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9393|回复: 18

[习俗] 海陆丰民间传说{听古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1 20: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四 于 2011-9-21 20:47 编辑

转载魏伟新的《黄汉宗传奇》  
话说在广东省的东南部,南海之滨,有个举世闻名的海陆丰地区,自古以来,文化昌明,贤人荟萃,人才辈出。。。。。  
相传700年前,有一条发源于乌面山的河流弯弯曲曲,下游冲刷成一个布袋形的大水塘,人们叫金曲塘,后来,河流被裁变取直,金曲塘干涸了,这个地方便叫可塘。  
又过了很久,可塘这一带便变成了一个小平原。  
到了清朝,可塘是当时海丰县四市十四墟之一。  
四市:桥头市(即今海城桥头),高田市(即今附城镇辖),水亭后市(即今海城镇老市场),捷胜所市(即今捷胜镇政府所在地)。  
十四墟:可塘墟(即今可塘镇政府所在地),公平墟(即今公平镇政府所在地),杜塘墟(即今陶河镇政府所在地),梅陇墟(即今梅陇镇政府所在地),赤石墟(即今赤石镇政府所在地),青草墟(即今红草镇政府所在地),青坑墟(即今赤坑镇政府所在地),田乾墟(即今田乾镇政府所在地),竹围墟(即今红草镇所辖竹围村委),南涂墟(即今赤坑镇所辖南涂村委),径后墟(即今陶河镇所辖),羊古埔墟(即今陶河镇所辖),钓桥墟(即今陶河镇所辖),竹头墟(即今可塘镇所辖罗东村委)。  
在这一望无垠的可塘平原蹭,有一个小村子,好象一艘浮在水面上的巨舰,又宛如镶嵌在一块翡翠上的明珠,这就是黄厝港村。  
在这四周绿水环绕、到处绿树婆娑、风景特别绮丽的地方,诞生了一个名震海陆惠紫的人,那就是一代奇才黄汉宗。  

黄汉宗,乳名学海,辈名衍潜,官名夏帆。
  生于嘉庆甲戌年(1814年)五月二十九日,卒于光绪己丑年(1889年)六月十七日。享寿七十五岁。
  是清朝海丰县可塘镇黄厝港村人。道光年间乡试中,名列第19名举人。论才学文章,本可以继续升攀、平步青云,然其时朝政腐败,豺狼冠缨,黎民士庶苦不堪言。汉宗看到官场黑暗,不愿为官,委身乡里。为里人鸣不平,为乡梓抗恶吏,为官庙堂院题诗联,为婚丧嫁娶写词章。几凡民间诉讼,族姓纠纷以至历史冤结等疑难杂事而不得解者,都找他代笔代言,出面解决,他鉴于公理正义,亦乐意帮忙。故民间有“要通,找黄汉宗”之说。
  一、状词助寡妇
  某村青年寡妇思改嫁,但知道事情难办,家公坚决反对,族亲邻里也诸多非议,不得已找黄汉宗。汉宗听完诉说,即动手为她写状子,居然获得胜诉,准予改嫁。状子是这样写的:
  “公无婆,叔无妇,妾无夫。九椽瓦,三张铺。不改嫁,恐沾污。”
  状子先说明告状人的家人简况——两男一女,接着点出居住环境——三张睡床几乎连成通铺,最后申明不得不改嫁的理由。按封建礼法,寡妇一般是不能改嫁的。但黄举人却利用封建社会的另一条礼法一男女授受不亲,把家居困难与人物关系之间的矛盾,写得透彻又尖锐,使改嫁成为合理要求。
  二、巧诗戒赌博
  当时,乡里赌博之风甚炽,黄汉宗忧心忡忡,便写了一首诗《戒赌拆字诗),诗云:者贝原来今贝先,谁知分贝在眼前。分贝到头士四贝,士四贝后戎贝连。
  全诗四句,每句都有个贝字。者贝赌,今贝为贪,分贝为贫,士四贝为卖,戎贝为贼。合起来就是:赌从贪起,贫在眼前。输光必卖,卖光必盗(贼)。赌、贫、卖、贼是必然的因果关系,赌者的下场是多么可悲可憎。
  三、妙联讽公局
  公局是当时政府特设的民间议事机构,表面上是加强民间联系,反映民情,实际上是利用地方乡绅强化对人民统治的机关。公局乡绅乘机贪污舞弊,使人民不胜其苦。黄汉宗有鉴于此,愤懑难平,遂写下对联:
  题讽公局对联之一装成八面威风弯出去私心一点(公字)摆出大尸模样勾入来有口无言(局字)
  题讽公局对联之二缙绅诸公、公前公后、公出公入、公然在一起办公公道何存、公心何忍、似此办公太可恶;
  团练总局、局上局下、局来局去、局出了许多银子局内者甘、局外者苦、岂能结局得升平。
  四、蚊赋斥官场
  当时举目神州,疮痍遍地,而衙门华院,尽是噬喙之辈于是,黄汉宗把这群败类统称为吸血鬼,写成《蚊赋》:
  尝思天地氤氨而万物化生,品类繁细则善恶殊形。若乃至微之物,藉卑湿而长成。身轻嘴利,毒甚锐鹰。两翼六足,白鸟成鸣。不使人喜,从令人憎。黄昏鼓噪,呼友唤朋。百物偃息,独尔嗡嗡。穿窗入户,闻气寻声。循缝钻隙,罔忌夜行。思下帏之董子,忆入幕之郗生。不思吴猛之孝道,空入苏妹之诗情。以人有限之膏血,作尔毋厌之汤羹。方喙之痛楚难忍,被食后疾痒倍增。将辗转而反侧,则载飞而载鸣。聊将手以挥之,复临而叮咛。情怀被尔搅触,百虑为尔顿兴。虽陈博之善眠也觉,即庄周之梦蝶不成。欲愤怒而弃尔,将何计以揣争?思诸葛于博望,忆田单于辽城。知火攻为善策,即跃起而取灯。添文公之清膏,试商辛之极刑。既焚翅而断足,忽报投于油坑。乃得一而心已快,必尽戮而气方平。炮烙虽云酷烈,按律理之罪犹轻。嗟夫! 尔既生为物类,饮喙岂无可能。绿野之革丰茂,长江之水深情。宜结交于蚨蝶,亦可逐队乎流萤。皆所望而不瑞,奈何食人以求生?因嘴利所以祸速,为贪食以致命轻。虽仁人君子,见尔岂能有哀矜。灭尔曹以高枕,不觉东方之既明。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埔陇宫所读的是什么书籍
[看大杂烩] [转帖]清明时节雨纷纷。。。
[看大杂烩] 这是P的么
[看大杂烩] 无题
[休闲生活] [转帖]在朱元璋同志诞辰六百八十周年座谈会上
[休闲生活] 各位友友们好

