,霍元甲以无门无派自创的迷踪拳打败日寇的东瀛武术,为国人争了口气,最后,霍元甲却倒在日寇所暗下的毒药中,为国捐躯,民族英雄气节在,浩气长存.天津的霍元甲和广东佛山的黄飞鸿,都是清末人,历史上确有其人,有他俩的遗像为证,而不是小说里的虚幻演说.

       五枚师太的女弟子咏春,自创一种适合女子学习的咏春拳,近身格斗,防守严密.咏春寸拳,威力无比.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就是拜咏春大师叶问为师,叶问从佛山移居香港后,收李小龙之父梨园弟子李海泉所托,才接受李小龙为徒弟.李小龙少年时期争强好斗,仇家不少,因出生在美国,才到美国读书避难,在与各国武林高手格斗中,吸取了世界各武术门派的精华,以咏春拳为基础,才创立威震世界武林的截拳道.咏春拳近身格斗,防守严密,出拳快速,收放自如,甲子功夫也与咏春拳有一定的关系.
        武功是苦练出来大,也是从实践中打出来的,而不是靠吹牛吹出来的.如果徒弟不长期苦练,个人武功与名师的关系不大."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和"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些人喜欢用名拳师的徒弟来卖弄玄虚,其实武功并不神秘,任何人都可以自学成才,只不过习武太辛苦了,有志者,事竞成,而且没有速成的武功,必须依靠长年累月地苦练,在这热兵器年代,能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勤练武功的年青人,确实太稀少了.武术,好象一代不如一代,民间武术不外传的门规,也使甲子的武术失传变得越来越大了.

        清朝末期,甲子半径人范瑞爵师因出海渔船捕鱼,与外地渔船碰撞,外地船老大也是个武林高手,双方互不示弱,只好通过打擂台比武来决定胜负了,对方下了比武的挑战书,生死各安天命,不去参加打擂台就无法在江湖上立足,习武之人,多数也想在擂台上检验武功的强弱.古人不会把生命看得十分宝贵,不去打擂台,个人就觉得毫无面子.最后,瑞爵师还是接受对方的挑战,上擂台比武,没有游戏规则,大家把平生所学都在武台上展现出来,以打倒对方为目的.绝招怪招阴招险招都在擂台上展现出来,瑞爵师把这位武林高手打死了.常言道:"两虎相争,必有一死."民间传说中,瑞爵师踏瓦片渡海跑回甲子半径区,因伙计忘记为他煮药,瑞爵师也被对方打中一拳,伤势严重,最后也一命归天了.瑞爵给甲子人民留下一段不受耻辱,勇登擂台,为尊严而战的佳话.瑞爵师生前把武功传授给半径人了,这也是半径小梁山外号的由来,再加上"马公马姥"在半径开埠之处收留外地流窜到半径来的人.后人为感念"马公马姥"的恩德而建"马公马姥"庙,纪念这两位为半径开埠作出贡献的贤达.不知现在"马公马姥"此名胜古迹保存完好吗?

