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18518|回复: 12

[论汕尾] 如何在军事志中,突出海丰的地方历史特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7 23: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按:此文奉广东省军区军事志办公室文件而作。现分段刊载如下:

如何在军事志中,突出海丰的地方历史特色
                                              叶良方
       军事志是记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军事斗争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现状的专著,是客观反映军情、地情和国情的资料书。军事志的地方特色,是由地方志的地域性、军事活动的共同性决定的。同时也是军事志编写的质量要求和军事志的功能、价值所在。军事志的地域属性决定了军事志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可以这样说,鲜明的地方历史特色,是军事志的灵魂。
      2008年5月,由我执笔对原《海丰军事志》初稿重新编写时,发现初稿存在着结构臃肿松散、内容材料采录不当等毛病,没有突出海丰县地处南海边疆的海防军事特点,以及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特点等。在编写的过程中,  邹达开同志《军事志如何突出地方军事特色》一文,对我们如何编写《海丰军事志》具有较大的启示作用。正如他在该文中所说的:“ 地方军事志应突出时代性和地方特色,更应具有鲜明的地域军事特色,充分反映当地军事环境、军事组织、军事活动、军事人物等的历史情况和变化发展过程,体现出地域特色和时代特点。”使我们认识到 编写军事志书的目的,主要是从人文侧面反映本地区的历史和现状,具体而言是要熟悉地理环境,了解时代特征,展现波浪壮阔、丰富多彩的海丰军事历史特色。要使《海丰县军事志》具有地方军事历史特色,就要记述好军事地理的总体形势,突出本地区军事地理的特点,使其对当前军队的兵防战守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因此,如何在军事志书的搜集、编写中,突破旧县志记述军事斗争的旧模式,将海丰几千年军事斗争史反映出来。同时突出海丰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发轫的地方军事特色,如发生在新石器时期的原始部落战争、明清时期碣石卫反侵略战争以及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军事斗争等,恰如其分地安排在各主要篇目及《概述》、《大事记》中去,是编写好海丰军事志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需要精心地进行谋篇布局,合理地安排好各个章节的材料,既要重点记述地方特色,又要综合记述各个时代的军事活动背景。我们根据上级专家的意见,对全志进行重大的修改和补充,增写了卷二的《海防兵事》、卷三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等重要篇目,同时,删除初稿第七章《军事活动》、第十章《专记》以及第九章《人物》中不属于军事范畴的《传记》和《文存》等。从而使全志结构严谨完整,内容充实,脉络清晰,时代地域特色更加突出。我们主要是由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入手,来突出海丰的地方军事特色的。


