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老促会自2000年至2012年,连续13年坚持对烈士后裔的困难学生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共筹集发放烈士后裔助学金374200元。助学金部分由省、市老促会下拨,另部分由区财政等配套资金筹措而成。至目前,已累计资助烈士后裔困难学生310人(含在校就读生105人),其中:大学79人、大专134人、中专生97人,已毕业205人,实现就业的占92.2%,实现家庭基本脱贫的占60%以上。
重点资助 意义非凡
十多年来,城区老促会以事实为依据,对全区500多名烈士及其后裔进行了全面调查核实,并在各镇、街道上报的对象名单上,重点抽查,严格把关,然后登记造册。同时,该会根据推荐受助学生再进行分类管理,遵循贫困程度较大、高学历优先的原则,特别是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作为重点对象资助,资助标准每年每人一般不低于800元。
2000年以来,按照每年春节前进行发放烈士后裔助学金的惯例,由区老促会召集全区受助学生(家长)在党校举行发放助学金座谈会。市、区老促会和区政府分管领导面向学生、家长,讲解助学金的来源、目的意义、发放原则和要求,同时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勉励他们要认真学习、学好本领、用知识改变命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受助学生都表示要继承和弘扬前辈烈士的革命精神,刻苦读书,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更好地为国家效力。
努力争取 按时发放
烈士后裔助学金的筹集来之不易,刚开始时,发放的助学金还没有配套资金,只按照省、市老促会下拨的资金发放。后来,该会的老同志积极发挥余热,不断向有关部门反映实际情况,要求下拨配套资金,说明做好烈士困难后裔助学工作的现实意义和影响,从而引起了区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终于在2002年解决了城区财政没有配套的资金,落实了从临时拨款到列入财政预算,从几千元增加到2万元以上的配套,确保了助学金的按时发放。这一善举赢得了老区干部群众的认同,在社会上取得良好效应。
热心助学 效益明显
该会的老同志们乐于奉献,不辞劳累,他们每年都要下乡到资助学生家里搞调查核实等,做了大量工作。据统计,2000年以来,受助就读大学、大专、中专生310人中,已毕业205人,实现就业的占92.2%,实现家庭基本脱贫的占60%以上。而近七八年来,受资助的大学生部分已毕业。近几年,这些烈士后裔的家庭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的重建了新房,有的购买了商品房,都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并在社会各行各业发挥着他们学有所成的作用。
该会老同志表示,只要有烈士后裔读书困难的问题存在,他们就会坚持将这项助学工作继续干下去,并负责做好,让每一位有困难的学子都能得到帮助和支持!(记者 郑冰利)
--汕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