      广东方世玉擅长"二指禅"的功夫.这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大力士表演赛中,也邀请了"二指禅"的表演者登台为观众表演,令大家大饱眼福."二指禅"功夫果然不同凡响,确有此神功.传说中咏春的师傅五枚师太就是凭着"倒坐莲花摘阴部"的绝招收复方世玉的.在清末民国初年,成名海师就凭"大门搏"中的"倒坐莲花摘阴部"和"拖脚搏脚"这两绝招赢得汕头擂台赛的冠军.听老一辈说,成名海师在练"拖脚搏手"这一绝招时,他把插入地下很深的绑牛的粗木桩一脚就踢断了.古人练功很刻苦,今人练功只得其皮毛.假如甲子人出门在外都有"拖脚搏手"这一招防身,就不怕凶悍的劫匪了."拖脚搏手"动作要领:平时想练此招,必须用右脚长期横扫木桩或固定的石柱.当危险发生时,我方右脚横扫(割脚)对方的脚根,双手同时握拳发力,右弓步粘住对方右脚步,双拳齐肩,利用脚力,腰力和手力,加上肩部的旋转力,从左向右方向沿四十五度的斜方向横扫对方,不管对方是两百多斤重的壮汉,在此两个上下相反的力的作用下,根据物理力学的原理,此物体必倒无疑了.成名师的爷爷原是甲子城内西门刘姓,后来才搬到元高区"山仔头娘"居住,家就在甲子电力所附近,"猪肝井"下行二十米.成名海师的亲孙子还健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笔者回甲子探亲,经过他的楼房,家族的堂兄指这幢楼就是他四叔公(刘海)的家.堂兄有刘马双姓.甲子的"五虎将"补鼎刘潜就是成名海师同家族的人.本来想采访成名海师孙子,堂兄带我去采访,加上"双刀黄"敬进师学成名海师"大门搏"的缘故.他孙子一定会接见的,询问成名海师当年在汕头打擂台的真实故事.因探望垂危的老先父,这事就眈搁下来了.成名海师的武功为甲子元高英歌舞荣获2011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次回甲子采访英歌舞基地的领导,刚好元高区的吴某良书记也在现场,谈到元高英歌舞的武术动作,聘请成名海师的武术传人来光临指导.内行能看出甲子元高英歌舞的拳脚功夫确实与成名海师的武功有一定的关系,并且有一定的散打格斗的实用性,甲子有十八个旧社区,各社区都有不同的人文景观和特色,东湖区也举办过东湖英歌舞,但东湖区与元高区的英歌舞相比较,甲子人和外地人一观看,谁与争锋?大家一看就心理明白了.原来甲子东湖区的特色是"盛产"大富豪和官员.一方水土培育一方人啊.

(二十一)                                                  武术强身                         功夫医理

                              武术强身侠义行, 江湖险恶赤胆心.纵横天下江湖客,闯荡四方华夏情.

                              医理探源讲武艺,悬壶济世爱乡亲.保家卫国龙腾日.四海欢歌庆太平.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饿其肌体,苦其心志.舞文弄墨,习武强身.文能安邦,武能治国,文武双全者,必是国家栋梁之材.获得邻里乡亲的尊重.古代名将,多数出生平寒,或受恶霸地痞的欺负,立志报仇雪恨,从小苦练武功,云游四海,拜师学艺,品尝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感受江湖的凶恶阴险,一剑闯天下,双拳走四方,有侠义之心,或劫富济贫,行侠仗义,该出手时就出手.主持公道,惩恶除奸,还邻里一个公理,给乡村一片宁静.江湖侠客,多数深谙医道,上山采药,医治村民.悬壶济世,仁爱慈悲.习武者,必须熟悉人体自身的经络和穴位的位置.在习武或者行侠仗义的过程中,经常会扭伤身体或者被功夫高手打伤,一般各武术门派都有医治各种跌打扭伤的中草药药方.虽然中医学多数是从<<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演化过来的,具有朴素深奥的哲学原理.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种病的产生根源一定与人体的四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人会生病不是一个孤立的因素.而是身体内某个系统发生了变化,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四大技巧,通过观察病人身体发生的不同变化,询问病人身体的不舒服等原因,开出相应的中草药药方,医治病人的疾病.神农氏采百草,品尝百草药的不同功效,虽中毒伤及生命也不后悔.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中华医学宝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华针灸学对世界医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代商业社会,大家都在忙于赚钱养家糊口,尤其是在有枪炮的年代,用几年的时间去练武功,这不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况且每个人遇到被抢劫的机会极少啊.假如有歹徒抢劫钱财,把身上的钱全部送给歹徒,不就能躲过一劫吗?.最怕穷凶极恶的歹徒在抢完钱后,顺便也给受害者一刀啊.谋财害命.对丧心病狂的歹徒来说是没有公理人情可求饶的.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当某个人的双亲到天国的另一个世界时,某人才能感受到人来世间走一趟,来也匆匆,几十年的光阴,去也匆匆,并不能带走人世间的一切金银财宝,英雄好汉,高官爵士原来也跟流落街头的乞丐一样,命运不会带走一丝云彩.当生命即将消失时,即使有几亿元的财富也无法请医生医好即将就木的人啊.俗语说:不见棺材不落泪啊.某些贪官,贪污公款,行贿受贿,当事发东窗,锒铛入狱,后悔莫及时,原来才觉得人的自由是这么可贵,生命是这么宝贵.钱财只不过是个符号,贪官只落得个千古骂名,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呢?