一   突出海丰军事历史的悠久特点
       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海丰东南沿海地区已有越族先民聚居生息,海边部落之间为了争夺财物和奴隶经常发生战争。其遗留下来的兵器作坊遗址、战争战场遗址等,蕴藏着大量的军事信息。据麦兆良神父1938年在香港发表的《海丰考古收获》及考古学家顾铁符《海丰先民遗址探捡记》记载:新石器时代,他们都从捷胜镇沙坑史前兵器制作工场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石箭镞、石戈、石刀、石剑、石匕首等;并在汕尾海边的祯祥遗址发掘到石箭头,石脚桶遗址拾到石戈等,这说明了原始部落战事已在海丰沿海频繁发生。进入青铜器时代,原始战争武器已更新为青铜武器。民国初期英籍神父芬戴礼在施公寮菝仔园、径尾、三角尾宝楼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青铜箭头、纯铁箭头以及实心青铜斧、有插柄的青铜石斧、青铜矛头等,使其助手麦兆良神父不禁赞叹道:“它证明了海丰地区的古代铁匠曾经拥有提炼出来的纯铁、纯铜和纯锡。当时的冶金术已经是如此之先进,所有这些条件才使得当时的铁匠得以冶炼出如此奇特的合金。其武器的先进程度是同时代其他地区的先民无可匹敌的。”又据《海丰县文物志》记载:1984年,鲘门港群众在后澳海3米多深的贝壳层中发现10多具春秋时期的骷髅,其中三具没有头骨的尸骸肋骨处,分别插着青铜箭镞、青铜短剑和青铜矛等兵器,可以考证到当时越族部落为了争夺渔猎地盘,在鮜门海边发生过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战争。还有西汉年间开凿的羊蹄岭道,使粤东通过福建与中原交通的闽粤古道从此开通。唐乾符五年(878),黄巢率农民起义军从福州南下潮州,就是取道海丰羊蹄岭路经惠州水陆兼程进攻广州。南宋景炎元年(1276),元兵攻陷临安,陆秀夫、张世杰等拥立幼帝端宗从福州乘船于冬十二月抵达甲子。翌年春,驾驶战船护送端宗进入海丰东溪,驻扎宋师岭用半年的时间挖凿滘洋,使东西溪河水从此相通。翌年,文天祥就是利用这条人工运河,奉命率军经滘洋出东溪口往潮阳征剿叛军陈懿的。后来张宏正带兵往救陈懿,文天祥闻讯从潮阳退回海丰在五坡岭方饭之际,为元军所困,文天祥力战被擒,全军覆没;在海丰的军事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条长2公里的直渠河,是广东省最早用于军事目的的人工运河,历经730多年的悠长岁月至今仍在。
     
       上述这段扣人心弦的从新石器、青铜器时代到西汉迄至南宋的海丰漫长历史:或是从古代历史书籍的零星记载摘录下来,或是从兵器制造遗址、兵器遗物、战争战场等遗迹的考古发现的。如何将其记载入《海丰军事志》中去,而不影响到整部志书的编写结构,我们是颇费心思和颇为踌躇的。因为海丰唐宋以前的历史记载极其缺乏,如果按照志书内容“纵不断线、横不断项”和“详今略古”的编写原则,就不能在《海丰县军事志》中得到充分记述。而这些历史,恰恰是海丰军事活动的滥觞,也是海丰独特军事历史的所在;怎样才能做到既不违反志书编写原则又能记述这段珍贵的历史呢?通过学习邹达开同志《军事志如何突出地方军事特色》一文,我们深刻理解到:“志书有存史、资治、教化三大功能。就存史而言,如果不突出记述带有地方军事特色的资料,特别是那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同我异的资料,只记些共性的、一般化的资料,就起不到补史之阙,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的作用,也就失去了存史的价值。”军事志既要遵守志书的编写原则,还要突出时代性,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展现军事特色。我们想到了用《概述》和《大事记》来表述这段历史,从而避免了为采录这段材料,要将《海丰军事志》主要篇章的编写上限,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不当写法,又达到突出海丰军事历史的悠久特点的编写目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网币 +6 收起 理由
我爱陆丰 + 6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古风)“勇士号”、“机遇号”火星探险
[文化天地] 答黄山先生《对海丰明代第一位进士李实新考之
[文化天地] 汕尾市海防名将故事之一:开创碣石卫的第一代
[文化天地] 悲僧行——祭诗僧释函可
[三唯论点] 揭开碣石卫署旧址之谜 ——汕尾市民间考古
[三唯论点] 《碣石卫战事风云》第三章 清代碣石镇出征外

发表于 2013-4-18 01: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真正的海丰文鑫!
发表于 2013-4-18 10: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历史悠久
发表于 2013-4-18 15: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没问题!我就能大部分做到的!
发表于 2013-4-18 15: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17: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海闻道 于 2013-4-18 17:22 编辑
扛霸子 发表于 2013-4-18 15:17
关注