发表于 2011-9-21 20: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很传奇的人物赞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20: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汕尾“花井一只鹰”传奇

新浪官方微博
本帖最后由 龙四 于 2011-9-21 20:46 编辑

                                                                             o翁烈辉

      清朝光绪年间,汕尾海陆丰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汕尾陈、颜、钟,输过花井一只鹰”!花井只不过是汕尾重镇的一个社头,这个小小的社头里的“一只鹰”,何以胜过汕尾陈、颜、钟这三大大姓望族呢?这只鹰,究竟是何许人也?原来,这只“鹰”姓翁名天祜,字应侯,他于23岁中举,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中己丑三甲第25名进士,填补了海丰古县自乾隆至光绪年间144年来没文举人中式进士的空白,一时间,翁天祜名震海陆丰。

    公元1856年,即清咸丰六年,广东海丰汕尾埠东西两社乌红旗械斗惨烈,汕尾西社大破东社时,翁天祜的母亲身怀六甲,乘乱逃出,奔往捷胜所城北门外龙溪乡(现汕尾市城区东涌龙溪村),时值龙溪乡外兵匪交战,翁母便被龙溪翁氏族人护送到捷胜水阁翁氏宗亲处避难。传说翁天祜临盆时,有几喜鹊聚集在捷胜西门外水阁村的大榕树上,不止如此,同一夜,捷胜外文祠突然火光冲天,水阁翁氏族人连忙赶去救火,赶到外文祠时,外文祠却安然无恙,他们赶回水阁村里,天祜出世的哭叫声和喜鹊的啼叫声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奇妙的人间乐曲。翁氏族人十分惊异,心想此子长大后必定是一个非凡人物。果然,翁天祜长大后,才高八斗,聪慧可爱,他殿试中式后,官授福建浦城县知县,曾修编《续修浦城县志》,及后他官授福建泉州同安县知县,官至福建省补用同知。

    相传翁天祜小时候,在捷胜外文祠读书,一天,父亲前来看望他,他这时正望着庭院里的一颗小青松发呆,随他父亲前来的中年书生看罢一笑道:“此子沉言默语,真痴儿也”!没想到翁天祜抬头一笑,小小年纪的他很严肃地吟道:“小小青松未出栏,枝枝叶叶耐霜寒。而今正可低头看,他日参天仰面难!”中年书生一愣,然后点头笑道:“小小年纪,有大志!好样的”!中年书生便是海陆丰地区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举人黄汉宗,黄汉宗虽才高八斗,但一生无意仕途,且十分憎恨贪官污吏,他看到翁天祜如此聪慧,便调侃道:“木秀青山迎风恐折去”。翁天祜一听,接着道:“鹰飞白日逐水也知还!”在福佬话中,翁同鹰谐音,翁天祜不但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也表明了他知进退,不忘家乡的心愿。黄汉宗一听,十分佩服和喜欢这位聪慧机灵的小学童,一听黄汉宗如此赞许儿子,翁父马上示意翁天祜跪下拜师,翁天祜会意,马上跪下拜黄汉宗为师,黄汉宗收翁天祜后,常称翁天祜的才能今后一定远胜于他。

    清光绪五年(1879年)曾在多年前取得海丰县案首的翁天祜在这一年,中式己卯科举人,这一年翁天祜刚二十岁出头,前途无量,很多豪强前来巴结他,但他生性谨慎,一般人很难接近他。据我族老一辈人传说,翁天祜同我曾祖父德五公交情深厚,翁天祜高中进士后,叫我曾祖父德五公任他的幕僚,跟随他前往福建浦城县任职。据说有一年,翁天祜坐轿要去捷胜城同城内文人吟诗作对,路经龙溪村,便前往找寻他的童年好友我曾祖父翁德五一同前往,没想一踏进龙溪村,正值龙溪有两大姓氏在械斗,这两大姓氏听说大名鼎鼎的翁天祜前来龙溪村,出于尊重,竟然停止械斗,并和平解决,双方笑脸邀请翁天祜到其家族坐谈,翁天祜婉言谢绝,径直来到我曾祖父的住处,约上我德五公一同前往捷胜城。翁德五因此笑谈:“翁进士一言不发平械斗!”一时间成为佳话。