      学会武功,不但可以强身壮体,磨练人的意志,当发生危难时,还可以保护个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当国家受到外族侵略时,也可以弃笔从戎,保家卫国,杀敌立功,在日常生活中,懂武功的人会赢得同事和四周围朋友的尊重,办事自信果断,意志坚定,雄才伟略,事业有成,因为身体健康就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也可以节省一大笔医疗费用.比一般的市民活得更长寿.

       武学与物理学有很大的关系.武学研究如何集中全力,让对方失去平衡,跌倒摔跤.也研究力与速度的关系,速度越快,人发出的力劲就越大.在格斗散打时,如何把手力,腰力,脚力和旋转力合并在一起,发出人体最大的力劲,一击就把对方打倒在地.高手过招,速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不管对方武功多强,当对方准备出招时,我方以速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拳就把对方击倒了,尤其是刀剑对决的时候,一剑封喉,一刀毙命.速度快,在散打格斗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古代,以打铁铸刀剑为职业的人,这些人多数会武功,因为长年累月地抡起大铁锤敲打铁器,几年后,这些人就会变得力大无穷,武功也是这样练成的.象在江湖中为人看病行医的人,多数人也会武功.习武人偶尔会跌倒扭伤,对人体的各部位有一定的认识.例如:清末,广东佛山黄飞鸿就以行医为职业,他本身就是个武林高手.在南塘行医的甲西人朱师傅一家,祖传朱家拳功夫,甲子中街"双刀黄"的徒弟刘某满,他把武功传授给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也在甲子中街行医,专治跌打扭伤的病痛.所以武术是一门综合的散打格斗艺术,武术同力学和医学也有密切的关系.学好武术,在社会上行走江湖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人生会活得有尊严,也多了一种谋生求发展的本领.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16: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二)                                      战争移民              遍地开花

                    战争残酷乱民生,遍野尸横哀怨声,剑影刀光争霸业,荣华富贵醉红尘.

                   官逼民反逃亡路,将相王侯污吏人.开垦荒山沃野地,安居乐业遍山红.

战争风烟起,人仰马哮声.王朝更迭事,天理难变更,民本思想意,王朝长久人.鱼肉百姓事,战火烧皇宫.载舟也覆舟,谨记在心中.

  太平盛世日,万民同欢腾.日夜笙歌舞,帝皇醉如梦.胸怀天下事,勤政爱民生.重贤广纳义.良将射弯弓,保家护国土,军民一心同.

   荒淫安逸乐,偏信朝奸臣,污吏暴征敛,民如水火深.狼烟风火急,家园四壁空,携老扶妻小,逃亡急匆匆,重建家园梦,桃源见仙翁.