二   突出海丰海防历史的军事特色

     海丰地处东南沿海,海陆交通便利,扼粤东、闽南交通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海防军事战略地位和地理交通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具有特殊的海防军事地位。因此,海防军事内容如兵防、屯戍、兵器以及攻防战守的战争史料极其丰富。古代志书等文献资料记载有当时的驻防官兵数额和部署情况等史料,对我们研究古代驻军、兵役、军屯、军制、兵器制造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我们在《海防兵事》一篇中按各个时期的内容分章突出其海防特色,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

    (一)明清实行的碣石卫所制度。洪武二十七年(1394),倭寇犯海,明政府为巩固东南沿海边防,保护海丰沿海盐场的财政税收安全,下令广东都指挥花茂筑造碣石卫城于海丰县境。全卫九所设有步兵、弓箭兵、骑兵、水兵等兵种,计有10100名将士镇守海丰县的海防边疆。碣石卫旗军拥有盔甲、枪、刀、弓、铳箭等武器装备,在许多军事要地屯兵戍守。至明嘉靖二年,随着抗倭战争和武器装备的发展需要,碣石卫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更新改造等,大炮射程可达百余丈,在抗击倭寇、保卫海防要塞方面发挥了极大的震慑作用。至康熙八年(1659),清代第一任碣石镇总兵苗之秀镇守海防,仍实行明卫所制度,派驻军队3765人。分为左中右三营,除中营驻守碣石城外,右营驻防海丰东部沿海(现陆丰及惠来西部),左营驻防海丰西部沿海(现汕尾市城区及红海湾开发区)。明清碣石卫所制度,在中国的海防军事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篇章。

   (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港口。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年~1433),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往返均从海丰海域经过,境内白沙湖港、长沙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泊锚港。朝廷为策海上航线的安全,于弘治十八年(1505)设置惠潮守备于碣石卫,成为惠潮两州海防的指挥中心,从而加强惠州和潮州两地的军事联防和指挥。至嘉靖初年,朝廷又在卫城内设立守备碣石水寨指挥,直属于省都指挥使司,为全省六大水寨之一,统率战船38艘官兵1154名,巡逻粤东沿海及至东沙群岛一带,保障沿海航线的安全和防止倭寇入侵。 

   (三)抗击倭寇的海防前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抗倭名将戚继光率戚家军平定福建倭患,使倭寇视福建为畏途,转而觊觎粤东,故此海丰沿海成为抗倭入侵的灾区之一。嘉靖四十三年春,倭寇2万多人自潮州入侵,屠戮劫掠海丰百姓。抗倭名将俞大猷统6万大军屯扎碣石玄武山,以新招抚的矿工首领伍端为先锋,在戎水神水沟连平倭寇三大巢穴,并在海丰大德港和金锡都全歼入侵之敌。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留下了抗倭大捷的记载。  

   (四)两次东征战役主要战场。1925年2月1日,第一次东征战役开始,总指挥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建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苏联顾问加伦将军等,率领国民革命军1800人分三路进攻海陆丰。1925年10月5日,又举行第二次东征战役,蒋介石任总指挥。周恩来任总政治部主任并与何应钦奉命东征占领海陆丰。两次东征战役,先后击败了陈炯明麾下叶举、洪兆麟、刘志陆、林虎等将领,占领了海丰县城,彻底击垮了陈炯明粤军部队。国共两党早期的优秀将领都在战火中得到锤炼。