    据海丰档案馆馆藏的《海丰新志》记载:光绪十五年,广东水师提督方耀在海丰“办清乡”,金锡都被列名“三点会”的成员49人,时值翁天祜在京城中式进士,还没有参加殿试,消息传到京城,翁天祜十分焦急,写书信一封前往保释。据我龙溪翁氏老一辈传说,翁天祜派我曾祖父翁德五持翁进士书信找到方耀,因翁进士是朝廷新贵,又是海陆丰的骄傲,方耀怕文人告发他,于是他想积极拉拢海丰进士翁天祜,方耀叫人拿了三百两银两让翁德五拿给翁进士,翁进士知道方耀必有如此举动,早已吩咐翁德五如此如此,翁德五婉言谢绝方耀,

并要求方耀早日放出“三点会”成员,结果此行保释44人,其中包括海陆丰“三点会”大佬颜世亮。据说颜世亮保释后,对金锡都所有翁氏族人十分优待,一次颜世亮和清廷在捷胜城外对抗时,捷胜和龙溪翁氏宗亲一同去恳求颜世亮,为免捷胜城内外生灵涂炭,捷胜和龙溪翁氏宗亲希望颜世亮带领会党离开捷胜城外,颜世亮顾念翁进士对他的施救,二话无说便带领会党离开捷胜城外。

    翁进士后裔已故的汕尾文化名人翁域老人曾说过这件事:汕尾有一酒楼,名曰美成。为招徕顾客,美成酒楼特请文人拟“美酒留春邀客醉”的上联,重金请海陆丰文人墨客续写下联,当时应约撰写下联的人很多,最后以翁天祜进士佳句“成汤消夏为君昏”入选。翁进士活用典故,语带双关,既冠酒楼名,又对仗工整,寓意深刻,合情合理,实属为上乘的联句佳作。

    捷胜地区流传着这样的轶事佳话,据说有一约正把绘有归牧图的绢扇拿给翁天祜题诗。看着夕阳西下,老叟倒骑牛背的归牧图,翁天祜想都不想地在绢扇背面挥笔写上“五六工上尺”五个字,望着这词不成词,诗不成诗的文字,约正哭笑不得。正当约正愁眉不展之时,翁天祜潇洒一笑,马上挥毫补上三行诗,成为一首五绝:“骑牛踏浪花,惊动老人家。牛背吹玉笛,五六工上尺。”所谓的“五六工上尺”是古乐谱的五音,相当于今天的“五线谱”。约正一见,和围观的乡绅们一起喝起采来,他们心中暗暗惊叹翁进士学富五车和敏捷的才思。

    传说有一次,汕尾有一寺庙要入伙,邑人请翁天祜撰写联句,这时正值翁的恩师传奇举人黄汉宗来访,翁天祜忙放下笔墨,请举人爷撰写。此庙奉祀孔夫子、关帝君、魁星和文曲星。黄汉宗略一思索,龙飞凤舞写道:“志在春秋,先圣后圣!”众人叫好连连,除了翁进士,众人皆觉得下联难度极大,只见黄汉宗疾书道:“星分奎壁,天文人文”。众人看到,皆鼓掌叫好,翁天祜也点了点头。写好对联后,黄汉宗便问翁天祜,为何给声誉不好多是“瘾君子”的“安东戏班”写上“案蘭獨魁”的赞美横匾!翁天祜笑了笑,把老师叫到案前,一挥而就写上“案蘭獨魁”四个大字,黄汉宗一见,原来此四个大字以浓淡墨所书成,浓墨所含四字乃“安东狗鬼”,黄汉宗一见拍拍翁天祜的肩膀,叫绝道:“妙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

    据1994年版《浦城县志》记载,光绪二十六年夏,刘志标在九牧率领导农民起义,聚众数千人,攻城掠池。时值翁天祜重掌浦城县事,于是翁天祜集合当地豪绅,严保甲,整治团练,加巩城池抵抗。刘志标无可奈何,只好带兵转战浙江、江西,后在玉山战斗中失利,退隐盘亭后垄山时,翁天祜会同福建建镇总兵敖天印围剿,刘志标兵败身亡。不久,翁天祜升为福建补用知府。

    据《缙绅录》等记载,时值灾荒,翁天祜为救百姓,开仓施粮赈济灾民。后翁天祜终因清王朝腐败透顶,无药可救而焦虑成病,遂卒于官。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20: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亚梅