       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移民是从晋朝的"五胡乱中华"开始的,从此,中原人开始向南方移民,第二次大规模的移民是从唐朝"安史之乱"开始的,在大规模的战乱中,中原人民携妻带子.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甲子各姓氏的先祖多数也是从中原移民过来的.从各姓的族谱中可以追根溯源,先祖家居何方?根在何处?子孙有何人?每个家族的宗祠牌位也有记载,脉络分明,饮水思源,叶落归根,血脉相承.不管你走到哪里?同宗同族的观念使中国人团结在一起.很可惜,有些家族的族谱在文革中被丢失了,谁都不敢冒入监狱被判刑的风险---私藏"牛鬼蛇神"的禁书.
        在历史的长河中,因为有了剩余产品,富有阶层就成为奴隶主,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华夏第一个奴隶社会夏朝,夏杰纣王荒淫无度,偏信谗言,滥杀无辜,囚禁周文王,周武王为父报仇,举兵攻打夏都城朝歌,被纣王抓来修建都城的大批奴隶反戈一击,推翻了夏王朝.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奴隶起义,商朝军队在牧野与纣王的军队决战,大败夏军,史称"牧野之战".
       "烽火戏诸侯",是周厉王成为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典范.古人云:君无戏言,荒淫无度,为博得爱妃一笑,点燃狼烟,虚报军情,各诸侯王急来救驾,结果空惊一场,第二次敌军果然来袭,周厉王被擒,郑桓公战死.其子辅助周平王迁都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的"犬戎之乱"."犬戎"是古代汉族对少数游牧民族的贬义称呼.后来这支游牧民族也进入蒙古高原,发展壮大起来.从此,东周君主对各个诸侯王的控制就削弱了.在中国历史上进入春秋战国年代.各诸侯王国历年混战,劳民伤财,百姓苦不堪言,妻离子散.也是战争移民逃难的原因之一,历史上出现"战国七雄".
        秦始皇赢政利用商鞅变法,国力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燕,赵,韩和楚等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一个书同文,车同轨的封建军事专制的国家.令八十万老百姓修建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因天下暴雨,秦朝法令规定,延误工期必斩.陈胜吴广被迫无奈地领导农民起义,点燃了推翻秦朝暴政的烈火.刘邦持长剑斩白蛇起义.被秦始皇消灭的六国后人也遥相呼应,举起反抗秦朝暴政的号角.最后,项羽领导的西楚军队,军事实力最为强大,楚汉相争,楚河汉界.西楚霸王项羽不听亚父范增之言,在鸿门宴酒会里放走刘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错失时机,骄傲自满,犹柔寡断,终成千古一恨,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之名,自刎于乌江.力盖山兮气盖世,英雄无颜兮命断乌江.刘邦入关,接受军师张良的谋略,约法三章,给民休养生息,建立起一个强大的西汉王朝,汉武帝时,派卫青和霍去病到大漠中追杀匈奴,何得壮烈;何等威严;何得神勇.得罪汉民族者,虽远必诛,给异族敲响了警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拓展西域的古丝绸之路,传播华夏文明,这就是秦皇汉武雄才伟略的年代,华夏民族,雄霸天下.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并驾齐辉.东西争雄,祖宗的荣耀,秦皇汉武的雄才大略,令后世敬仰颂扬.
     历代的战争,长年的战乱,中原百姓有部分经江西和福建等省市移民逃难到南方各省市地区,最后在广东南雄珠矶巷定居下来,这里就是移民人口的大本营,也是寻踪觅祖的"老祖庙".从珠矶巷又移民到沿海各地,客家人就在山区内地开山垦荒,建立新家,南海明珠粤东甲子港,是中原移民最早开发的地方,汉景帝时称甲子门,文景之治,汉唐盛世,历史闻名.

           (二十三)                                      民族融合             中华图腾

                             华夏文明照四方, 民族融洽象染缸.风云变幻家国事,朝代更迭战火扬.

                             九曲黄河龙虎聚, 百江春水入长江  沉戈息战和平日,  龙跃图腾四海欢.

     开疆拓土地,战争风烟连.王朝更迭事,硝烟起战场.刀光舞剑影,杀敌人伤亡.黄河各部落,抢夺好河山.狩猎好争斗,流血徒悲伤.

     长江奔流去,百流入长江.图腾有差异,崇拜心中藏.和亲通婚配,相敬如同乡.秦晋美满好,和谐代代传.各取图腾像,龙腾图重现.

      炎黄为始祖,一脉传万年.华夏文明史,五千年绵延.异族侵华夏,山河悲变天,文明影响力,异族入染缸.龙为图腾日,天下祈平安

      日媒评:"崖山海战"之后就没有汉文化了.华夏文明史,虽然中间受到元朝蒙古族和清朝满族的统治,最后这两个王朝还是在中华文明这个大染缸中融化在一起了.组成一个由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魅力是无限的.明清以前,东南亚不少国家和琉球岛国(现日本冲绳岛)都是明清藩属国.中华文明传播到日本,南北朝鲜和东南亚等国.在古代四大古文明国家中,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文明)都被外族入侵而消失了,古文明遭到蹂躏,这三个古文明国家的文化被消灭了,出现了断层,唯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傲视群雄,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影响着世界文明的进程,大爱无疆,以和为贵,兼融并畜,厚德载物,就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它就象个有魔力的大染缸,入侵者也在中华文明中被同化了,这就是中华文明的伟大魅力.

        从北京的山顶洞人学会用石头磨尖打猎,用动物尖骨作缝制衣服的工具.文明的一步步进化是漫长的.可惜北京山顶洞人头盖骨落入日寇之手,在战争中丢失了.目前,考古学家在云南发现的元谋猿人是在我国发现的最早期的猿人骸骨,民间传说,日寇人种的DNA序列与元谋猿人有一定密切的关系,日本人的始租,也许是从云南迁移过去的.二千多年前,秦始皇派徐福率领三千童男和童女到海外仙山寻求长生不老药.船队随洋流飘流到日本岛国,在该岛登陆,传播了华夏文明.徐福在日本的登陆点至今还保留着徐福的纪念馆,在日本的文史资料中也有记载这段历史.