   (五)盟国支援中国抗战的货运中转站。1937年10月~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为切断同盟国对重庆政府的物资供应线,三次入侵海丰县境;并在对华战略上,日军将海陆丰沿海视为其进攻华南的登陆点之一。1940年广州和汕头相继沦陷后,日军侵占了印度支那北部,切断了同盟军援助重庆政府的全部通道。因此汕尾港成为离香港最近的物资运输集散地。1941年农历正月起,国民党政府设运输站于汕尾,所有同盟国援华物资,均在香港用英轮载到汕尾起卸。然后转运到重庆。汕尾港遂成为当时海外援华物资的惟一通道,也成为日本支那方面舰队的封锁重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为了保护这条运输线,派来美国情报人员在遮浪半岛设立无线电台。盟机根据电台发出的信息,数次击中了汕尾湾外前来骚扰运输货船的敌舰,干扰了日军封锁汕尾海域的战略部署。1945年1月,日军根据情报认为美军在南中国的登陆点,主要是碣石湾,红海湾以至大亚湾海岸。为了预防美军在这一地带登陆华南,与在中国大陆的抗日部队上下夹攻日军,以及为维护其在大陆撤兵的退路,日本决定派南支派遣军104师团共约3.5万人,进占海陆丰这一战略要地。展开防御美军的军事活动,组成三道防线,自诩为“马蹄形堡垒战术”军事网络。不久在中国和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及当地东纵部队的打击下,日本侵略军迅速地土崩瓦解,日驻守惠州和海陆丰的104师团向中国政府投降。

    (六)上世纪六十年代全歼武装偷登的“九股特务”。1962~1963年,台湾国民党当局幻想反攻大陆,先后派遣四股特务潜入海丰境内(因全省有九股武装特务偷登,故称“九股特务”),妄图偷登大陆进入莲花山脉,建立 “游击走廊”作为外线基地。亦被海丰沿海民兵和驻守海边防的人民解放军全部歼灭……

    上述各个时期海防军事历史事件,记述了海丰具有海防战略地位,这是构成志书结构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们要突出的地方军事特色。我们将海防篇列为主要篇章之一,原因在于地方军事志应突出时代性和地方特色,更应具有鲜明的地域军事特色,充分反映当地军事环境、军事组织、军事活动、军事人物等的历史情况和变化发展过程,体现出地域特色和时代特点……“就教化而言,突出记述本地区地灵人杰、最具特色的军事资料,记述当地有声有色的军事斗争史,对读者最具感染力。”海丰县是以海立县的海洋大县,《海丰军事志》又是海丰县第一部有关军事历史的志书,故其海防特色应是浓墨重彩记述的重点。(中,略有删句)

发表于 2013-4-18 18: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4-19 00: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4-19 11: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9: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海闻道 于 2013-4-20 19:39 编辑
涟漪518 发表于 2013-4-19 11:32
说得好




三   突出记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军事斗争

       军事志主要是记述一定区域内军事斗争的历史及其现状,重点记述近百年来人民群众反抗外来侵略、反对封建剥削与压迫的斗争历史。当前,我国的国防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认真研究和记述中国革命的漫长曲折、艰苦卓绝的的斗争历程,对编写好军事志,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从海丰来讲,编写好《海丰军事志》,着重记述大革命时期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斗争历史,作为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教材,更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让后一代通过阅读《海丰军事志》,了解到老一代红军战士曾经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浴血奋战,为解放事业光荣捐躯。尤其在海陆丰革命
根据地的军事斗争史中,出现了中共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好几个第一次。
       (一)建立中国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最早树立起武装斗争的大旗。1927年11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和彭湃的领导下,以及南昌起义军改编的红二师支持下,海丰县农民自卫军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举行第三次工农武装起义,成立了海陆丰苏维埃政府,下设军事、人民、财政、土地等委员会。首次实行土地革命,发展革命武装和建立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二)颁布和推行中国军事史上的第一部义务兵役制度。1928年2月,红二、四师到达海陆丰后,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就将红军和工农革命军的军队建设作为重要的议事日程,为了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工农红军,颁布和推行中国军事史上第一部兵役法——《征兵条例》,以法规的形式宣布实行义务兵役制。改变过去的志愿兵役制为义务兵役制,以及优待士兵及家属的详尽办法。红军第一个兵役制度—义务兵役制就在海丰革命军事实践中诞生。
      (三)建立第一个红军武装割据的红色革命根据地。1928年,广州起义军改编的红四师南下海丰在红场与红二师胜利会师。两支中共最早的红军部队都选择海陆丰作为其坚持武装斗争的活动区域,红二、四师在海陆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活动,大小战斗近百次,为创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和开辟海陆惠紫和大南山革命根据地浴血奋战,前扑后继。其以武装斗争反抗白色恐怖的勇敢精神,震憾了全中国,虽然最后在国民党桂系军阀李济深派出的强大军队的围剿下失败了。然而其所播的星星之火,却成燎原之势。