本帖最后由 龙四 于 2011-9-21 20:51 编辑

南拳王、30年代南拳三大领袖之一
物生平
  刘亚梅(1861~ 1936),字远跋,号志远,广东海丰县公平镇人,1861年出生于城东镇桂树港邦塘村。从小喜爱中国武术,最初在公平郊区万福庵跟随法师学拳艺,清光绪8年,即公元1882年,刘亚梅离开家乡到福建泉州少林寺拜师学艺。   清光绪12年,转到湖北武当山群仑寺拜师取法名志远,专攻峨眉形意拳,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刘亚梅的拳艺已达到炉火纯青地步,后来刘亚梅又到山西大同寺求师,又过数年,刘亚梅的拳艺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后来由于大同寺南派首领之间发生分岐,他愤而离开大同寺,回到故乡,在公平码头当船脚挑夫和授徒为生。
人物成就
  刘亚梅综合了中华武术素有外家拳之称的少林派和内家之称的武当派等各大门派的武功,独创了“吞吐拳”,被尊为“南拳王”,刘亚梅拳师自创的“吞吐拳”已入选海丰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清未民初,海陆丰地区,拳种拳术门派繁多,有朱家教、雷家教、凤阳教、武当派,朱家教的代表人物为刘亚梅、万维新,雷家教代表人物为郭转、曾埔胃、王铁手。
吞吐拳特点
  吞吐拳特点:高架软手,突出吞吐连环,刚柔相济,灵活善变,以柔克刚,借力用力,攻守兼备,其手法与凤阳拳有雷同之处。
吞吐拳传人
  刘三、朱友爱、黄可同、陈诗隆、陈海洋、陈俊贤、张根、刘德胜等。   来源:海丰县文化馆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21: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存庵

本帖最后由 龙四 于 2011-9-21 21:08 编辑

在海丰县骺门镇与梅陇镇的分界岭——南山岭上,有一驰名遐迩的宋末遗迹——宋存庵。这是一座两进三间的残损庙宇,门额横书“宋存”两个大字,意为“江山永在,宋室长存”。“宋存庵”因此而得名。
    南宋末年,宋帝呙南逃,来到南山岭。当时,天色已晚厂暮霭沉沉,风云将变。一行人马只好在半岭岩石下暂住一宿。半夜时分,山摇地动,宋帝呙以为南宋江山已崩,不禁失声痛哭。陆秀夫情知地震,便奏请皇帝在岩壁上书写“壮帝居”。当宋帝呙写完,地震也过去了,一切都平静下来。
    后来,明代官员到这里凭吊古迹,得知这一往事后,就在这岩壁题刻了“壮帝居”三宇。清代乾隆二十七年(公元 1762年),鲘门镇百姓集资,以此石刻为中心,修建了一座寺院,并起名为“宋存庵”。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21: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待渡山

本帖最后由 龙四 于 2011-9-21 21:09 编辑

陆丰甲子镇有一座山,叫“待渡山”。山上有一座葫芦盖顶的六角形二层楼房,叫做“甲秀楼”。待渡山麓上还有“进食亭”。亭内刻有宋帝呙、文天祥等人的石像。
    相传,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宋帝呙被元兵追杀,节节败退,来到此山,将乘船往甲子。但见波浪滔滔,海上连一条船只都没有。帝呙一看,不由长叹一声:“难道天绝我于此!”
    说话间,便见一群人远远追来,宋帝昺的队伍正待迎敌,却见来者已跪倒在地,三呼“万岁”。仔细一问,原来是甲子渔民在郑复翁及其子郑永、郑文的率领下,前来护驾,组织船只引渡宋军。
    这时候,宋兵已是饥肠辘辘。于是郑复翁叫乡民马上抬来饭食,宋兵正要进食的时候,元兵已经赶到,郑复翁父子领导乡亲同元兵作战,使宋兵有机会喘息、进食。郑复翁父子在这次战斗中英勇殉难。
    后人把那座山称为“待渡山”。为了纪念郑复翁等渔民为国捐躯、忠贞不屈的精神,便在待渡山上建了甲秀楼和进食亭。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21: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瑞进香