       文明的多点开花为华夏文明史增添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传说中华夏文明的始祖,伏羲女娃年代,距今七千八百年前,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甘肃省天水地区挖掘出"大地文化遗址",远古人的一个自然村落,有个妇女身抱小孩,手指远方,骇骨保存完好,也许是在一瞬间山洪暴发,大量泥沙把这一地区掩埋了.远古时代洪水滔天,河道堵塞,大禹就是这样接受尧舜的命令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帮助禹治水有功,被禹招为附马爷,禹崩禅让位给伯益,伯益就是马姓的始祖.在位两年,后禹的儿子启迫伯益出走萁山,启建立夏朝.在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地区,发现了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远古人耕种,狩猎,制瓷等遗址模型呈现在游客的眼前.

       从旧石器年代的石器文化到新石器年代的玉文化,人类文明史都得到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从辽河流域内蒙古红山地区的"红山文化"代表作---玉龙图腾,它的出土,就可以证明:各氏族部落崇拜的图腾是不一样的.黄帝统一各部落后,取蛇身,虎爪,马头,鹰眼等动物的一部分形象,组成华夏民族龙的图腾.有了精神上的崇拜物,民族的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远古传说中龙的图腾是否真的存在?从"红山文化遗址"中挖掘出来的玉龙图腾,这证明华夏民族的龙图腾是客观存在的,中国龙是封建帝皇的化身,龙床龙椅和龙袍等象征皇帝专用的御品.龙行天下,飞龙在天,龙腾云雾,翻江倒海,赐人吉祥如意的含义.而西方人把龙描写成恶魔,凶残暴厉的形象."司马昭之心,路上皆知."我们不需要迎合西方哪些别有用心的政客,抵毁中国龙吉祥如意,腾云驾雾,赐人幸福的光辉形象.

       在历史上,龙确实存在过吗?还是远古人的臆造或者信仰.某电视台曾经报道过:解放前,在辽河流域曾经出现过一条类似龙的动物淹死在河滩里,过去的<<辽河日报>>曾经报道过,并拍摄有图片.不管从龙的形象,龙身,龙角和龙爪等形状都与小说里描写龙的形象相吻合.该龙死后好象是一种类似龙的庞然大物.随海水退潮被搁浅在芦苇浅滩中死去了.在旧中国战乱的年代,此类似龙的怪物没有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很遗憾啊.解放后,有位老人交一包龙骨给辽宁省某地文化站的管理员,刚开始,管理员觉得很诧异,龙骨重现人间,简直不可思议啊,他立即打电话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道,从辽宁省档案馆中调出有关资料,才发现过去<<辽河日报>>确实有报道过此事,有实物图片和周围围观的群众为证.

       华夏文明,龙的传人,龙腾四海,一飞冲天,屹立东方,傲视群雄.龙凤呈详,龙腾虎跃,龙马精神,龙行天下,潜龙在天.有龙的世界更精彩.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16: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  长篇小说连载[甲子英雄传]         第一章     生命起源         远古传说  (17)                                                               
                                                                                                                                          
                                                                               文/马诗快

(二十四)                                             中华之光                       四大发明

                              华夏文明源远长,群星璀璨耀四方,指南针引探险路,火药发明拓海疆.

                              活字印刷存古韵,东西互补共辉煌.长江孕育故国梦,造纸描写锦绣山.

            盘古开天地,伏羲为人尊,女娃炼彩石,补洞民无忧.神农采百草,炎帝救万民.黄帝造车术, 梦破蚩尤心.

           后羿射九日,民乐勤耕耘.精卫天渤海,波涛起不惊.唐尧禅让位,大禹治水情.始皇统天下,同文同车轨.

           武帝扫穷寇,大漠有卫青,虽远必诛灭,浩气民族魂.张骞出西域,丝路闻古音,东西文明洽,四大发明精.

          盛唐贞光治,遣唐使如云.宋词文雅韵,名震两昆仑.天骄纵欧亚,四夷朝服心.华夏文明史,万古传知音.