(四)记录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军事涉外事件。1927年11月海陆丰苏维埃政府成立以后,英国军舰经常出没在粤东海面,企图封锁海运航线和侦探海陆丰红色政权的活动。汕尾苏维埃政府接获群众举报,称凤山天主教士有从事反革命活动的嫌疑。于是派苏维埃工农武装前往搜查,将教堂内所有的男女教士拘留。港英当局立即派军舰载香港意大利天主教堂主教思理觉到汕尾进行干涉。海陆丰苏维埃政府一边驳斥了其无理的要求和嚣张的态度,一边布置林军杰率领的海丰工农革命军、古大存率领的五华农军在海边与之对峙。不顾英国军舰的武装威胁,将英国和意大利籍教士驱逐出境,一扫近代史上统治阶级丧权辱国、屈膝投降的丑态,树立了海陆丰苏维埃政权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新形象,在中国人民军事外交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五)创建第一个红军兵工厂。即中峒红军军械厂。中峒位于海丰与惠东山区交界处,是红二师师部所在地。1927年,中共东江特委召集当地几个修理粉枪和打铁的工人组织起来的。红二师建立后即改为兵工厂。厂址设在中峒大半坑和炮台山下,几座民房临时改作厂房,兵工厂人数最多时,达到100多位男女工人。主要的两台制弹机和其它生产设备均由汕尾港粤军制弹厂搬来,每天可制子弹50多粒。还能修理单响步枪、手枪和制造粉枪、小粉炮、炸药等。造小粉炮弹是用废铁浇铸成鉎弹,把它和炸药一起装进炮筒,射程达到200米远,能轰击敌人比较坚固的工事和兵力较集中的阵地。

(六)创建红军第一座野战医院。1927年农军在战斗中,受伤人员逐渐增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东江特委便召集当地懂得医疗技术的医生,在中峒设立医疗所。由紫金县南岭来的钟容卿医生负责,这是红军医院的前身。10月中旬,南昌起义军到达中峒时,伤病员多达数百人,得到医疗所及时的治疗。南昌起义军整编为红二师后,医疗所随着扩建为红军医院。属红二师军医处管辖,军医处长徐汝霖。医院设在肖氏宗祠。医务人员有来自汕尾福音医院当地有名的老中医。在医院工作的医生和看护人员最多时达到50多人,备有100多张病床。红四师和红二师会师后,伤病员也被送到中峒红军医院治疗。由于战斗相当频繁和激烈,从前线送到中峒红军医院的伤病员很多,为使他们早日痊愈,尽快重返前线,医务人员经常是通宵达旦的工作,为红军迅速恢复战斗力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史所发生的第一次事件,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尤其具有特殊意义。彭湃领导下的红二师、红四师以及当地工农武装开辟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海丰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大事件。因此,我们专门在海丰军事志《卷三·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的整个篇目中,分为《苏维埃军事组织》、《苏维埃军事活动》、《革命根据地军事建设》三个章目,以大量的篇幅既综合地记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全面反映中共早期的军事斗争史和人民军队的成长史;又重点地突出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的特色,从历史的角度记述其成败得失、经验教训等。

  为前人竖丰碑,为后人立明镜,是我们编写《海丰军事志》的目的。经过大动作的修改,《海丰军事志》成为记述本地最具特色的军事志书,成为我们研究军事地理和战争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成为对部队、民兵和人民群众进行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地情教材,是当代“鉴古察今,振军兴武”的重要地方文献。

发表于 2013-4-21 03:13:30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看还真不知道
发表于 2013-4-23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4-23 18: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