本帖最后由 龙四 于 2011-9-21 21:09 编辑

明嘉靖年间,海瑞要北上赴任,从海南岛琼山县的老家动身,随行只带一个仆人海安,一担行李,一双草履,买舟渡海,取道碣石镇而来。
     碣石镇是陆丰肥滨海的一个渔港。镇外有个玄武山,山麓建的一座佛祖庙,四时香火不绝。
     海瑞来到碣石镇,久闻玄武山名迹,不投客店,专到僧房求宿。
     安顿已定,海瑞到山门瞻观,寺后游赏,果见一派好气势。
     海瑞拜谒寺中主持道:“我主仆路经贵地,有幸投宿宝寺,意欲明早在佛前进头落香,以表诚心,愿老主持赐下香纸。”
     老主持道:“难得施主远道至此,老僧自当命人送上。”
     这晚,海瑞沐浴更衣,又随缘吃了斋戒。一夜安睡,次早天色微明起床,梳洗完毕,来到佛祖殿前,刚要点香谟拜,只见案台香炉上之上,已有三炷清香,以烟缭绕。海瑞觉得奇怪,想是自己心还不诚,决意明晨提早再来。
     到了次日,海瑞更早起床,可是到殿堂一看,依然炉上又有清香点着。海瑞不解,问过主持:“寺中可有他人住宿?”主持答道:“没有。”海瑞问炉上清香岂是寺中师父们所点,主持又答道:“不是。”
     海瑞决心要进头落香,故意延慢起程。第三天,三更刚过,他便起身下床来到殿前。你说怪不怪,这时炉上,还是已有清香点着。海瑞以为是谁在同他开玩笑,再问老主持:“请问老师父,我海瑞来到宝寺,诚意要在佛前进头落香,谁知连进三日,都有人比我更早,不知是何缘因?”
     这时,只见老主持微张着眼,把海瑞周身上下打量—下,然后笑指海瑞的脚下说:“请问施主,足下穿的是什么东西?”
     海瑞往自己足下一看,方醒悟道:“啊!原来我穿的是一双革履!”但他扫视了一眼殿堂,便笑着反诘道:  “既是佛祖怪我脚穿革履,心意不诚。但不知一旁这面大鼓,乃是何物所做?”海瑞言犹未了,只听“轰”然—声,那面大鼓一时裂得粉碎。
     且说佛祖,见海瑞如此可恶,敢当着面顶撞了他,不免恼羞成怒,便命水、火二将道:“此次海瑞上路,你等可随后同行,倘见他路上有些非为,活活将他打死,回来报我!”水、火二将领命前去。
     这时正值五月,暑气炎热,海瑞主仆一路口渴。看看来到揭、普地界,海安渴得难耐,见前无人家,后无客店,只有路旁瓜园,便求主人道:“老爷,口中渴得难耐,何不让我下去摘两条黄瓜解渴?”初时,海瑞那肯答应,后来见海安已是渴得唇干口燥,大汗不止,自己又渴得不可奈何,才答应道:“也罢,你便下去摘它两条,但要把二十个钱穿在瓜蒂上。日后主人看到,才知俺不是偷的。”
    海安高兴,依嘱而行,摘了黄瓜,把钱系在瓜蒂上。解渴之后,安然上路。
    水、火二位将军,一路跟着海瑞主仆三日,此时见景,已知海瑞是个正直人,不敢妄自下手,便折身返玄武山,回复佛祖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21: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稗草的传说

本帖最后由 龙四 于 2011-9-21 21:08 编辑

相传,古时的皇帝圣君嘴,他说的话都会成为事实,连老天也听他的。
    当宋帝昺君臣败入广东,来到陆丰甲东时,吃到当地农民奉献的大米饭,觉得很好吃。便问宰相陆秀夫说:“米是哪里来的?”陆秀夫奏道:“米是田里的稻禾结成的稻谷碾出来的。”
    宋帝昺见说,很想看看稻禾是乜样子,便命宰相陆秀夫去拔一棵来给他看。陆秀夫不认识稻禾,竟拨了一株稗草就走。
     宋帝昺见这稻禾极为稚嫩,便封赠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朕封赐你铜身铁骨,年年丰盛。”这稗草受过皇封以后,从此便不怕水浸,不怕天旱,虫咬不入,就是被鹅、鸭吃落肚里菏成屎,仍能发芽生长。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21: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四 于 2011-9-21 21:10 编辑

杨文广收螟精



相会北宋时,杨文广领兵到南蛮收妖。据说在甲子港收了鳄鱼精,在镇前收了水龟精,后来接到报告:说大南山螟精四出食水稻。于是,杨文广领兵来到大南山清剿。
    螟精听说杨文广兵到,情知不妙,慌忙向大山沟里逃窜。可她这时肚里有孕,要生孩子了肚子痛得厉害。听着后面的追杀声,不知如何是好。突然,她看见路边的大树下有个货郎在歇脚乘凉,心生一计,摇身一变,变成一个后生孕妇,跑到货郎面前求救:“请兄台想法救我母子两条生命,再生之恩,日后自当报答!”货郎见这妇女苦苦哀求,起了怜悯之心。后面喊声紧逼,来不及问明情由,便叫孕妇藏进货郎担里,自己坐在一旁闭日养神。官兵追到货郎担前,问道:“可曾看见螟精经过?”货郎答非所问:“是不是一个女子?”官兵道: “在那儿?快说,她是螟精。”货郎听说是螟精,但又不大相信,于是吞吞吐吐,不肯说出。官兵急了,翻开货郎担进行搜查。可这会儿螟精已经分娩完毕,官兵一搜,她便舍下螟卵,拼命逃跑,逃到大南山峰时,正好碰上杨元帅,被活活生擒了。
    螟精虽然死了,但产在货郎担稻草堆里的螟卵,孵化成虫,从此,这种螟虫专食水稻,不食其他作物。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21: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大存山中赋诗