    在清朝初期的"康乾盛世"之前,中华民族一直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历经五千年,长久不衰,在两千多年前的秦皇汉武帝年代,秦始皇消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割据的局面,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秦始皇下令八十万民工修筑"古代世界八大建筑奇观"之一的万里长城,拒匈奴于长城之外,使边疆军民过上相对安宁的生活.统一了中国,"文同字,车同轨."修建秦始皇墓陵才加速了秦皇朝的灭亡.汉武帝雄才大略,把匈奴赶到大漠边远地区,派卫青霍去病带领一支轻骑,深入大漠纵深处,追杀匈奴残兵败将.得罪我华夏民族者,虽远必诛.何等英雄气概.令匈奴不敢踏入长城半步,这支游牧民族最后不得不迁徙到东欧,千里跋涉,风餐露宿.在今奥地利和匈雅利定居下来,这就是历史上的奥匈帝国.秦皇汉武年代,与意大利古罗马帝国年代同雄踞世界东西方两大帝国之首.当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使东西方文明通过商贾和冒险之渠道得到交流.中国的丝绸是欧洲皇族的极品.也吸引了欧洲冒险家对东方神秘国度的向往..

      初唐的"贞光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深知"水能载舟,水也能覆舟"的道理,建立一个强大的唐王朝不容易啊.重用良相,设谏议大夫.接受魏征的谏言.忠言逆耳.深知谦听则明,偏听则暗.体恤民间生活之苦.作为一个封建的开明帝皇,李世民是难能可贵的.唐朝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日本等国家派来遣唐使,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等制度.唐朝与中亚地区兴起的阿拉伯帝国并驾齐驱."初唐盛世"成为世界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消灭西夏后,转道又顺便消灭了南宋.草原雄鹰,展翅飞翔.游牧民族,擅长骑射,发明骑马镫,使士兵在马背上作战,平稳如踏平川.利用中国四大发明的火药和火炮,炮轰欧洲国家坚固的城墙,发给敌国的战书,如果敌兵不投降,城破之日,宣布血洗屠城的政策,令欧洲各国纷纷献城投降.从战争中缴获的战利品,除一部份归中央政府外,其余多数都平分配给士兵们.这种战争的激励机制,激发了士兵们的积极性,战士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狼虎之师,势如破竹,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建立一个跨越欧亚大陆的世界最大版图的蒙古帝国,最后蒙古帝国也被朱元章建立的大明王朝推翻了,国家的统治权又恢复到汉族人之手.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4:16:10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谈武论道】   我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几点认识

                               文/马诗快


    最近有一位身材健硕的散打武术家把一位年长的太极拳传人【秒杀】了,掀起了对中国传统武术的质疑?中国传统武术难道是花拳绣脚,中看不中用,从而否定了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实战性,掀起了对武术的【打假运动】。
   中华武术是几千年以来远古人与野兽的搏斗和战场上搏杀中总结出来的固定的搏击招法。在封建社会,保家卫国,考取武状元,也需要通出多年的勤学苦练,学习骑马射箭等十八种武艺,镇守边疆,冲锋杀敌,武术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古代的中华武术家是从实战经验中苦练出来的真正中国功夫,实践是检验武术真功夫的唯一标准。(待继)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4:16:16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谈武论道】   我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几点认识

                               文/马诗快


    最近有一位身材健硕的散打武术家把一位年长的太极拳传人【秒杀】了,掀起了对中国传统武术的质疑?中国传统武术难道是花拳绣脚,中看不中用,从而否定了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实战性,掀起了对武术的【打假运动】。
   中华武术是几千年以来远古人与野兽的搏斗和战场上搏杀中总结出来的固定的搏击招法。在封建社会,保家卫国,考取武状元,也需要通出多年的勤学苦练,学习骑马射箭等十八种武艺,镇守边疆,冲锋杀敌,武术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古代的中华武术家是从实战经验中苦练出来的真正中国功夫,实践是检验武术真功夫的唯一标准。(待继)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4:16:22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bl马诗快 于 2017-8-11 16:57 编辑

(一)【谈武论道】   我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几点认识

                               文/马诗快(待继)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4:16:33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bl马诗快 于 2017-8-11 16:59 编辑

(一)【谈武论道】   我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几点认识

       (待继)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4:16:47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bl马诗快 于 2017-8-11 17:01 编辑

(一)【谈武论道】   我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几点认识

           (待继)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4:17:14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bl马诗快 于 2017-8-11 17:03 编辑

(一)【谈武论道】   我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几点认识

         (待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