大革命时期,有一次,古大存单人独枪来到揭、普、陆三县交界的莲花山。这儿是革命根据地。敌人探知了情况。即派重兵进入山区搜捕,并在四村八寨及各处路口严设岗哨,声言:“捉到古大存,赏银一千元。”
     在下咸岗的路面上,敌人设下一个排的兵力,对衣着比较象样的过往行人,逐个审问盘查。
     前面来了一群挑炭佬,他们都把土布短袖衫放在炭笼上面,光着膀子,满身大汗,戴着尖顶竹笠,腰围洗身帕,脚穿六耳大草鞋。他们来到这里,放下担子,谈笑风生,跟路旁的小店买了草粿,吃完后坐在后壁歇息。有几个人还用火炭画了“屎缸棋”盘,用石子、树枝下棋。
     匪军对这群炭牯佬,毫不介意。谁知,大名鼎鼎的古大存军长就在里面。他活动在石肚的瓜田、西坑、铁炉坑、鸡埘坑等地时,常同山民一起劈峯,烧炭,和樵夫、农汉一模一样,敌人那里能辩认得他出来呢?
    古大存在买草粿时,故意在铺子里丢下一个纸团,过了半个多钟头,店主才把这纸团拾起,送给白兵说: “先生!这是你们那一位丢的?”敌军排长一手抓过,打开一看,两行刚劲、隽永的楷书映入眼帘;
                              红十一军军长拜会:
                              请见石壁留诗。
    他顿时吓一大跳,失声喊道:“厉害!”惊魂稍定,向石壁,只见用木炭写着龙飞凤舞的四句诗,
                              一日离家一日心,
                              如同孤雁宿寒林;
                              有朝奋发青云志,
                              直上长空笑百禽。
    这个少尉军衔的白狗子,还算有点儿聪明见识,“唔,这首诗就是古大存写的,他原是大学生。瞧,有朝奋发青云志,直上长空笑百禽。哼,他高飞走了,我们留在这里被他笑。他妈的!定在那群炭牯佬当中。弟兄们,快!追!”
   太迟啦!  
   又一次,古军长重到石肚山区,有位地下党员,名叫杨清波,是普宁船埔黄沙庵人,他以“算命先生”为职业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是个精目人,而且有“墨水”,见到了古大存同志,非常高兴,请他赋诗,其他的同志也一再要求古军长。古军长即兴吟诵道:
                             幼习干戈未习诗,
                             诸君何必苦留题?
                             江南美味你先食,
                             塞北风寒我自知。
                             刈带结缰牵战马,
                             扯袍抽线补旌旗。
                             雄兵百万临城下,
                             遑问先生一首诗。
     另外,在大革命低潮时期,古大存还给杨清波写过这样一首诗:
                           自怜非蠢亦非狂,
                           战事输赢孰可量?
                           本为斯民除痛苦,
                           岂因失败怨存亡!
                           梅开北岭何知冷,
                           剑伏羊城末见慌。
                           同志坚心如铁石,
                           万钧重任喜担当!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21: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大存的传说


传说一九二八年,两广地方军阀余汉谋率部疯狂向东江各县大举进剿,成立了“灭古委员会”。到处悬赏格缉拿古大存。古大存为了保存革命实力,带领一个三人小组,从琴口出发,来到山湖小坑牛地坪陈泉等的打石寮中,发动石牌、小坑、下坡、大坑等村穷苦农民开展对敌斗争。
     这一天,古大存来到下坡村,住进郭某家里。古大存的到来,郭某脸上突然掠过一丝不安神色,但他马上又冷静过来,盛情款待古大存同志。琐事寒喧后,郭某说:“大热天,看你累得满身大汗,先冲凉吧。”说完生火烧水。过了一霎时,郭某提着一桶热水对古大存说:“端阳未到,洗点热水,不致受寒,你慢慢地洗吧。古大存进了浴室,脱下衣服,准备洗澡,他用手往水里一探,立即缩了回来:“好烫啊!唔!不对!”他脑子里马上产生了怀疑:“天气这么热,为什么还给我如此烫人的水洗身,这里面一定有鬼。”急忙穿好衣服,也即从郭某家后门出走,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下坡村。过了个把钟头,郭某带来大头岭伪联防几个白匪兵来抓古人存,可是,等待他们的却是一桶热水。
     同年初秋,大坑村农民正在忙着下田插秧。古大存打扮成为一个商人,走出村来。有一个农民说:“老古啊,外面风声紧,隐蔽一天再走吧。”古大存同志说:“敌人要我的头,已不是今天的事了。”刚出村不远,突然大路那边来了一队国民党兵。这时,古大存往回走是不行了。怎么办呢?古大存急中生智,说时迟,那时快,立即闪入树丛中,脱去外衣,现出—身农民装束,从容不迫地下田跟农民插秧。—会儿,国民党兵走近田边,大声吆喝着:“你们听着,谁抓到古大存,赏光洋—千!”但神气十足的老国兵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要抓的古大存正在他们眼皮底下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21: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溪 宋王山


宋末,元兵大举入侵,文天祥在家乡洒西起兵勤王。公元1277年冬出师广东,收复惠州。翌年3月,进兵海丰。宋帝昺和文天祥等宋军将士,在海丰留下了一系列的遗迹。

海丰有两条河,一条叫东溪,一条叫西溪。都是赤岸河的支流。南宋兵败,逃到陆丰甲子港。从甲子港随东溪往西而来,到了这里水路不通,只好凿河连通东西溪,使兵船通过。后人就称宋军所凿的溪为“宋溪”。宋溪东南岸有一村庄,因此得名为“宋溪头村”。

在宋溪附近,有一道山岭,当时宋军在此筑土造阶,这就是“宋师岭”。在宋溪头村西边约200米处,有一座圆形的小山包,传说宋军曾在此小憩,后世便称“宋王山”。

离宋溪不远处的海丰县附城鹿境村旁的小金笼山(又称鹿境山)南坡,还有宋迹“御宴潭”和“圣井”。相传宋帝为庆贺文天祥克复惠州、潮阳等地,就在小金笼山南坡一名为“鱼鹰潭”有地方,召集群臣设御宴祝捷,以激励将士,振奋军心。后人就把“鱼鹰潭”改名为“御宴潭”了。

小金笼山南半坡,就选用“鱼鹰潭”东侧半山腰这石缝溢出来的甘泉饮用,后人便称此泉为“圣井”。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21: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汕尾之最


1.最古老的县级行政单位——海丰县,东晋咸和三年设县,距今已一千多年,在广东十大古县之列;

2.最年轻的县级行政单位——陆河县,1988年3月成立,还不足二十年,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客家县;

3.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行政单位——陆丰市,面积达,总人口150多万,占据了海陆丰一半人口;

4.最北的乡镇——陆河县螺溪镇,是海陆丰地区唯一“北回归线” 穿过的一个乡镇,在该镇北部“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建有标志塔;

5.最东的乡镇——甲东镇(陆丰市);

6.最西的乡镇——小漠镇(海丰县);

7.最南的乡镇——遮浪(城区)

8.最大的港口——汕尾港,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里曾提出要将此港建成南方大港;

9.最出名的历史名人——彭湃、陈炯明(两者都为海丰县人);

10.历史上掌握实力最大的人——陈炯明,曾为民国时期雄霸一方的著名军阀,与国父孙中山的恩怨情仇,更是让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风头出尽,人称“南粤王”(海丰人);

11.古代官衔最大的人——陆河县螺溪镇叶高标,曾官至明代崇贞朝“太子太保”;

12.文化气氛最浓厚的乡镇——海丰县城海城镇。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为海陆丰文化中心;

13.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海陆丰福佬话,为大约占了海陆丰总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所使用;

14.最美的海滩——汕尾城区红海湾遮浪半岛,许多电影、电视剧在这里拍摄;

15.海拨最高的山——海丰县莲花山(海拨1377米);

16.最长的河流——流经陆河县、陆丰市的“螺河”;

17.装机容量最大的水力发电站——陆河县南万镇的“南告水电站”;

18.最多小水电站的县级行政单位——陆河县,是国家级小水电达标县;

19.面积最大的水库——海丰县“公平水库”;

20.最出名的海岛——龟龄岛(城区)①

21.面积最大的乡镇——海城镇(海丰县县城)

22.港澳台及海外侨胞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县——陆河县。(海外侨胞近30万,本地人口也是30万,所占比例接近100%)

23.人口最多的乡镇——碣石镇(20余万人,陆丰市)

24.民间典故最多的人——海丰县清朝道光举人黄汉宗;

25.相邻县份最多的县级行政单位——陆河县。(与海丰、陆丰、普宁、揭西、五华、紫金、惠东相邻,这些县份分属汕尾、揭阳、梅州、河源、惠州等地级市);

26.经济最发达、总量最大的县级行政单位——海丰县;

27.相邻县份最少的县级行政单位——汕尾城区,只与海丰县相连;

28.海岸线最长的县级行政单位——陆丰市,海岸线长达,占据了海陆丰沿海近半的海岸线;

29.最具历史意义的旅游景点——海丰县境内为纪念文天祥被俘而于清朝修建的“方饭亭”;

30.最出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海丰县著名的“红场、红宫”;

31.最惹人思乡的独特饮食习惯——擂茶(咸茶)。不分福佬与客家,海陆丰人都爱吃这个,连马思聪当年在国外都每每提及它;

32.最出名的音乐家——海丰县马思聪,享誉世界的著名小提琴家;

33.最出名的民俗学家——海丰县钟敬文,一个举世闻名的民俗学专家学者;

34.最著名的佛教胜地——陆丰市碣石镇的“玄武山”,周边县市乃至东南亚一带,都有它的忠实信徒;

35.最大的妈祖像——陆丰霞湖妈祖像,号称中国最高最大;

36.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陆河县南万镇的“红椎林保护区”;

37.最大的卫星广播电视接收转播站——陆河县火山嶂卫星广播电视接收转播站;

38.最出名的学府——陆丰市龙山中学,留下了张威等许多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传奇故事;

39.本地唯一的少数民族——畲族(海丰县鹅埠镇红罗村,人口仅约200人)

40.最出名的三大戏剧——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

41.最独特的方言——占米话、军声和疍家话;

42.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地名——公平镇(海丰)、甲子镇(陆丰);

43.最重要的路——深圳汕高速汕尾段,为海陆丰经济大动脉;

44.最大的平原——陆丰的“螺河平原”;

45.最出名的小说家——丘东平(海丰县)

46.现代官衔最大的人——谢非(陆河县),曾任中共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广东省委书记;

47.最美的古民居——陆河县水唇镇敦子寨的“客家围龙屋”;

48.最出名的红色景点——红宫、红场(海丰县)

49.最美的乡村——陆河县新田镇大塘尾村(2006年入选30个广东最美乡村之一,自然类)

50.最大的人造庄园——陆河县上护镇樟河“瑞龙庄园”,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

51.最老的文物苦迹是陆丰市博美镇的天后妈祖宫

52.最神秘的行业为落神和吊阴

53.最出名的制鞋企业-陆丰内湖安踏运动鞋厂。

54.最著名的电子企业-陆丰星都开发区-三星国际电子厂

55.最具代表性风景线为博美东门池矮城影

56.最有博美特色的乡村秀__扮景

57.最高分的高考状元-龙山中学郭志伟(数学满分150分)(陆丰人)

58.最“翘”的人-向华强,俗称“龙五”,培养出了像成龙、李连杰、周润发等国际巨星(陆丰大安人)

59.汕尾市目前唯一的4A级旅游区-陆丰碣石玄武山旅游区

60.最早参加爱国旗方安选定的人-彭光涵,参与拟定“国旗、国徽、国歌、首都、纪元”方案,国旗诞生历史见证人,原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陆丰人) (编者注:不是上海的曾联松的吗?怎么冒出彭某人了)

61.汕尾地区最美的工厂-陆丰市区荣辉珠宝城,一句话它不像一个工厂,而更像一个高级住宅区。

62.最早成立苏维埃的地方-陆丰苏维埃政权,为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1927年11月16日)

63.最早成立农会的地方-海丰赤山约农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第一个农会组织。

64.最受人关注,投资最大的发电厂-陆丰核电站

65.中国胡润百万富翁榜最考前的海陆丰人-钟声坚,排名第六。(陆丰人)

66.前来考察最大的官-国家副主席-华国峰。曾到陆丰县浮洲大队检查。因为当时陆丰的甘蔗很出名。吃了一碗番薯汤以后说:陆丰的番薯真好吃。

67.最大的房地产项目-陆丰市区碧桂园项目.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21: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黎明洞的传说

    在海丰县捷胜镇西南1公里左右的一座小山岗上,有一个闻名远近的黎明洞。这个石洞面积约300多平方米,不漏不湿,宽敞明亮,空气清新,是一个绝好的天然石室。
    黎明洞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明末义士廖天佐曾在这里隐居。廖天佐出生于万历年间,卒于清康熙年间。他才华横溢,10岁就考中秀才,但后几次乡试却因主考官索贿有偏而不第。此后即抛却功名之念,隐居在石洞中。他盼明朝能结束黑暗朝政而喜见黎明,故将他自己隐居的石洞命名为“黎明洞”,并自称为“一窑天居士”。但明末朝政腐败,积重难返,深使廖天佐失望。他在北门横额题写的“阃外光华”,意思指这里处在南粤海陲,朝廷鞭长莫及,倒别有一线光华。
    清代康熙初年,清政府为防御郑成功,下“迁海令”。为反抗清王朝的“迁海令”,廖天佐在石洞作{迁图说),冒死为民请命,终于促使广东王巡抚和周总督疏奏康熙,恩准复界。由此,廖天佐名气大增,州官多次荐他为官,他都严正拒绝,后来不知所终。

发表于 2011-9-21 21: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L太多了。看不来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21: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玛丽主管 发表于 2011-9-21 21:25
太多了。看不来啊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慢慢看
发表于 2011-9-22 10: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四 发表于 2011-9-21 21:37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慢慢看

;P
发表于 2015-12-5 04:57:08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丰县古迹-宋朝忠魂英烈将军墓
在海丰县汀洲乡,古时称(汀洲约)卢参,尊称“卢参公爷”,官授推官,赠承务郎(州级文职佐官,正八品衔),南宋末期宋端宗兵败南逃,一直被元兵追击。爱国大臣文天祥、陆秀夫等领兵护驾至海陆丰一带,但元兵轻骑大队抵达赤岸河边时,推官承务郎卢叁率其部下与敌血战,掩护宋端宗及大臣度过赤岸河。因寡不敌众,宋军全部阵亡,为国捐躯,或被掳杀,或投水殉国,血洗沙场,尸抛赤岸河。
其后,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众不及战,皆顿首伏草莽。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时是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在海丰五坡岭被张弘范抓获。
汀洲乡民建墓
        宋朝兵败殉国,当时汀洲乡人民感其爱国忠烈,在赤岸河中打捞起来的爱国将领卢参,及其部下三十六员将士遗体埋葬于赤岸河西埔并建墓亭,以表彰其爱国精神。列墓一字排开,卢参墓居中,两侧兵墓连接,正中建卢参墓亭!
一座四柱单层攒尖顶墓亭,刻曰:“丹心卫宋稷、英魂联五岭,忠骨埋西埔、节气壮山河”。
近代,列墓及碑亭残塌。一九八九年,邻近汀州村群众集资重建一座高达2米的六方柱硬山顶墓亭,内嵌《卢参公墓亭记》及捐资者名单。今卢参墓正中尚嵌有一方青石碑,自右至左直书阴刻:“乾隆拾年禀宪示准捐修三十六位,宋承务郎卢讳参公爷之墓,光绪十一年汀州约众信等捐资重修”字样。在赤岸渡古战场南面的安东村畔,遗有一座重檐式庑殿顶灰沙亭墓,占地近300平方米,墓亭高3.2米,面宽2.3米,进深1.8米,造型颇具北派风格,无碑,乡民相传为宋将军墓。(《海丰县志—古迹》)
择地重建
此墓亭自宋末以来时坏时修,据碑文记载:每次修建都禀各个朝代州府衙门准建。一直保存至1959年时遭拆毁,直至1989年欣逢盛世太平

周围小碑代表牺牲众将士
年,汀洲乡人民及港澳同胞捐资重建卢参公墓亭。
现因2005年政府征地,需迁移择地重建,经乡中长老、乡贤研究商议后呈报上级政府批准,迁移到汀洲辖区内石亭山重建。
《海丰县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